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婷,李 芬,靳元春,孫淼淼,劉國華,
(1.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長沙 410128;2.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蘭州獸醫(yī)研究所 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蘭州 730046)
雙盲口線蟲(Contracaecum osculatum)是屬于異尖科、對盲囊屬的一種海魚線蟲,主要寄生于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并可傳播到人類,引起與幼蟲感染或過敏反應有關的胃腸疾病癥狀[1]。雙盲口線蟲病是一種海洋自然疫源性疾病[2]。異尖線蟲的幼蟲可經(jīng)口感染寄生于人體消化道各部位,亦可引起內(nèi)臟幼蟲移行癥,從而使人出現(xiàn)胃腸不適,嚴重者會突發(fā)劇痛伴惡心、腹瀉、嘔吐等癥狀,與外科急腹癥極為相似[3-4]。研究表明,雙盲口線蟲三級幼蟲具有穿透組織及胃粘膜,引起出血和嗜酸性肉芽腫反應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雙盲口線蟲也具有人畜共患的潛質(zhì)[5]。因此,迅速而準確的鑒別雙盲口線蟲具有重要的社會公共衛(wèi)生意義。
傳統(tǒng)寄生蟲的分類依據(jù)主要包括宿主、傳播方式、病原的形態(tài)學、致病性、生活史等。由于傳統(tǒng)分類方法具有很大主觀性,在一些種的鑒定上存在一些爭論,尤其在病原形態(tài)接近或相似的情況下,用傳統(tǒng)分類學對病原進行分類會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6]。因此,利用現(xiàn)代分子生物技術(shù)的發(fā)展,直接在遺傳物質(zhì)DNA的核苷酸組成上檢測遺傳變異成為區(qū)分個體間遺傳差異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核糖體DNA(rDNA)的內(nèi)轉(zhuǎn)錄間隔區(qū)(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中包含的ITS-1及ITS-2序列在生物進化過程中一般顯示種的特征,種內(nèi)具有高度保守性,而在不同種間又有不同程度的變異,是比較理想的種間鑒定的遺傳標記,被廣泛應用于物種的分類鑒定中[7-8]。
本研究以從波蘭大西洋鱈采集到的8條雙盲口線蟲為研究對象,PCR擴增獲得其ITS rDNA序列并進行比較和分析,探索雙盲口線蟲的ITS rDNA序列能否成為理想的種間遺傳標記,從而為雙盲口線蟲的分類鑒定、分子流行病學調(diào)查以及寄生蟲病的防治等提供科學依據(jù)[9-10]。
1.1 材料
1.1.1 蟲體樣本 采自波蘭大西洋鱈體內(nèi),樣品代碼為COSC1、COSC2、COSC3、COSC4、COSC5、COSC6、COSC7及COSC8,保存于75%酒精中備用。
1.1.2 主要試劑和儀器 DNA提取試劑盒WizardTMDNA Clean Up System為Promega公司產(chǎn)品;蛋白酶K為Mereck公司產(chǎn)品;rTaq酶、限制性內(nèi)切酶EcoRⅠ、DNA Marker DL2000、IPTG和X-gal均為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產(chǎn)品;凝膠成像分析儀為英國UVItec公司產(chǎn)品;Biometra PCR儀為德國Biometra公司產(chǎn)品;Bio-RAD電泳儀為美國Bio-Rad公司產(chǎn)品;膠回收試劑盒為上海華舜生物工程公司產(chǎn)品。
1.2 方法
1.2.1 蟲體DNA提取 從-20℃的酒精保存液中取出單個蟲體,置于新鮮滅菌過的1.5 mL離心管中,用蒸餾水反復吹打沖洗3次后,浸泡20 min,吸干表面水分后再反復剪碎。加入275 mL的SDS DNA裂解液(nuclei lysis solution 200 mL、0.5 mol/L EDTA(pH8. 0) 50 mL、4 mg/mL RNase A solution 5 mL、20 mg /mL Proteinase K 20 mL),混勻后,放于微量恒溫器中,55℃反應15~18 h,每隔1~2 h 震蕩1次。消化完全后,根據(jù)Promega 試劑盒的WizardTMDNA Clean-Up System使用說明,提取樣品蟲體的DNA,置于-20℃中保存。
1.2.2 PCR擴增目的片段 由上海英駿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合成ITS-1上游引物NC5:5'-GTAGGTGAAC CTGCGGAAGGATCATT-3',下游引物NC13R:5'-GCTGCGTTCTTCATCGAT-3';ITS-2上游引物NC5:5'-ATTGCGCCATCGGGTTCATTCC-3',下游引物NC2:5'-TTAGTT TCTTTTCCTCCGCT-3'。擴增體系25 μ L:10×buffer 2.5 μL、MgCl2(25 mmol/ L)3.0 μL、上下游引物各0.25 μL、rTaq 酶0.25 μL、DNA 樣品1 μL,無菌ddH2O補充至25 μL。PCR反應條件:94℃預變性5 min;94℃ 變性30 s,55℃退火30 s,72℃延伸30 s,30個循環(huán);72℃再延伸5 min。同時設置陰性對照組。
