周國瑞
“情”,為人類所獨有,屬于精神層面,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能無處不被感受到?!扒椤庇袃r嗎?既有也沒有!最珍貴的“情”,人們只能用世間可見的極致之物來形容,諸如“情深似?!薄扒槿缣旄叩睾瘛薄扒楸冉饒浴薄疤一ㄌ端钋С?,不及汪倫送我情”……然而,在下面一篇不到1500字的外國微小說《這就是底價》中,我們卻看到有一幅傾注入了創(chuàng)作者深刻報恩之情、被大收藏家所精心珍藏的肖像畫,竟然只用10美元就被拍賣了。難道是這幅肖像畫真不值錢嗎?非也。我們先來讀讀下面的原作:
這就是底價
[美]達克·史翠克
從前有一個人很喜歡美術(shù)作品,那些畫作使他如醉如癡,最后竟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他拼命的工作,拼命的節(jié)衣縮食,為的就是多買幾幅新品種。有道是老天不負(fù)有心人,數(shù)十年下來,從倫勃朗、畢加索到其他著名畫家的作品,他是應(yīng)有盡有。
他早年喪妻,僅有一子。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兒子耳濡目染,也愛上了收藏,長大后成了一名大收藏家。父親對此感到十分自豪。收藏名畫是父子倆的共同愛好,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時光流逝,這個國家突然卷入了一場戰(zhàn)爭。跟許多年輕人一樣,兒子參軍保家衛(wèi)國去了。
一天,父親收到一封信,信上說:“我們很抱歉地通知您,令郎在戰(zhàn)斗中失蹤了。”他看完信,心里產(chǎn)生了一種不祥之感。
幾個星期后,他又收到了一封信,這封信簡直讓他肝腸寸斷。信上說:“我們很抱歉地通知您,令郎在戰(zhàn)斗中犧牲了?!?/p>
父親不忍心繼續(xù)看下去,但他還是弄清了兒子犧牲時的大致情況:當(dāng)時他的兒子已經(jīng)撤退到了安全地帶,但發(fā)現(xiàn)一些受傷的戰(zhàn)友還在戰(zhàn)壕外,于是他出去把他們一個一個背了進來。就在他背最后一個傷員時,一顆子彈打中了他……
兒子的死無疑是一個重大打擊,父親一下子蒼老了許多。過了一個月,圣誕節(jié)到了,但父親一點心情也沒有,甚至連床都懶得起,因為他實在無法想象,沒有兒子的圣誕節(jié)該怎么過……
就在這天,門鈴響了。打開門,只見一個年輕人拿著個小包站在那里。
年輕人說:“先生,也許您不認(rèn)識我。我就是您兒子犧牲時背著的那個傷兵?!闭f到這里,他的眼圈紅了,仍繼續(xù)說,“我不是個有錢人,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送給您,以感謝您兒子對我的救命之恩。我記得您兒子說過您愛好藝術(shù),雖然我不是個了不起的藝術(shù)家,但我還是為他畫了幅肖像,希望您收下。”
父親接過包裹,一層一層打開來,然后一步一步走上樓,來到畫室,取下了壁爐前倫勃朗的畫,然后掛上他兒子的肖像。父親淚流滿面的對年輕人說:“孩子,這是我最珍貴的收藏。對我來說,它比我家任何一件作品都值錢!”
父親與年輕人吃了頓飯,一起過了圣誕節(jié),然后年輕人就走了。
一年后,憂郁不樂的父親終于去世了。
他去世的消息迅速傳播開來,人們得知,他收藏的所有藝術(shù)品都要拍賣,大家都期望著這場盛會的到來。
拍賣會于圣誕節(jié)舉行。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館長和私人收藏家紛紛趕來,他們急切的想在這場拍賣會上投標(biāo)。
拍賣會場上擠滿了人。拍賣師站起來說:“感謝各位光臨!現(xiàn)在開始拍賣:第一件拍賣品是我身后這幅肖像畫?!?/p>
后排有人大聲叫喊:“這不過是老人兒子的畫像。我們跳過這個,直接進入名畫拍賣!”
