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林
2018年2月10日14時25分,走完了九十二年人生歷程的老母親安然辭世,永遠離開了我們。這是個刻骨銘心的日子。
12日12時在老宅舉行悼念送別儀式。 葬禮很隆重,幾乎全村的人都前來送別,院子里彌漫著悲痛的氣氛。靈堂里香火不斷,透過煙霧,那跳動的燭光將母親慈祥的遺像照得越發(fā)清晰。
靈堂門楹上的一幅白色挽聯(lián)“平凡無華操勞一生,精明賢惠譽滿鄉(xiāng)里”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母親的一生。
母親于1926年農(nóng)歷正月27日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nóng)民家庭。9歲時,外公就病逝了,靠外婆拉扯著她姐弟二人艱辛度日,自然也就上不起學了。
母親雖然沒有讀過書,但人很伶俐。她的精明能干、吃苦耐勞,在附近幾個村是大家公認的。 要不然,怎么能在1957年(時年31歲)就擔任了本村合作社的副社長,1959年成了蛉豐大隊第一批女黨員;從1960年起到1980年,當了20年的生產(chǎn)隊長,因而曾獲得省婦聯(lián)頒發(fā)的“從事婦女工作二十年榮譽證書”。
母親極善理家,即使在最困難的年頭,總是把全家人的衣食安排得井井有條。哪怕是吃瓜吃菜、摻粗摻雜,也沒有讓家里斷過炊 ;即使一人只發(fā)一尺七寸布票,也沒有讓我們打赤腳、穿草鞋。
勤儉持家,疼愛兒女,是母親的一大美德。
在“吃大鍋飯”的年代,只有靠父親從微薄的工資中省吃儉用來貼補,方能維持一家人最簡單的生活。盡管家境如此窘迫,父母親硬是把我們?nèi)苄止┑礁咧校ㄖ袑#┊厴I(yè)。
在我們?nèi)苄肿x書時,家里只有母親一人苦苦撐持。在外當隊長,在家當家長,不停地忙著,不停地累著。白天做生產(chǎn)隊的活,起早摸黑種家里的自留地,晚上還得開會,安排隊里的農(nóng)活,直到十一二點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在我眼里,母親就沒有歇息的時候。
母親的大半生是在艱辛勞苦中度過的。為了把我們五兄妹撫養(yǎng)成人,不知吃了多少苦,操了多少心。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有點好吃的東西,總是省下來給我們吃;有好點的衣服總是讓我們穿。
母親對兒女的關(guān)愛,似春風化雨,雖然悄然無息,卻點點滴滴滋潤著棵棵幼苗成長;似和煦的陽光,雖有日出日落,卻時時刻刻溫暖著兒女們的心房。
啊,母親!盡管你平凡無華,在我們眼里你是真正的英雄;盡管你人微言輕,在兒女心中卻比泰山還重;盡管你沒有做過什么大事,卻用母愛澆鑄了兒女們的成功。
“容顏老,鬢如霜,一生一世一個娘;娘的恩情比天高,娘的恩情比地長?!?/p>
安葬母親三天后就過春節(jié)了,這是自我記事以來,第一次沒有母親參與的春節(jié)。年三十晚,一大家子17個人,圍坐在鋪著青松毛的客廳里,面對美味佳肴,卻無法調(diào)動大家的胃口,滿腦子都是母親的音容笑貌;精彩的春晚節(jié)目,也無助于擺脫悲痛的氣氛。
正月初六,我們弟兄三家人都要回到各自工作生活的地方去了,我?guī)е细赣H也回了楚雄。有人說,母親就是家,母親在,家就在;母親不在,家就是幾間老房子。此話一點不假。當用鐵鎖鎖門那一刻,我不盡潸然淚下……
掐著日子到了5月20日,這是母親的百日忌日。按照習俗,應請佛門法師為其超度亡靈。于是,19日弟弟如慶開車把我們接回了家。
19日下午,請許道師和兩位女居士來家為母親超度,佛堂設(shè)在老房的堂屋里。
20日中午時分,正在做佛事的一位居士發(fā)現(xiàn),一只大蝴蝶歇在堂屋的窗沿上。大家連忙跑來看,這是一只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蝴蝶,足有巴掌大,翡翠一樣的顏色,舒展的翅膀上點綴著三個碧玉般的圖案,拖著兩條綠飄帶似的尾巴,恰似一只做工精致的綠風箏 。
更為奇特的是 ,這只蝴蝶就歇在母親咽氣時所在的那個地方。
大家都為這奇特的現(xiàn)象而驚詫不已,紛紛拿出手機拍了照,攝了視頻。
許道師說:“我做佛事這多年,從來沒有見過這種現(xiàn)象。這是老人家顯靈了,只有功德圓滿的人,才會有此奇觀。”
林居士說:“她是舍不得這個家,化作蝴蝶來保佑全家人幸福吉祥的?!?/p>
老父親說:“這是你們幾弟兄幾妯娌孝心好,你媽舍不得,又回來看你們了。”
黃居士說:“不要動它,佛事結(jié)束時,它會回去的。”
果然,五點時分,佛事即將結(jié)束時,這只蝴蝶頻頻煽動翅膀,大師說:“它要回去了,讓它飛吧?!?/p>
打開窗子,這只蝴蝶飛出堂屋,在院子里繞了一圈后,徑自朝東方(母親墓地方向)飛去了。
巧合呼?感應呼?顯靈呼?
我是無神論者,難以解釋這一現(xiàn)象。但我覺得他們說的都有一定道理。
若沒有天靈感應,哪來梁祝化蝶的千古絕唱?
母親,愿你在天國永享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