1.2.3 擴增片段的克隆和篩選 采用切膠回收的方法對PCR 產(chǎn)物進行純化,將純化后的產(chǎn)物連接到pGEM-T Easy載體上,然后轉(zhuǎn)化至感受態(tài)細胞JM109中,在含氨芐青霉素和IPTG的LB平板上無菌挑選白色的單菌落進行培養(yǎng)后,菌液PCR鑒定篩選陽性克隆。
1.2.4 測序與分析 經(jīng)鑒定為陽性的樣品送深圳華大基因公司測序,然后將測序結(jié)果用DNAStar和Clustalx軟件進行序列分析和比較。
2.1 PCR擴增結(jié)果PCR產(chǎn)物電泳結(jié)果顯示,8份樣品均成功擴增出大小約為1000 bp的片段,與預期目的片段大小一致(圖1),空白對照為陰性,無非特異性條帶。
圖1 雙盲口線蟲ITS序列的PCR擴增結(jié)果Fig.1 Ampli fication of ITS rDNA from Contracaecum osculatum samples
2.2 DNA測序與序列分析測序后去掉引物,找到ITS-1 rDNA及ITS-2 rDNA序列的頭尾,8份雙盲口線蟲序列(見表1)的ITS rDNA片段大小為885~927 bp,除含有ITS-1 rDNA全序列(441~449 bp)、5.8S rDNA全序列(155 bp) 和ITS-2 rDNA全序列(266 bp)外,還包括18S rDNA和28S rDNA部分序列。判定18S rDNA--ITS-1 rDNA--5.8S rDNA--ITS-2 rDNA-28S rDNA界限系參照GenBank收錄的KM273051.1確定。將測得序列與GenBank上公布的雙盲口線蟲ITS rDNA序列(登錄號:KU306718.1)進行比較,相似度為98%~100%,確定8條樣品屬于雙盲口線蟲。將樣品進行種內(nèi)對比,發(fā)現(xiàn)不同個體間的5.8S rDNA序列無差異,均為155 bp且無差異性,證明5.8S rDNA具有高度保守性;而在ITS-1 rDNA和ITS-2 rDNA的序列中則存在一定差異,分別為0~2.2%和0~3.4%。與其他異尖科線蟲的種間差異分析表明,與ITS-1 rDNA差異高于20%,ITS-2 rDNA差異高于35%。從堿基組成來看,8個樣品ITS序列的A+T 含量(TS-1:53.45%~54.34%;ITS-2:57.14%~58.65%)稍高于G+C 含量(ITS-1:45.66%~46.55%;ITS-2:41.35%~42.86%)。
表1 雙盲口線蟲8份樣品GenBank序列號Table 1 The GenBank serial number of isolated from samples Contracaecum osculatum
對蟲體進行迅速而準確的鑒定分類是寄生蟲研究的前提和基礎。依靠寄生蟲形態(tài)學特征為主要標準的傳統(tǒng)方法在生物種群的不斷進化和發(fā)展中逐漸顯示出局限性,特別是在針對相似種或近緣種的研究中,僅依靠形態(tài)學特征很難完成蟲種鑒定。在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推動下,寄生蟲的分類鑒定也逐漸向分子水平方向發(fā)展[11]。具有功能上的高度保守性和進化的時鐘性特點的rDNA序列,已被越來越多地用于物種分類和遺傳進化關系的研究,尤其是種間分類研究[11-13]。
PCR技術(shù)在寄生蟲學領域的應用也日益廣泛和深入,寄生蟲分子分類學研究的關鍵是選擇合適的靶序列[14]。內(nèi)轉(zhuǎn)錄間隔區(qū)ITS是位于rDNA上的區(qū)域片段,包括ITS-1 rDNA和ITS-2rDNA兩段序列,分別位于18S rDNA-5.8S rDNA和5.8S rDNA-28S rDNA之間。18S rDNA、5.8S rDNA、28S rDNA的高度保守性對于PCR擴增非常有利。此外,由于ITS rDNA區(qū)域受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較小,序列的進化速度較其他區(qū)域快,具有高變異性,因而具有種內(nèi)變異小而種間變異大的特性,是種類鑒定和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的重要分子標記[15-16]。研究表明ITS rDNA序列是研究寄生蟲分類鑒定及遺傳變異的理想標記[10,17]。目前已有許多應用ITS rDNA序列作為線蟲種鑒別的分子標記的研究報道[17-20]。
本研究對采自波蘭大西洋鱈的雙盲口線蟲ITS-1 rDNA、ITS-2 rDNA進行PCR擴增,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不同個體的ITS-1 rDNA和ITS-2 rDNA序列存在很小的種內(nèi)變異,分別為0~2.2%、0~3.4%。將樣品與其他異尖線蟲ITS rDNA序列(表2)相比,差異性分別高于20%(ITS-1 rDNA)和35%(ITS-2 rDNA),遠遠高于其種內(nèi)差異性(2.2%和3.4%),說明ITS rDNA可以作為種間的遺傳變異標記,用于雙盲口線蟲的分子鑒定。
表2 異尖線蟲ITS序列信息Table 2 Representative sequences of ITS sequences of Anisakis spp
本研究結(jié)果僅僅基于有限的樣品數(shù)和單一的基因標記,在進一步的研究中,我們需要收集更多的來自不同地區(qū)的雙盲口線蟲樣品,聯(lián)合多基因標記對其進行更加系統(tǒng)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