拍賣師解釋道:“不行!先得拍賣完這幅畫像,其他才能繼續(xù)?!?/p>
這么一說,會場靜下來了。拍賣師說:“起價100美元。誰愿意投標(biāo)?”沒人答話。
他又問:“有人愿意出50美元嗎?”還是沒人答話。
他繼續(xù)問:“有人愿意出40美元嗎?”仍然沒人吭聲。
拍賣師看起來神情有些沮喪,連聲音都有些顫抖了,他問:“是不是沒有人愿意對這幅畫投標(biāo)?”
就在這時,一個老人站起來說:“先生,10美元可以嗎?你瞧,10美元是我的全部家當(dāng)了。我是收藏家的鄰居,我認(rèn)識這個孩子,我是看著他長大的。說實話,我確實很喜歡他,我想這幅畫,10美元可以嗎?”
拍賣師說:“可以。10美元,一次;10美元,兩次;10美元,三次——成交!”
人群中立即爆發(fā)出一陣歡呼,人們議論紛紛:“嘿,伙計,現(xiàn)在終于進入正題了?!?/p>
拍賣師立即說:“再次感謝各位的光臨!很高興各位能來參加這個拍賣會。今天的拍賣會到此結(jié)束!”
人們似乎被激怒了:“這是什么意思?你還沒拍賣其他作品呢!”
拍賣師神情嚴(yán)肅起來,說:“很抱歉,各位,拍賣會已經(jīng)結(jié)束了。根據(jù)那位父親的遺囑,誰買了他兒子的畫像,誰就擁有他所有的藏品。這就是底價!”
(摘選自《小作家選刊》2006年第7期)
讀了上面這篇微小說,我心靈十分震撼。而震撼我心靈的,不只是故事結(jié)局的出人意料之外——一位是收藏家鄰居的老人只花了10美元,就獲得了令“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館長和私人收藏家”們眼紅不已、懊悔不已的價值連城的藝術(shù)藏品,而且“這就是底價”就是你愿意買藏品主人的那幅在世人眼里毫不值錢的“兒子的畫像”。殊不知,那幅在世人眼里毫不值錢的“兒子的畫像”,卻是藏品主人“最珍貴的收藏”,它比家里的“任何一件作品都值錢”!這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結(jié)局,在給我心靈震撼的同時,也引發(fā)了我的深深思考——這世間“最珍貴的收藏”到底是“物”還是“情”?如果說,那些“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館長和私人收藏家”們對于價值連城的藝術(shù)藏品也是一種喜愛之情的話,那么這種喜愛之情到底是在看重那藝術(shù)藏品的外在形式,還是在看重那藝術(shù)藏品的深刻內(nèi)涵,亦或二者的完美結(jié)合?
在一般人眼里,那幅起價不高的被拍賣的藏品“不過是老人兒子的畫像”,而且出自于一位從戰(zhàn)場上負(fù)傷下來的、并“不是個了不起的藝術(shù)家”之手——被畫的人很平凡,畫畫的人亦很平凡。然而,當(dāng)我(一定也有許多讀者)一旦了解了蘊藏在這被畫的人、畫畫的人、藏畫的人、買畫的人身上的豐富、深刻之“情”,我(一定也有許多讀者)一定會深深地認(rèn)同它就是世間“最珍貴的收藏”,它的確比老人家里的“任何一件作品都值錢”!下面我就來逐一體會和揭示蘊藏在這被畫的人、畫畫的人、藏畫的人、買畫的人的身上都有哪些豐富、深刻之“情”。
