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義縣章源中英文實驗小學 賴正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習語文實踐的機會?!笨梢娦抡n程開拓了教師教育教學的視野,它讓老師充分地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識字的資源和實踐的機會到處都是,老師完全可以用周圍環(huán)境,讓識字走出教室;激起家長的興趣,讓識字走進家庭;應用母語環(huán)境,讓識字融入社會。
校園是孩子們平?;顒拥囊粋€主要場所,合理地運用好這個環(huán)境,能使孩子們的識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在學校里,只要孩子們能看到、聽到、接觸到的處所,我們都應該營建一個優(yōu)良的識字氛圍,要“讓校園中的每個事物都會歌唱”。
學校的花草樹木,一年四季各有不同,是孩子們愛看的景色。給它們插上木牌,標上它們的名稱、生長情況等,這樣可以讓孩子們在欣賞校園美景之時順其自然地認字,還可以水到渠成地學到各種常識,同時熏陶了情操。
學校里有許多孩子們經常見、常用的東西,如垃圾斗、掃把,不要等學到它們的時候才呈現(xiàn)這些漢字,我們可以預先在這些東西上張貼注音生字小卡片,利用孩子們的無意注意記住這些生字。孩子們洗手之時,認識了“水龍頭”,走過走廊之時,瞧一眼又認識了“走廊”,長年累月,又會多認了許多字。
孩子們喜歡看教室里的板報以及各種宣傳欄,因而,教室的黑板報可以按照孩子們每一個階段的識字需求,適時登出各類韻文以及孩子們的習作等。
教師可以在孩子們學習了一些生字后,指導孩子們自己創(chuàng)作各種燈謎,布置謎語長廊,如學了“器”這個字后,有的孩子編出了如下謎語:“一條狗四張口”,有的孩子這樣編:“上面兩張口,下面兩張口,中間夾條大黃狗”等。為引導孩子們營造這樣的用字氛圍,不但可以挖掘孩子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還可以讓孩子們在生動活潑的感情互動中成長本領、熏陶感情。
教師還可以開展“我是小老師”活動,把識字變?yōu)橐环N趣事,把識字過程變?yōu)橐粋€創(chuàng)造過程,在課余,要組織孩子們開展廣泛的“我是小老師”的活動,指導他們創(chuàng)造識記的法子,編燈謎,編口訣。如學了“胖”這個字后,孩子們紛紛開發(fā)思維,在“小老師”活動中,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有的孩子給同伴猜字謎:“一個月過了一半?!币粋€孩子是講故事:有個朋友從東邊來,同伴從西邊來,兩人相會,體重可不輕……這樣的語文課堂使孩子們興趣盎然,越學越聰慧。
教師還可以開展“找錯字、別字”活動。商場上的一些招牌,墻壁上的一些口號,大街上的一些廣告上經常呈現(xiàn)一些錯字、別字,它們很輕易就誤導了孩子們,老師可以讓孩子們進行找錯別字活動,把這個不良的環(huán)境變?yōu)樘岣吆⒆觽冏R字本領的一個活教本。讓孩子們在找字過程中體會到“啊,我真行!”“比大人還厲害”的自豪感以及認到字的成就感,既增添了識字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習動力,何樂而不為呢?
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識字量大,注意力難集中,識字的過程又是枯燥無味的,我們只有在識字課堂中讓孩子們“動”起來,這樣他們才會有識字欲望,才不會產生厭倦情感。在課堂中,我常常鼓勵孩子用身體、用手勢來“載歌載舞”,肢體的動作能調動孩子思維的火花。例如,在教學《操場上》時,我編了一首童謠:一二搖搖腦袋;三四聳聳肩膀;五六拍拍屁股,七八甩甩腳。孩子們邊唱邊動起來,之后我請孩子用上這節(jié)課的詞語,也編一首童謠。我摘抄孩子的一首童謠:“一二跳跳高,三四踢踢球,五六跑跑步,七八喝口水?!碑敽⒆觽儽M情地歡跳時,我便提出:你能找出哪些是表示動作的詞嗎?為什么有的是足字旁,有的是提手旁?看看孩子們,謎底都清清楚楚地寫在了他們的臉上。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進行“找伙伴”“摘蘋果”“送賀卡”等活動,這些游戲能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他們肢體運動的靈活性,使孩子們在游戲的情境中開開心心地識字,這樣,學習就不再是一種包袱,而是一種興趣、一種享受。
走進了新課程,我們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假如家庭生活是識字的溫床,那孩子的爸爸媽媽就是他們最好的老師。或許,父母在誘人的零食包裝袋上不經意地順手指點,孩子們都能在無意中認識很多漢字;或許,父母在家中看電視時在電視屏幕上信口逗逗,孩子們也能在娛樂時對認字產生興趣。
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便是極好的識字課本,校園的每個角落便是一方方充滿活力的識字樂土:學校、教室、多功能室的標記和名稱,墻壁上的宣傳口號,校風、校訓,文化長廊、宣傳櫥窗等等,這些在以往僅僅作為一種裝飾,老師們并沒有意識到這些也可以成為一種教學的資源,現(xiàn)在在我們老師的適時點撥下,順利地開啟了兒童識字的第一幕,孩子已經在這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中愉快地識字了。
讓孩子們在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中識字,如路牌名稱、公交車站名、商鋪的店名、商品的價格卡片、櫥窗里的廣告牌、電視節(jié)目名稱等,都常常會出現(xiàn)使用率較高的字。老師們可以在教室的墻壁上開辟出“識字天地”“蘋果樹”“識字加油站”等,指導孩子們展示自己在課外認識的漢字,把一個人會認的字變?yōu)槿喽紩J的字。另外,孩子們都愛看電視,而電視節(jié)目豐富多彩,如:小小智慧樹、動畫城、大風車等欄目,大家正確引導孩子們看電視,讓孩子們在看電視中識字。聽故事也是孩子們的天性,老師要有意識地激發(fā)孩子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的興趣,這樣既可以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樂趣,也可以豐富孩子們的知識。記得有一次在教學《兩個小姑娘》一課時,我們商議,先聽兩個小姑娘的故事,要求學生聽懂內容,聽熟語言,再讓學生將故事中的“休、息、收、叢、而、卻”等生字寫在卡片上,讓學生以各種方式認讀,學生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地大聲朗讀,連兩手空空的“學困生”也興沖沖地讀著,他們陶醉在美妙的文字里。
只要我們善于用眼睛去發(fā)現(xiàn),樂于用心靈去感受,識字教學的資源就無處不在,讓我們把課外的“識字活動”和課內的“識字教學”結合起來吧,這樣,我們有理由相信孩子們的語文一定會學得更好、更快、更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