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霏
(江蘇省海門市六甲初級中學,江蘇海門 226155)
多媒體教學將圖像、影像、聲音等有效地進行結合,將書本知識通過屏幕畫面展現(xiàn)出來,給學生更為直觀的印象,利于其記憶、理解。同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能給學生具體、直觀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多媒體教學要結合教材內容,依據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課堂優(yōu)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從而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升。那么,如何在課堂上實踐、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并讓其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呢?本文將以部編版初中語文為例加以闡述。
根據課堂實際教學效果的顯示,對多媒體的使用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引導幫助學生發(fā)掘自身潛力,從而培養(yǎng)其各項語文綜合實際能力。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是不會讓學生對語文產生持久興趣的,并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語文學習的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性格特點入手。首先,初中生的抽象思維并不完善,其對于不明了的事物傾向于直觀體驗,也就是說,學生對現(xiàn)實存在的事物更敏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性,利用多媒體的多樣性特點,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圖片或者影像將書本中的知識展現(xiàn)給學生,將學生的視覺、聽覺調動起來,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聽課效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歡快、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真正地融入語文知識的海洋中,體會語文的奧妙。最后,要想讓學生產生較為持久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改變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將教學形式多樣化。通過設置趣味性的活動來活躍課堂,明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課堂真正的主人,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1]。
教師可以利用學生不同的愛好和特點,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收集資料,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筆者在講授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中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時,課前搜尋了大量濟南冬天的風景圖片,通過幻燈片的形式為學生呈現(xiàn)出來,在學生欣賞圖畫的同時,筆者會通過提問題來引導他們進行思考,如筆者指著一張圖片,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將圖畫用修辭手法“描繪”出來。學生通過思考和交流,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之后,筆者再讓學生對文章中的語句進行賞析,在兩者前后的比較中體會文章的寫作技巧。經過不斷的練習,學生能夠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意境,也能夠掌握其中的修辭手法,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
教師在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拓展知識面時要注意緊扣文章主題,緊緊把握住教學重點,不能將自己的思想、別人的經驗強加給學生,這樣反而會對學生產生不利影響。不論怎樣,多媒體作為活躍課堂、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的教學輔助工具,并不能作為課堂的主要內容,教師也不能為減輕教學負擔而將多媒體作為代替其教學的主要方式。同時,由于網絡資源魚龍混雜,教師在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時要注意選取實用性的材料,既要圍繞書本內容,又要貼近生活實際,還要有利于學生與文章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另外,教師要利用多媒體為課堂做出合理規(guī)劃,通過不同的步驟引導學生進行探索,通過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來增強課堂教學的合理性,讓學生能夠對課堂所學內容有整體的把握。在此過程中,多媒體教學要緊緊圍繞教材內容開展,只有為學生展開深入淺出的引導式教學,才能更好地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2]。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中的《在山的那邊》一文時,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筆者就利用多媒體邊播放背景音樂邊讓學生自由朗誦。首先,筆者將書本中的文字經過彩色化處理,投射到大屏幕上,當學生看到彩色化文字以及屏幕上呈現(xiàn)出來的多彩畫面時,他們的視覺需求得到了滿足,然后,筆者再播放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讓其聽覺需求也得到滿足,接著讓學生在這種氛圍的渲染下進行朗誦。由于學生對段落劃分的方式不同,筆者又讓學生討論哪一種段落劃分的方式最合適。在此過程中,學生對文章整體有了較深的印象,對文章的情感內容也有了自己的認識,這為之后文章的講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最后,通過對背景進行講述,學生將詩歌的感情掌握得很透徹。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教授給學生另一種分析方法,讓他們進行類比學習,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提高其自身的語文水平。
在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教師應注意多媒體使用的時段和環(huán)境,不能將多媒體進行滿堂式的應用,這樣會使學生對其產生疲勞感,多媒體也就失去了激發(fā)學生積極性的優(yōu)勢,也就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反而會讓學生對多媒體教學產生抵觸感,降低聽課效率。所以,教師要在合適的時段進行穿插應用,如在學生疲勞時進行應用,可集中他們的注意力。經過對語文課堂效果的觀察和總結,多媒體的應用適合時段有三點:第一點是在開課前的十分鐘。在這個時段,多媒體的應用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有目的性的引導,能為學生指出本堂課的重難點,讓學生有目的地閱讀課文,提高學習效率。第二點是在課堂中間時段。在此時段,學生的注意力已較為分散,學習疲倦感也漸漸顯現(xiàn)出來,在此時利用多媒體活躍氣氛,能有效緩解學生的困乏感,增強其積極性。第三點是在下課前的十幾分鐘。這段時間內的多媒體教學主要為拓展學習。教師可通過豐富的素材向學生進行課外延伸,讓學生在課下也能夠積極地學習,鍛煉其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他們搜集、獲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總之,教師要重視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要將其作為引導學生更好的發(fā)展的階梯,而不能將其作為單一的教學模式,更不能因多媒體教學而忽視教師自身的能力和地位。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以課本為基礎,通過多媒體教學輔助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其保持良好的語文學習動力。同時,教師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拓展時,要緊貼教材和生活實際,不能將別人的資料生搬硬套,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計劃來進行合理利用,拓展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活化書本中的內容,真正地讓多媒體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