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市第二小學 徐正洲
小學數(shù)學有很多非?;?、非常重要的概念。這些數(shù)學概念廣泛存在于數(shù)與代數(shù)、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等領域,是小學生理解并掌握數(shù)學基礎知識、提升數(shù)學基本能力、感悟數(shù)學基本思想、積累數(shù)學基本活動經(jīng)驗、形成正確數(shù)學觀的重要載體?!靶W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用數(shù)學概念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判斷和推理的過程”。在概念教學過程中,有時需要分類?!胺诸愂且环N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分類問題,如數(shù)的分類,圖形的分類,代數(shù)式的分類,函數(shù)的分類等”。分類是小學生積極建構概念的基礎,也是他們理解概念內涵的過程;分類能加深學生對數(shù)學概念的理解和整體把握;分類是學生抽象概括的基礎,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經(jīng)歷分類過程,使學生在概念建構中充分感悟分類思想。
波利亞認為,學習最好的途徑是自己去發(fā)現(xiàn)。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去。因此,教師在數(shù)學概念的引入環(huán)節(jié),要從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與概念有明顯聯(lián)系且直觀性強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對具體問題的體驗中初步感知概念,為學生在對一定數(shù)量感性材料的觀察、分析基礎上提煉出本質屬性打好基礎。如果教師能在問題情境中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分類興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學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生活中見過的三角形。有的學生從三角尺中看到三角形,有的學生從紅領巾中看到三角形,有的學生從一張斜著對折的正方形紙上看到三角形……教師借助多媒體出示一些“藏”有三角形的景物或物體圖片,和學生一起找三角形。學生邊找邊用手比畫所發(fā)現(xiàn)的三角形后,教師在圖上畫出三角形,問學生看到這么多三角形有什么感覺。學生都認為三角形比較多,有點亂。如果這些三角形整齊些,就不會給人“七上八下”的感覺。為了強化學生的認知,教師借助多媒體隨機呈現(xiàn)了更多三角形,大家都一致認為三角形的呈現(xiàn)非常凌亂,如果能想辦法給這些三角形分類就好了。
有效的問題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在已有認知結構和情境之間產生矛盾,這是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的有效途徑。教師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三角形,但這些三角形放在一起有點雜亂無章,尤其是隨機呈現(xiàn)三角形的凌亂真的讓人理不清頭緒,給三角形歸歸類就成了很多學生心中的想法。這樣,學生在觀察和交流中想到把三角形分類就成了大家的一致共識,也成了他們的心理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三角形分類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新數(shù)學概念形成的原動力是學生已有概念與新概念之間的平衡。學生理解數(shù)學概念的過程就是他們掌握了同類事物相同屬性和關鍵屬性的過程,是一個聯(lián)系緊密的整體。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經(jīng)歷分類過程,使他們在觀察、比較和分類中主動習得概念并整體把握。促使他們真正理解并掌握數(shù)學概念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導學生充分經(jīng)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如果學生在概念形成過程中充分經(jīng)歷了分類過程,就不僅能提升歸納概括能力,而且能充分感悟分類數(shù)學思想,還能有效發(fā)展數(shù)學空間觀念。
教師借助多媒體把學生所觀察圖形中的三角形移下來并編號(如圖1),引導他們先觀察圖①和圖②,說說這兩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各是什么角?學生觀察后,發(fā)現(xiàn)圖①的三個角中有2個角是銳角,還有一個直角;圖②的三個角都是銳角。教師課件演示量角器量圖中每個角的過程,驗證了他們的想法。教師問學生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三個角一定都是銳角時,有的學生認為三角形中可能有直角,有的學生認為三角形中可能有鈍角。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①~⑥這些三角形,說說每個三角形的角是否相同。再引導他們從材料袋里拿出三角形,借助量角器或直尺等進行操作并獨立思考,填表后小組討論交流。
圖1
匯報交流時,有的小組按有無直角把三角形分成兩類:一類有直角如①和⑥,一類沒有直角如②、③、④和⑤;有的小組按有無鈍角把三角形分成兩類:一類有鈍角如③和⑤,一類沒有鈍角如①、②、④和⑥;有的小組按三角形的銳角個數(shù)把三角形分成兩類:一類是有三個銳角的三角形如②和④,一類是有兩個銳角的三角形如①、③、⑤和⑥;有的學生直接分成三類: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有②和④,兩個角是銳角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有①和⑥,兩個角是銳角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有③和⑤。學生交流時,教師要求他們分別說說分類標準、每類三角形的特點以及這樣分類的理由,并用多媒體及時直觀、完整、有條理地展示。學生把分成兩類的再細分,并分別命名,從而引出概念:3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有1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1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分類后,教師追問學生,如鈍角三角形會不會被人看成直角三角形或銳角三角形?為什么?一個三角形可能有兩個或三個鈍角嗎?為什么?一個三角形可能有兩個或三個直角嗎?為什么?一個三角形可能只有一個銳角嗎?為什么?……學生在比較和辨析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概念,弄清了三角形的分類方法。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分別看作整體的一部分,把它們之間的關系用圖2表示,追問學生按角分時,有沒有遺漏什么三角形或者寫重復了什么三角形,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三角形要按照一定標準分類,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圖2
