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輝
(鄞州實驗小學,浙江 寧波 315191 )
作為一名新教師,對于如何上好一堂公開課,常常會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筆者通過區(qū)里的培訓上課,漸漸懂得了一些上課要點,通過教研員和各位專家教師的指導點評,使筆者每一次的培訓上課都有實實在在的收獲提高,直至獲得“教壇新秀”稱號。下面筆者就自己的培訓經歷結合各位指導教師的指點解讀新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幾個要點。
備教案不是簡單的準備一份教案,其中包括了很多個內容,可以被形容成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
(1)對于上課內容的剖析,拿到教學內容,不要憑自己的教學經驗盲目地把教學內容定性。如果技術動作教錯,再精彩也沒用。所以拿到教學內容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翻開教科書,查閱技術動作要領,吃透技術動作的結構;也可以打開電腦網上搜索相關資料,如別人總結的口訣、上課相關的技術動作視頻等進行參考;然后了解學生的學情。如果是借班上課,可以打電話咨詢任課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2)對于上課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把握好方向,想要在課堂內吸引學生,上課內容要盡量游戲化,不能游戲化就競賽化,不能競賽化就形象化。許多人認為低段的課特別亂,學生不好掌控,高段的課又死氣沉沉,學生積極性不高。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讓學生在玩的同時學會了技能,這堂課才是成功的。例如跳繩課,如果簡單地講解動作,學生練習,由于跳繩強度比較大,學生一累就失去興趣。如果在課堂中,先自由玩繩,引出課題,再穿插比賽,先兩人比,再多人比賽,最后全班同學進行比賽,在比賽前教師講解動作讓學生提高能力。整堂課練習強度相同,但是氣氛肯定不一樣。
(3)教案的撰寫。因為教案是給聽課教師的第一印象,所以課前精心準備教案是必需的,特別是對于公開課。教案要有一個完整的格式,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教學目標的制訂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難點。教案內容盡量做到詳盡,教學過程步驟清晰,課堂組織明確,最好把簡單的過渡語插在里面,讓其他人拿到教案仿佛置身課中。
上好一堂課就像是打一場戰(zhàn)役,場地的布置好比就是打仗的陣形,想贏得“戰(zhàn)爭”,就要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在課前要對場地的布置、學生隊伍的調控做好充足的準備。對于借班上課,每個學校的規(guī)模、配備的場地都不一樣,所以課前最好進行實地考察,如果條件不允許,可以向對方學校的教師了解情況。
對于場地的利用要充分,不局限于場地的一個角落。例如,籃球運球,不必一定要把籃球課放在籃球場上,因為一個籃球場28米乘15米,40多個學生運起球來會顯得擁擠。如果把場地設置在操場上,學生既可以散點練習,又可以來回運球,場地就會非常寬敞。所以要充分根據(jù)教材特點來選擇合適的場地。
對于場地的先天條件要合理利用。上課的時候為了給學生一些提示,或者調整隊伍隊形,在場地上要畫一些線,有些場地可能本身帶有很多線段,如果加以利用,可以省很多時間,因為布置場地需要在課間10分鐘完成,剩下的時間還要接觸學生,時間非常寶貴。再者線畫多了,會使人眼花繚亂,可能還會引起學生混亂。例如,有些學校的室內館、籃球場上還劃分了好幾塊羽毛球場地,線非常多,所以上課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線,不需要再大畫特畫。
課前不僅要準備好教案,課堂語言的準備也至關重要,特別是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過渡語,不僅要自然,而且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從一個游戲過渡到另一個游戲時可以提出:“想不想再玩一個游戲?”學生最喜歡玩,積極性就馬上被調動起來。再如,練習某個枯燥的動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練習幾次,我們再進行比賽,比比哪位同學做得最好,教師有小獎勵?!睂W生一聽要比賽,又有小獎勵,肯定會認真練習。另外,要熟記備好的教學語言,做到心口一致。在上課之前筆者都會把上課設想的語言寫在紙上,然后仔細回憶幾遍,爭取做到大致相同。第二天早上再復習幾遍,這樣上課時候的語言就八九不離十。即使會遇到突發(fā)情況,也能及時調整,巧妙地跟上,不至于手足無措。
