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平
摘 要:留守兒童作為新時期的特殊群體,他們的成長受到全社會的關注,西部公共圖書館如何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服務留守兒童,促進他們的閱讀與學習,引導他們健康地成長,本文從兩個方面作了論述。
關鍵詞:西部圖書館;服務;留守兒童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和城鎮(zhèn)化進程的日新月異。但受地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中西部發(fā)展的不平衡,導致越來越多的西部青壯年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隨父母涌入城市,但更多的孩子卻沒有條件隨父母流動到城市,只好繼續(xù)留在農村。他們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親戚照料,這類未成年的特殊群體稱為留守兒童。根據(jù)有關資料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相當大的群體。目前,我國共有2億多農民工,其中外出農民工數(shù)量為1.4億左右,最新統(tǒng)計我國農村留守兒童高達5800萬,14歲以下的超過4000萬。而這些留守兒童,又主要集中在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據(jù)相關資料顯示,到2020年,我國將有3億以上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要進城務工就業(yè)。農村留守兒童呈增長趨勢。面對這個龐大的特殊群體,我們公共圖書館有責任和義務,發(fā)揮圖書館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社會經(jīng)濟地位是兒童發(fā)展領域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心理學意義上的社會經(jīng)濟地位是經(jīng)濟資本(如家庭經(jīng)濟收入、父母職業(yè)地位)、人力資本(如父母受教育程序,工作技能)和社會資本(如單親家庭)的結合,這三者都影響著兒童的發(fā)展。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fā)展的異常等等。然而,閱讀對少年兒童的成長來說又至關重要。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書可以陶治個性,每一種心理缺陷,都可以通過聰明的閱讀來彌補?!鄙賰洪喿x不僅是提升少年兒童閱讀學習能力和完整人格的重要手段,更是消除教育鴻溝,緊密家庭關系,傳承民族文化,幫助少年兒童了解和適應社會的重要渠道。
本文試就圖書館如何發(fā)揮公共職能,如何更好地服務廣大農村留守兒童談些粗淺之見,以期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人和社會機構關注這一群體,為他們的健康茁壯成長各盡其能,讓留守兒童的明天更加燦爛,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
1 多渠道共進,多形式共舉,全方位促進留守兒童的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留守兒童由于特殊的生存環(huán)境,多數(shù)都有任性,冷淡,內向和孤僻的行為表現(xiàn)。筆者認為,只有首先走進留守兒童的心靈深處,用心聆聽他們心靈的渴求,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消除他們成長中心靈的陰影,才能激發(fā)起他們對求和閱讀的興趣。這就要求我們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必須用真誠締造服務,真摯地關心每一位閱讀的留守兒童。有條件的圖書館可邀請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舉辦諸如“傾聽留守兒童的心聲”等專題講座,讓留守兒童知道,公共圖書館不僅僅是閱讀書箱的地方,更是讓他們釋放情緒開放自我的殿堂。圖書館還可以與當?shù)仉娕_、廣播、報紙等媒介聯(lián)合。把留守兒童優(yōu)秀的讀書心得、習作等刊發(fā)在報刊或在廣播里朗讀,這樣對激發(fā)留守兒童的閱讀興趣,樹立起他們的自信,健全他們的心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留守兒童心中的孤寂以及對親情的渴求通常習慣用筆來宣泄心靈的訴求。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第十七小學五年級(1)班許倩倩的一篇作文“用我的手寫我的心”:“媽媽,我每天總站在家門口那棵老槐下,板著手指,默默地算著你的歸期!媽媽,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我能通過電話聽到你慈祥的聲音,可是,我的小手卻怎么也摸不到你溫暖的體溫!……”作文道出了其真摯的情感,令人心靈感撼,讓人潸然淚下。