首先,我們來看被畫的人——他就是被拍賣的“肖像畫”本人?!八背錾谝粋€酷愛收藏美術(shù)珍品的家庭,從小“耳濡目染,也愛上了收藏,長大后成了一名大收藏家。父親對此感到十分自豪。收藏名畫是父子倆的共同愛好,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如果沒有意外的變故發(fā)生,這個充滿了藝術(shù)氛圍的家庭,會因上行下效、子承父業(yè)而其樂融融。然而,“時光流逝,這個國家突然卷入了一場戰(zhàn)爭。跟許多年輕人一樣,兒子參軍保家衛(wèi)國去了”——這表明“他”和其父親都是深明大義的人,知道“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不久,傳來噩耗,兒子“在戰(zhàn)斗中犧牲了”,而且犧牲的情況是在他“已經(jīng)撤退到了安全地帶,但發(fā)現(xiàn)一些受傷的戰(zhàn)友還在戰(zhàn)壕外,于是他出去把他們一個一個背了進來。就在他背最后一個傷員時,一顆子彈打中了他……”由此可見,“他”不僅是一個英勇無畏的人,而且還是一個舍己救人的人。像這樣一位愛事業(yè)、愛家人、愛國家、愛戰(zhàn)友的具有崇高精神的人,足以被世人所謳歌、所悼念!所以,在這個被畫的人的肖像上,除了寄托了創(chuàng)作者(以及世人)對“他”的深切感恩與緬懷之情,更是表達了創(chuàng)作者(以及世人)對“他”的無限崇敬與贊美之情。所以我認(rèn)為,作品中被畫出的無名氏肖像身上的精神美與情感美,已遠勝于倫勃朗本人的《戴絲絨貝雷帽的自畫像》和他筆下的《戴金盔的男子》《扮作花神的沙斯姬亞》《阿瑪利亞·馮·索姆斯的肖像》《扮成使徒保羅的自畫像》《阿加莎·巴斯的肖像》等一系列肖像畫的藝術(shù)美與形式美;也遠勝于畢加索本人的《自畫像》和他筆下的《赤足姑娘》《祭壇男孩》《洛拉》《戴寶石項鏈的妓女》《萊奧妮德·馬辛》等一系列肖像畫的藝術(shù)美與形式美;甚至也遠勝于達·芬奇本人的《自畫像》和他筆下的《蒙娜麗莎》《抱貂女郎》《哺乳圣母》《戴珍珠頭飾的夫人像》《吉內(nèi)薇拉班琪》《施洗者圣約翰》等一系列肖像畫的藝術(shù)美與形式美。這也就是微小說的創(chuàng)作者借作品中那位真正懂得收藏的老人之口所說的:“對我來說,它比我家任何一件作品都值錢!”
其次,我們來看畫畫的人——他具有一定的繪畫功底但還并“不是個了不起的藝術(shù)家”。如果不是戰(zhàn)爭的驟臨,“跟許多年輕人一樣”,去“參軍保家衛(wèi)國”,他也許會以繪畫為終生職業(yè)。他為在戰(zhàn)場上冒著槍林彈雨搶救自己而犧牲的戰(zhàn)友“畫了幅肖像”畫,并把它贈送給了戰(zhàn)友的父親,這既是在表達對英雄的一種濃濃感恩之情和深深緬懷之情,更是在表達一種對英雄的濃濃贊美之情和深深敬重之情。這里我想化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家郁達夫在《懷魯迅》中的一句話: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所以,畫畫的人將這幅蘊含著特殊情意的“肖像畫”贈送給了那位飽受喪子之痛卻又癡迷美術(shù)收藏的父親,是何等恰當(dāng)與彌足珍貴??!難怪“老人一步一步走上樓,來到畫室,取下了壁爐前倫勃朗的畫,然后掛上他兒子的肖像”的。因為此時在父親心中,這幅并非出自“了不起的藝術(shù)家”之手的肖像畫,就“是我最珍貴的收藏。對我來說,它比我家任何一件作品都值錢!”
