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學生厭學、效率不高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往往過于夸大教育的工具性功能,甚至把教學看做是學生考試的工具,忽略了課堂是學生一段重要的生命旅程,是一段不可復制的美好童年生活,如果在教學中忽略了學生的精神需求,學生課堂中的童年就被“風化”了。筆者認為,打造新形勢下的小學語文課堂,首先要尋找課堂的精神基座和靈魂。游戲精神就是個不錯的選擇。荷蘭哲學家胡伊青加說:人具有游戲的本質,人是“游戲的人”?!坝螒虻恼嬲魅耍⒉皇怯螒蛘?,而是游戲本身。游戲也就是具有魅力的吸引吸引者的東西,就是游戲者卷入到游戲中區(qū)的東西,就是在游戲中贏得游戲者的東西?!毙睦韺W研究也表明,兒童審美的基本方式就是游戲,好的教學不是教師單獨“支配”教學的過程,而是師生雙方共同為教學本身吸引、從中獲取學習樂趣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學適度滲入游戲精神,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教學要遵循兒童心理,順應教學規(guī)律
童年是思考小學教育的原始起點。我們的語文教育不能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演變成為記憶教育、考試教育和優(yōu)秀教育。不然,我們的學生便越學越難學,越學越厭學。在游戲中,參與者總是全身心的投入。傳統(tǒng)教學論主張“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而在游戲精神視野中,課堂中的師生應該是平等的參與者?;谶@樣的認識,游戲精神下的小學語文課堂,首先要去除功利性色彩,讓課堂順應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我們往往見到有的教師為了讓課堂能夠順利進行,規(guī)避教學中的學習矛盾,讓課堂成為少數優(yōu)秀生的天下。我曾經做過多次調查,一節(jié)公開課,優(yōu)秀生的單獨表現(xiàn)機會幾乎占所有學生的80%以上,后進生則成了課堂的“配角”,被邊緣化了。這是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課堂。同樣在公開課的現(xiàn)場,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藝術高超”的語文教師,為了向聽課教師展現(xiàn)學生朗讀的層次性,首先選擇一位朗讀水平差的學生朗讀課文,經過教師的指導,在尋找一位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來朗讀,以此展現(xiàn)自己教學的效果,這種策略老師考慮的更多的是課堂的舞臺效果,是為了博得聽課教師的認可,而不是真正從學生的學習出發(fā),從兒童的心理出發(fā)的。公開課還有一個功利性的表現(xiàn)就是課時意識問題上課教師為了更好地煽情,為了更好地展現(xiàn)舞臺效果,往往會忽略一些語文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對課文“斬頭去尾流中間”是普遍的做法。一位老師和我談起常態(tài)課和公開課的區(qū)別時說:公開課像電影,大容量、節(jié)奏緊、大成本、精華多;常態(tài)課如電視劇,常態(tài)化、成本低。這在我看來,無論哪種課堂,都應因學生的存在而存在。如果說教學是一種嚴肅的游戲,那么學生必須是游戲的主人,教師應該是歸于平等中的首席。任何企圖作秀的語文課堂,都不會體現(xiàn)真正的游戲精神。游戲是游戲者的游戲,如果一味取悅于聽課者,其實是對教育精神的踐踏。
二、教學要重視教學設計,照顧學生心情
小學語文課堂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孩子們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愉悅感。然而我們語文教學現(xiàn)狀則是從一年級開始就布置大量的書面作業(yè),有的老師甚至置國家有關規(guī)定于不顧,嚴重損害了學生身心健康,學生很少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其本能反應只能是對語文學習的“回避”。教學活動和一般游戲活動不同,他有明顯的目的性,但是高明的教學活動,學習目標往往不被察覺,學習目標會自然生成、水到渠成,目標越隱秘,教學效果會越好,這就是蘊含游戲精神的課堂教學魅力所在,它能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快樂、愉悅。
曾經有一位教師為了讓學生積累詞匯,于是叫大家背誦詞典,一開始學生還覺得新鮮,但是時間一長,大多數學生感覺到這一做法的無趣、乏味。這些強迫自己記下來的詞語因為缺少實際的運用,最后會成為消極詞匯。后來,教師改為課前三分鐘詞語接龍比賽,效果改善了不少,因為這就融入了游戲元素,自然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教學《春雨的色彩》,課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老師安排了這樣一種課中操:
小朋友,想不想跟著老師去田野聽一聽小鳥們的爭論?(生點頭)那就讓我們一邊走一邊欣賞春天的美景吧?。ㄒ魳讽懫穑瑢W生起立,跟著老師一起走。)