2 充實農村學校圖書館,健全各村農家書屋,讓書之芬香在廣大農村地區(qū)更好地為留守兒童服務
新時期出現(xiàn)的兩個特殊群體:“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多數(shù)是在城市,而留守兒童卻基本在農村。縱觀我西部大型的公共圖書館,都是分布在城市,縣級以上圖書館在地埋上的優(yōu)勢,不說為留守兒童服務了,就是為農村孩子服務也是勉為其難的??上驳氖牵簢覐?007年開始在全國實施“農家書屋”工程,實質就是建設農村圖書室。這是滿足農民的文化需求,在行政村建立農民自己管理,能夠提供農民實用的報刊、雜志、音像制品的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用先進文化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道德品質。農家書屋工程的有力推進,為留守兒童能夠在各個點近距離的閱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據(jù)筆者的調查所知,各地農家書屋在藏書上沒有關注到留守兒童這一弱勢群體,適合他們閱讀適應他們心靈的書籍非常少,還有各農家書屋的管理人員缺乏圖書管理的相關知識,農家書屋的開放情況也不容樂觀。圖書館所發(fā)揮的作用中,建筑物占5%,信息資源占20%,圖書館員占75%。信息資源的匱乏,圖書館員的非專業(yè)性,讓如今的農家書屋難以發(fā)揮應有的社會效率。對于農村留守兒童閱讀首選的學校圖書館,雖然開放情況,書籍等稍好于農家書屋,但信息資源,館員素質也遠遠達不到留守兒童的需求。這些客觀的事實說明,要想更好地為這片土地上的廣大留守兒童服務,充實學校圖書館,健全各村農家書屋刻不容緩。近年來,各地縣市級圖書館采取的送書下鄉(xiāng)、圖書流動站等活動。雖然對促進留守兒童的閱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對于西部這片廣闊土地上成千上萬的留守兒童來說,無疑還是杯水車薪。因此,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創(chuàng)新圖書館及農家書屋的相關機制,是有效保證留守兒童閱讀的前提。
整合各種社會資源,首先要加強基層圖書館的宣傳力度,調查中多數(shù)留守兒童不知道除學校外的圖書館,這一現(xiàn)象說明,基層圖書館宣傳推廣工作的欠缺,導致溝通不暢而無法實現(xiàn)圖書館和讀者的雙贏。由于留守兒童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他們又無法受到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心理發(fā)展的異常等,圖書館可有針對性地設立留守兒童閱讀療法服務小組,幫助他們緩解孤寂的心理壓力。就當前留守兒童突出的抑郁、不安、惆悵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圖書館可配合心理輔導人員,輔助開展閱讀療法服務,進行積極、穩(wěn)妥、有序地干預與治療。這就要求建立一支熟諳圖書館館藏書目,綜合知識儲備深厚,兼具一定心理素養(yǎng),具備良好人際溝通和社會責任感的復合型人才隊伍,針對留守兒童的個體差異,對癥施“書”,引導閱讀,從而幫助他們調整學習、生活狀態(tài),釋放不良情緒,對未來擁有健康樂觀的心理。留守兒童閱讀療法服務小組還可以充分利用圖書館或學校的網(wǎng)絡資源,如貴州省畢節(jié)市圖書館開設的“親情聊天室”,讓留守兒童與父母在網(wǎng)絡上進行面對面的視頻對話,為孩子提供了親情溝通條件,讓他們感受到社會之愛就身邊,父母的淳淳教誨就在眼前。關注留守兒童閱讀狀況,圖書館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各級媒介的作用,深入宣傳,讓社會的愛心人士,捐助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讓那些有愛心的志愿者走進他們的心靈;關注他們的健康成長等等。
總之,留守兒童他們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與民族的未來。關注他們的成長,正確引導他們的閱讀,讓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只要我們圖書館不斷探索服務工作的新領域,創(chuàng)新服務工作的機制,那么,各級圖書館定能在留守兒童的成長中發(fā)揮出更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新華網(wǎng)南寧6月29日中國留守兒童人數(shù)達5800多萬.http://news.sohg.com/20090629/n264840922.shtml
[2]朱紅.小議西部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提升與拓展[J].貴圖學苑,2012(1):12-13.
[3]湯武藝.淺論公共圖書館如何更好地為農民工子女服務[J].貴圖學苑,2012(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