教師選擇2個三角形作為學生先行研究的對象,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充分體現(xiàn)把“角的特點”作為分類標準的合理性。教師提問“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三個角一定都是銳角”,一方面能促使學生關注三角形三個內角的特點,另一方面鼓勵學生探究三個角不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從而體會分類活動的必要性。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不一樣,小組的分類結果也不同。學生把三角形按角分成兩類或三類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對比,使他們認識鈍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是在斜三角形基礎上的細分。每次分類后,教師引導學生對照分類要求檢驗正確性,幫助他們在掌握三角形角的特征基礎上,感悟概念建構方式。教師追問的幾個問題幫助學生理清了分類規(guī)則:一是母項的外延等于各子項外延的和,二是各子項的外延必須互相排斥。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分類標準的合理性,而且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嚴謹性,提升學生對分類過程的理解水平,還能幫助學生體會分類的要求——不重復不遺漏。學生所形成的數(shù)學概念也非常穩(wěn)定牢固。
新概念是學生對已有數(shù)學概念的繼承、發(fā)展與完善。有些概念由于其內涵豐富、外延廣泛等原因,學生很難一步到位地理解,需要分成若干層次,分階段逐步理解。有效、適當?shù)木毩暿菐椭鷮W生理解和掌握數(shù)學概念的保障。教師要想方設法地用各種有效方式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進行“深加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以便學生更清晰地理解數(shù)學概念。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在應用概念中進一步掌握分類方法,感悟數(shù)學分類思想,就能起到一舉多得的作用。
在練習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做猜一猜的游戲:出示三個信封,分別露出鈍角、直角和銳角,讓學生猜一猜“躲”在信封里面的三角形的類型(圖3),再借助幾何畫板在動態(tài)變換(圖4)中引導學生思考:如果A點向右移動時,圖形就會變成什么三角形?如果A點向左移動,圖形就會變成什么三角形?最后引導學生連一連(圖5)。
圖3
圖4
圖5
借助猜一猜游戲,引導學生認識不同的三角形,鞏固分類認知;借助幾何畫板的動態(tài)演示,引導學生在想象中感悟三角形按角分類的變化過程,既增加了題目的趣味性,又能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三角形特征;“連一連”能幫助學生再次經(jīng)歷分類過程,促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分類數(shù)學思想。這樣練習有助于學生更加準確和全面把握所學數(shù)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數(shù)學概念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學生掌握的數(shù)學概念不是零散的,而是密切聯(lián)系的一個整體。教師要幫助學生在新的數(shù)學概念與原有概念之間建立聯(lián)系,也就是要幫助學生把新建構的數(shù)學概念納入已有概念體系的認知結構中,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這樣的概念教學才有活力,才能靈活地加以運用。因此,教師要選擇合適時機,引導學生溝通概念間的相互聯(lián)系,促使學生把所學概念形成知識網(wǎng)絡。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收獲時,有的學生認為,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有的學生認為,如果把三角形看成一個圓,三種不同的三角形就把這個圓一分為三;有的學生認為,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有的學生認為,三角形中最多有三個銳角,最少有2個銳角;有的學生認為,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個直角或者一個鈍角,判斷三角形要看其中最大的內角是什么角。最后,教師小結性告訴學生:分類是學習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只要找到正確的分類標準,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可以分類。不同的分類標準有不同的分類結果。
總之,在數(shù)學概念的建構過程中,學生常常需要通過分類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漸體會分類的原因、確定分類標準和分類過程中認識對象性質的方法,明白分類要不重復不遺漏。通過反復思考和長期積累,使學生逐步感悟分類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當然,小學生感悟分類思想是對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的高度抽象與概括,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問題情境復雜、層次眾多,教師就引導學生選擇一個合適的分類標準,不重不漏地把問題分解成一些比較單一并熟悉的小問題,各個擊破后再綜合起來,實現(xiàn)問題解決。這樣就能化難為易地分散問題難點,實現(xiàn)問題轉化,有助于學生順利建構數(shù)學概念,并從中感悟數(shù)學分類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