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云 韓強
為加快北美海棠在酒泉地區(qū)推廣應用,本試驗采用山荊子、西府海棠、垂絲海棠三種不同砧木,枝接、芽接兩種不同嫁接方式,進行二因素隨意區(qū)組試驗設計,分別對嫁接后接穗萌動時間、成活率,以及第一個生長周期結束時親和性表現(xiàn)進行統(tǒng)計分析,篩選適宜酒泉地區(qū)北美海棠的最佳嫁接繁育方式。通過試驗表明,采用枝接法以西府海棠為砧木嫁接北美海棠的方式,成活效果和親和性表現(xiàn)較好,是最佳的嫁接繁育方式。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甘肅省酒泉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苗圃地,,平均海拔1360,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7.3℃,年平均降水量87.7mm,年平均蒸發(fā)量2148.8mm,相對濕度46%,日照時數(shù)3033.4h,無霜期130d左右,具有夏季干熱而較短促,冬季寒冷而較漫長,但春季升溫迅速的特點。
2 材料與方法
2.1 材料
選取三種不同砧木進行試驗,分別為酒泉市林科所引進的山荊子,以及酒泉鴻泰園林公司引進的西府海棠和垂絲海棠。接穗選用“高川”品種,在苗圃定植栽培兩年以上嫁接苗上一年至二年生枝條。
2.2 試驗方法
本試驗采用二因素隨機區(qū)組試驗設計,對山荊子、西府海棠、垂絲海棠三種不同砧木,枝接、芽接兩種不同嫁接方式進行試驗研究,共計6個試驗處理,每個處理嫁接10穗,重復3次。
2.2.1 枝接:選擇生長健壯、充實飽滿的枝條作為接穗。接穗長8~10cm,上邊有3~5個芽。嫁接程序為:①先在接穗的下端削成3cm左右長的大削面,然后在大削面的背面削成長0.6cm左右的短削面。②在距離地面10cm左右處剪斷砧木,削平,近木質部邊緣垂直向下切,其長寬最好與接穗的大面相同。③將削好的接穗插入切口內,對準形成層,再把砧木的皮包于接穗的外邊,用塑料薄膜條道道相壓地裹緊纏嚴,使形成層密接、保濕。
2.2.2 芽接:選擇生長旺盛、健康枝條的中段部位作為接穗。嫁接程序為:①在砧木距離地面10cm左右處,選擇光滑部位橫切一刀,深達皮下,再在橫切口上方2~3cm處,斜向下沿木質部縱切一刀,去下削皮。②用手倒娜接穗,即芽尖向下,選擇飽滿的葉芽,并距芽基部0.5cm處橫削一刀,深達木質部1/2左右,然后在距芽尖1cm左右處沿木質部斜切一刀,推刀至第一刀的深度,即可取下芽片。③迅速將削好的芽片嵌入砧木的切口,使切口對齊吻合;再用塑料條綁扎嚴實。
2.2.3 接后管護 觀察接口部位,若完全愈合,新稍生長,則應及時解除綁帶,保證新稍正??焖偕L。約每周抹除1次,連續(xù)去除萌蘗3~4次即可。
2.3 調查方法
2.3.1 萌動時間 嫁接后7d開始觀察接穗上葉芽生長情況,當觀察到芽子萌動、開始生長時,即為萌動時間。
2.3.2 成活率 嫁接15d左右即可檢查嫁接成活情況,凡接穗上的芽子新鮮、飽滿,有的已經萌發(fā)生長,則嫁接成活。
2.3.3 親和性 嫁接后觀察樹體生長狀況,于每年11月上旬,即植株停止生長、越冬前,用游標卡尺測量砧、穗直徑(砧、穗直徑分別為嫁接口下5 cm和上5 cm處粗度),并計算穗/砧直徑比。
2.4 數(shù)據處理方法
采用Excel 和SPSS16.0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進行方差分析,并在0.05水平進行多重差異比較。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試驗處理對北美海棠嫁接成活效果的影響
嫁接后,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室內光地細胞開始增生愈合,促使接穗上的芽萌動。萌動早,則愈傷層形成較快,嫁接效果較好。接穗萌動時間集中在嫁接后第15天,萌動最早的是T21處理,萌動最晚的是T11處理,即用枝接法在西府海棠上的接穗萌動較早。各處理的平均萌動天數(shù)均在15.74~17.27天之間,其中T21處理的平均萌動時間最短,為15.74天。通過多重性比較可知,處理T21與T31、T32呈顯著差異(P>0.05,下同),與T22差異不顯著,說明T21處理的平均萌動時間顯著早于T31、T32、T11、T12。通過成活率調查和分析可以看出,嫁接成活率均達到60%以上,T21處理的成活率為86.67%,顯著高于T22、T31處理的成活率。
3.2 不同試驗處理對北美海棠嫁接親和性的影響
分析表明,不同試驗處理的嫁接接穗和砧木,經過一個生長周期,直徑大小不同。其中,T21處理的接穗直徑最大,為3.12cm,顯著大于T32、T12處理的接穗直徑,與T31、T22、T11處理的接穗直徑無顯著差異。T21處理的砧木直徑為3.38cm,大于其他處理的砧木直徑,顯著大于T31、T22、T12、T32處理,與T11處理差異顯著。通過穗/砧直徑比可以判斷嫁接后大小腳現(xiàn)象。通過數(shù)據顯示,T11試驗處理在生長過程中現(xiàn)象出的“大腳”現(xiàn)象較重(其穗/砧直徑比為1/1.17),T21和T12處理的“大腳”現(xiàn)象次之;而T22試驗處理則表現(xiàn)出“小腳”現(xiàn)象較為明顯(其穗/砧直徑比為1/0.93),T22和T31處理的“小腳”現(xiàn)象較輕。
本試驗采用三種不同砧木和兩種不同嫁接方式進行北美海棠嫁接繁育技術篩選,通過試驗研究表明,T21處理,即采用枝接法以西府海棠為砧木嫁接北美海棠的嫁接方式,在嫁接后接穗萌動時間、成活率的成活效果較好,在嫁接后第一個生長周期結束時,接穗、砧木直徑均大于其它處理,“大腳”現(xiàn)象輕微,嫁接親和性表現(xiàn)較好,是試驗篩選出的最佳嫁接方式,可以在生產上推廣應用。
(作者單位:735000甘肅省酒泉市林果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