課前的預設是在理想化的狀態(tài)下生成的,但是學生是活的,課堂是機動的,上課時會出現(xiàn)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情況。例如,一些動作,教師覺得很簡單,預計學生很快能掌握,但是學習幾次后,學生掌握得很不理想,這時就需要教師講解,降低動作的難度。再如,出現(xiàn)突發(fā)情況時,教師應順勢利用這一情景進行引導,讓其有利于教學的展開。在一次前滾翻教學中,筆者請學生甲示范后,問同學:“他翻得怎么樣?”當同學都說好的時候,同學乙大聲說:“不好。”明顯這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學生,愛和教師唱反調來吸引大家注意力。這時筆者說道:“那么請你來翻翻看?!碑斠彝瑢W自己翻不好時,又派出代表進行挑戰(zhàn)。而其他同學在觀摩三位同學的“前滾翻”動作對比后能更加清晰、深刻地建立動作表象。這樣一個小小的處理立刻化危機為轉機,變失控為調控。其實這個只是臨時的補救,出現(xiàn)這樣的原因就是對于學生學情分析不夠細致,所以在課前盡量多了解學情,使預設與生成能做到基本一致。
合理利用學生的有利學情,為教學所用,使其成為自己的課堂亮點,這是一名優(yōu)秀教師所必備的。但是,有利學情一閃而過,可以說轉瞬即逝。如何發(fā)現(xiàn)并加以利用,非??简灲處煹哪芰?。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耳聽四方,眼觀八路,機敏地尋找有用的學情。如課堂紀律較差的時候,發(fā)現(xiàn)某位同學站得很直,又非常安靜,教師應該馬上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給他一些小獎勵,這樣可以樹立他的榜樣形象,使其他同學保持安靜。如果不及時利用這個有利學情,那位安靜的學生可能也會被同化,這樣教師可能會失去對課堂的控制。再如,當一個學生示范時動作錯誤,教師應該及時抓住這一點,同學生探討動作的結構,指出該學生的錯誤點,然后教師再幫助他完成正確的動作,對他進行鼓勵,這樣既有利于這位同學增強自信心,又有利于使其他同學明確正確的動作概念。
課堂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被遺忘的角落”。不管是集中講解還是分散練習時,在教師眼皮底下的學生受關注的程度比較高,所以也聽得較為認真、比較遵守紀律,但是離教師遠的同學可能就會出現(xiàn)聽不清楚、注意力比較分散、練習比較松散等現(xiàn)象,所以在上課時候,教師的目光不要集中在正前方,講解練習時多關注兩邊的學生,當學生發(fā)現(xiàn)教師在關注他時,就會集中注意力。
另外,每個班或多或少都會存在體育學困生。在課堂上,教師要特別關注他們,練習時可以單獨對他們進行輔導,讓他們體會動作成功后的喜悅,增加他們對體育課的興趣。在筆者一次前滾翻課堂中,有位同學特別胖,怎么翻都翻不過去,有點兒氣餒,就站著看別人翻。筆者走過去向他重新講了動作要領,幫助他完成了完整動作,之后他就有了信心,積極性比之前高出很多,還幫助其他同學完成動作。
一堂成功的優(yōu)質課,在于教師是否能了解學情、關注學情、利用學情。如果能成功地抓住學情進行教學,那么無疑這堂課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完美的預設是課堂成功的基礎,但是課堂的生成卻是豐富多彩的,肯定會產生一些偏差。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課后總結上課時哪些地方和自己課前的預設反差比較大,考慮是否有更好的處理方法,教學時的組織和調動是否可以更加合理……通過這種自我反思,教師可以對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再思考、再創(chuàng)造,為下一次教學做好充足的準備,通過在反思中找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進而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如果自己想不到,可以咨詢聽課評課的教師或專家,讓他們幫助解決。
所謂當事者迷,旁邊者清。在執(zhí)教的時候,聽課教師比授課者更容易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這些問題往往會在評課環(huán)節(jié)得以體現(xiàn)。所以評課環(huán)節(jié)時應積極做好記錄,分點分類地進行摘記,回去之后仔細鉆研,把不足之處改正,再把課重上一次,比較兩節(jié)課的進步點,爭取在下次上課時做得更完美。另外,評課中還會涉及新穎的課堂導入法、合理的組織隊形或者對偶發(fā)事情處理的巧妙方法等,可以把認真記錄下來,在今后教學時借鑒使用。
常言道:反思使人奮進。筆者每次上完課都要撰寫課后反思,反思自己課堂的閃光點以及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以后將如何進行解決。這樣每次上完課都能給自己一些收獲,一些提高的空間。在下次上課前翻閱一下,肯定能給自己一定的提高;好文不厭千回改,通過一次次地撰寫和修改以強化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自我的寫作素養(yǎng);還可以將修改好的反思投稿于專業(yè)的雜志上發(fā)表。可謂一舉三得。
每一次的上課,對自己都是一次歷練。每一次的積極反思,對自己都是一次提高。教師不應懼怕上課,而應把每一次上課都視作一次提高自己教學能力的機會,在今后的日子里繼續(xù)完善自己,不斷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