小朋友,春天到了,小草綠了,柳樹也綠了,我們來學學他們的動作。(學生跟著老師老師一邊做一邊說:我學小草鉆一鉆,向左鉆,向右鉆。我學柳樹彎彎腰,我學柳樹跳跳舞。)
小朋友,春天到了,許多花兒開了,跟它們打聲招呼。(教師出示寫有花名的卡片,領著學生讀。學生一邊讀一邊打招呼。)
小朋友,春天到了,許多小鳥也飛來了,(學生跟著教師學鳥飛:我學燕子飛呀飛,我學麻雀飛呀飛,我學小鳥飛呀飛。)
噓,大家快坐好,小鳥們都到齊了,他們的爭論開始了,大家可要聽仔細了。
游戲,幾乎是童年的象征,把兒童的游戲天性和教學的“自然”語境融合在一起,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和游戲一樣,就能激發(fā)出兒童內在的參與激情。課間操在這里應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喚起學生注意的形式,它已經擁有更多的語文教學內涵。學生在課堂上玩起來、動起來,為后面的語文教學做了鋪墊:課間操中提到的小草、小鳥、柳樹,都是課文中的生字。孩子們在游戲中無意識的和它們接觸,為后面學生能夠正確的朗讀課文降低了難度。這一案例告訴我們,在確定了教學內容以后,需要在課堂上巧妙的設計出蘊含游戲精神的活動。
三、教學要遵循課堂規(guī)則,關注課堂規(guī)范
教學活動中滲透游戲精神,就意味著教學要走出成人單向控制的陰影,讓兒童走向自由。這種自由有賊在的規(guī)則,不是放任不管或混亂不堪。規(guī)則起源于教師和學生的共建共享。最起碼包含教學公共規(guī)則和學科教學規(guī)則。教學公共規(guī)則是兒童之間交往合作的基本倫理標準,學科教學規(guī)則帶有強烈的學科性。一位教師曾經寫過這樣一則案例:
教室里靜悄悄的,學生正在認真的寫字。教師不時彎下腰指導學生寫字,不時摸摸學生的頭表示鼓勵和贊許。細細聽,聽到了學生之間友好的提醒“小松樹!”聽到的學生立即坐直身子。提醒的學生則露出友好的微笑,他自己也坐的更挺直了……
“小松樹”這一叫法局外人是不知道咋回事的,但是仔細體味就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折射出教育實踐的智慧。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以“小松樹”這一形象來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姿勢,時間長了,“小松樹”就會成為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模切語言?;诨ハ嘈湃蔚男撵`溝通,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律、互律的效能。具體到一堂課上,這樣的學科規(guī)律往往轉化為對學習任務的要求。正是因為游戲中的嚴肅才使得游戲完整,一定的規(guī)則意識是教學效益的保證。
四、教學要激活學生思維,注重智慧生成
如果沒有一定的風險刺激,游戲者會感到無聊,甚至會退出游戲。同樣,課堂中如果缺乏思維的挑戰(zhàn),學習就會“表面滑行”,甚至使我們的學生神游于游戲之外。從本質上說,教學有效性的核心其實就是思維訓練的有效性。
例如,聽寫字詞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讀,學生寫,時間久了學生就會產生懈怠。我們如果把所有的聽寫設計成猜詞、猜字、一分鐘速記等游戲,學生的思維就會激活,參與熱情就會高漲。
有的時候,整個文本的的學習也可以設計成一個游戲。有一位教師執(zhí)教《廬山的云霧》,教學主線就是讓學生根據文本內容為廬山云霧的畫面配音。這個任務既新奇又具有挑戰(zhàn)性,引起學生巨大的興趣,學生的言語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激發(fā)和培育。
再如《威尼斯小艇》的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同學們,如果你是船夫,你將怎樣介紹、推銷自我,讓游客為你的演說怦然心動,樂意上你的小船呢?想當游客坐游船的有沒有?(部分學生舉手)作為游客,你打算怎樣打探情況,與船夫對話?
船夫1:我15歲,子承父業(yè)。我的駕駛技術特別高,在行船快而多的河道里總能操縱自如,不手忙腳亂。坐上我的小船,能快速到達目的地,節(jié)省您的寶貴時間。
游客1:我暈船,一坐船就想吐,你有什么辦法嗎?
船夫1:那不用擔心,我的船雖快,但是很穩(wěn),如履平地。再說,船上備有暈船藥,中藥制作,無副作用,要是真暈了,吃一片就行。
游客2:我駕駛很安全。在急駛時,能從容拐彎;擁擠時,能靈活地擠進擠出;在看起來極險急窄的地方,能快速的穿過去,便捷、安全、可靠。坐我的小船,好似給自己買了保險。游客們,我?guī)湍銈儼寻踩珟Щ丶?,生命誠可貴,安全價更高。
……
通過這個教學案例,我們可以從游客和船夫的對話中感受到教材活了,學生的言語生命活了,課堂因此充滿活力。這是游戲精神在語文課堂中的完美體現(xiàn),經常經歷這樣的課堂,學生的思維水平、言語智慧會越來越出色。
教學作為游戲,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也充滿了無限的創(chuàng)造性。用游戲精神來規(guī)范和改造我們的語文課堂,根本目的就是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更輕松一點,更有效一點。
牛萍,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qū)隱珠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