再次,我們來看藏畫的人——這位在微小說前半部分的出場主人公、在微小說后半部分的隱身主人公——他既是被拍賣的肖像畫的實際收藏者,也是掌控整場拍賣會的隱身主棰人?!八睉?yīng)是一位有著特殊藝術(shù)癖好的人,尤其“很喜歡美術(shù)作品,那些畫作使他如醉如癡,最后竟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他拼命的工作,拼命的節(jié)衣縮食,為的就是多買幾幅新品種。有道是老天不負(fù)有心人,數(shù)十年下來,從倫勃朗、畢加索到其他著名畫家的作品,他是應(yīng)有盡有”。從前面的描述文字中,我們可知這位老人是一位志趣專一、工作勤奮、生活節(jié)儉、恒心持久的人?!八钡乃忻嫴仄罚际峭ㄟ^正常途徑和辛勤勞動所購得,而非像當(dāng)年“八國聯(lián)軍”盜搶我國圓明園那樣,也非像“加勒比海盜”掠奪過往商船那樣,是將他國或他人的藝術(shù)珍品強占而來。正因為“他”的所有藏品積攢不易,尤其是“他”本人的優(yōu)秀作品——他那偉大的兒子,雖然斯人已去,但通過收藏兒子的肖像畫,使其感到兒子依然音容猶存。所以,在老人收藏的這幅“兒子的畫像”后面,不僅蘊含著父親對兒子的深切思念之情,而且蘊含著父親對兒子的“十分自豪”之情。如作品第2段中寫道:“兒子耳濡目染,也愛上了收藏,長大后成了一名大收藏家。父親對此感到十分自豪。”——你看,兒子“長大后成了一名大收藏家”,父親就“對此感到十分自豪”,而今兒子成為了一個舍己救人、被人感恩與銘記的大英雄,難道父親不會更加“感到十分自豪”嗎?所以,“兒子的畫像”顯得倍加珍貴——“它比我家任何一件作品都值錢!”
最后,我們來看買畫的人——這是一個在物質(zhì)上貧困然而在精神上富有的人。盡管他的“全部家當(dāng)”只有10美元,但他依然也像那些“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館長和私人收藏家”一樣,“想在這場拍賣會上投標(biāo)”,否則“他”不會來到拍賣會現(xiàn)場。剛一開始,由于拍賣師叫價較高——“起價100美元。誰愿意投標(biāo)?”見“沒人答話”,拍賣師一再降低起價:“有人愿意出50美元嗎?”“有人愿意出40美元嗎?”現(xiàn)場“仍然沒人吭聲”?!芭馁u師看起來神情有些沮喪,連聲音都有些顫抖了,他問:‘是不是沒有人愿意對這幅畫投標(biāo)?’”在這樣一種幾乎就要“流拍”的情形之下,只見這位“老人站起來說:‘先生,10美元可以嗎?你瞧,10美元是我的全部家當(dāng)了。我是收藏家的鄰居,我認(rèn)識這個孩子,我是看著他長大的。說實話,我確實很喜歡他,我想這幅畫,10美元可以嗎?’”——從這直接而又質(zhì)樸的語言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位老人不是那種趁火打劫的人,而是真心實意地想傾其“全部家當(dāng)”——10美元來購得那幅不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館長和私人收藏家”們看上眼的鄰居“兒子的畫像”。他喜歡這幅畫的理由也十分簡單——“我是收藏家的鄰居,我認(rèn)識這個孩子,我是看著他長大的。說實話,我確實很喜歡他”!由此可見,這位買畫的人對被畫之人是非常了解的,這了解之中既有對這個孩子過去成長歷程的了解,更有對這個孩子后來英勇事跡的了解。一句簡單的“說實話,我確實很喜歡他”的話語里面,蘊含了多么豐富而深厚的情感內(nèi)涵呀——夸贊之情、崇敬之情、熱愛之情、緬懷之情、紀(jì)念之情……甚至我猜想,老人要將這幅肖像畫拍購回來,更多的是試圖傳承與弘揚從這個孩子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一種崇高精神——國難當(dāng)頭,挺身而出;生死關(guān)頭,舍己為人。正因為于此,這幅肖像畫的“底價”雖然只有“10美元”,但在這幅肖像畫的價值天平的另一邊,卻是一種比什么都珍貴的“情”。如果一定要對這珍貴的“情”給出一個量化指數(shù)而不用“海深”“天高”“地厚”“金堅”“潭水千尺”之類的夸張辭來形容的話,那就是“誰買了他兒子的畫像,誰就擁有他所有的藏品”。
綜上所述,這篇外國微小說《這就是底價》,表面上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拍賣一幅肖像畫;實質(zhì)上是在闡明一個觀點,彰顯一種價值觀。這就是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件“物品”一旦被傾注了人的“情感”,其意義就變得異乎尋常,其價值就顯得格外珍貴——它既可以“深似?!薄案呷缣臁薄昂襁^地”“勝于金”等,更可以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長,而不會由于時光流逝或歷史變遷而黯然失色。這也啟示所有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者,只有融情于景,注情于物,傾情于人,其作品才能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shù)效果和強烈持久的藝術(sh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