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庚
摘要:介詞在漢語中有重要的語法功能,受漢語西化的影響而在表達中頻繁使用介詞會影響語言簡練靈活,直接使用名詞性結構做主語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關鍵詞:介詞冗余;漢語西化;語言簡練
在漢語的詞類里,介詞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在意義上,介詞同一般的虛詞是相同的。表達實在的意義不是介詞的功能,介詞只具備了語法意義,介詞的主要功能是引介,也就是把體詞性詞語介引給謂語,從而使得句法結構達到完整。在分析性語言中,介詞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功能,而漢語就是一種典型的分析性語言,因而,無論是在古代漢語、近代漢語,還是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現(xiàn)代漢語各方言中,介詞在句子的句法結構、語義結構和語用結構中都起著相當重要的語法作用:具有句法、語義、語用上的介引、標記、銜接功能。在古代漢語中介詞的使用特點與現(xiàn)代漢語有所不同。在古代漢語中,介詞主要在這兩個位置出現(xiàn),一是在動詞后,并且,這種現(xiàn)象是更為多見的,即處于動詞之后的介詞數(shù)量較多。在介詞的分化越來越細,是在漢語語言結構愈來愈多樣并且復雜的背景之下,再漢語介詞的數(shù)量是越來越多的,從古漢語的20幾個,到50幾個,一直發(fā)展到現(xiàn)代漢語達150多個。像“把、被、將、和、對、給”等介引施事、受事、與事、關涉等的介詞多是后起的,介詞所可介引的語義類型也愈來愈多樣化。這樣使得介詞就可以介引和標記多種句法成分和語義成分,使句子的句法語義結構更加嚴謹。
但是在介詞發(fā)展豐富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個很大問題——多用介詞導致漢語表達的不夠簡練。以下是幾個簡單的句子
①關于要不要這樣做,我還沒有想清楚
②對于這件事情,他沒有表態(tài)。
③基于利潤的考慮,公司改變了決策。
以上三句話均有介詞多用的性質,盡管在句法、語法、用詞上都不存在錯誤,但是完全可以更加簡練的表達為:
①要不要這樣做,我還沒有想清楚
②這件事情,他沒有表態(tài)。
③考慮到利潤,公司改變了決策。
這種在中文表達中多用介詞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收到漢語西化的影響。漢語西化,是指漢語語法、文筆、風格或用詞受歐洲語言表達影響。其中,英文所造成的影響最大。中文西化存在合理之處與有利的地方,但也帶來了問題,除了使?jié)h語逐漸缺乏傳統(tǒng)特色的特色,也可能使得漢語語言表達中用詞生硬繁瑣,使得閱讀及理解不夠流暢。
那么,為什么現(xiàn)代漢語會出現(xiàn)這種漢語西化而介詞頻繁使用的現(xiàn)象呢?首先,從現(xiàn)代漢語的產(chǎn)生于發(fā)展來看?,F(xiàn)代漢語是指五四運動后提倡的白話文,這個時期,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都都還處于弱勢階段,強調學習西方,這不可避免的讓漢語也吸收了西方語言的特點。五四以后,有許多文化大家、著名學者甚至普通民眾都積極主張想西方語言文化學習,不僅在詞匯上大量使用外來借詞,在語法上也主張效法西方語言。1919年傅斯年在《怎樣做白話文》中說:“我們造詞的方法,不得不隨西洋語言的習慣,用西洋人表示的意味。而最終就是要直用西洋文的款式,文法,詞法,句法……”陳獨秀的《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提倡“國語的歐化”。“支持歐化式的文章”則為魯迅的觀點,他認為使用帶有印歐印記的句子,不僅可以介紹新事物、新思想,而且可以吸收新的表達方法,使現(xiàn)代文更加豐富、清晰和精密。其次,介詞在英語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英語里,類似look after,take in等等詞組,都是通過不及物動詞加上介詞之后,就變成了及物動詞。此外,英語里的介詞詞組)又可充當形容詞或助詞的角色,afriendinneed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表達條件或者邏輯時,英語也必須用到介詞。所以,英語可以說是離不開介詞的,這樣的話,學習英語,就難以避免把這種對介詞的偏愛帶入現(xiàn)代漢語之中。頻繁使用介詞,容易使得漢語表達變得繁瑣與生硬,有時使得語言化簡為繁,甚至影響了漢語的內涵表達。
那么該如何克服這個問題呢?首先我們來看兩組英漢對譯,李密在《陳情表》里有“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翻譯成英文的話少不了because of等介詞,王勃的《滕王閣序》里有“十旬休假,勝友如云”,翻譯成英文也少不了要加上表示時間或者條件的介詞。造一個句子“我很累,我想要休息”,翻譯成英語也需要對“我很累”加上介詞來介引。這樣的添加不僅有損文章的簡潔,還給句子加上了附帶的邏輯關系,有時候未必是好的。由此可見,漢語翻譯成英語常常會需要加上介詞,而頻繁使用介詞這個從英語中帶到漢語的習慣,可以通過反向的方式來解決:即在不影響正確表達的情況下,減少介詞的使用?!皩τ凇薄坝嘘P”“關于”等這些介詞,是最容易被過度使用的。“有關他說的的種種,簡直是令人匪夷所思”“我想知道關于今天天氣的情況”“關于他說的話,我不知道該不該相信?”舉出的這些句子里,“有關”“關于”就是冗余的介詞。除此之外,“由于”也是一個典型例子:
①由于時局動蕩,所以生意不好做。
②由于好奇心的驅使,我向窗內看了一眼。
③由于他的艱苦條件,使得他只好放棄這次機會。
這三個句子中的介詞“由于”去掉后更利于靈活表達,所以克服這種漢語表達中的頻繁使用介詞問題的方法就是:在不損句意、不造成錯誤的,使用名詞、名詞性短語或者一個句子作為主語,去掉冗余的介詞。當然,在核心動詞跟相關句法語義成分的關系十分多樣復雜時候,,為了明確某些句法語義成分跟句子核心動詞的關系,就不能缺漏介詞的使用,否則易造成語義上甚至語法上的偏頗。因為句子越復雜,動詞跟各個語義成分的關系越多樣,動詞直接的作用效果會被復雜的修飾成分影響。這樣,為了明確某些句法語義成分跟句子核心動詞的關系,就必須使用介詞來介引句法成分。
只有合理適當使用介詞,克服英語翻譯思維,避免過度使用介詞,才能更好的使?jié)h語表達簡練靈活。
參考文獻:
[1]劉珍振,桂林.從“的”字濫用看翻譯中的漢語西化問題[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2013,(5):145-147.
[2]陳昌來.漢語介詞的發(fā)展歷程和虛化機制[J].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03):15-22.
[3]陳昌來.介詞與介引功能[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