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山鄉(xiāng)筆記二題

    2018-11-20 06:07黃鵬
    紅豆 2018年10期
    關鍵詞:壯錦繡球凌云

    黃鵬,壯族,廣西寧明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廣西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壯族作家創(chuàng)作促進會副會長。發(fā)表有小說、散文、詩歌等,已出版《五色石》《一樣的天空》《芬芳飛翔的歌謠》《世紀陽光》四部詩集。作品曾獲第三屆、第七屆壯族文學獎,第四屆廣西少數(shù)民族文學“花山獎”,全國青年散文大獎賽優(yōu)秀獎,全國青年報刊好作品獎,第二屆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一等獎,第二屆紅豆文學獎?,F(xiàn)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工作。

    錦繡舊州

    2018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成立六十周年。六十年,對任何一個地方來說,可以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了。比如舊州,六十年前還是個破敗凋敝、不堪入目的地方,如今已是山河錦繡、繁華熱鬧的圩鎮(zhèn)了。

    與西南邊陲壯族村鎮(zhèn)一樣,舊州,是個民族特色凸顯的地方。據(jù)說它很早就是中、越兩國間的商貿(mào)中心和物資集散地?,F(xiàn)在,距離舊州不遠,中越邊境上,有個龍邦口岸,那里,有邊貿(mào)集市。

    舊州給我最強烈的印象,就是如花似錦。我到達時,正是中午,陽光飽滿而新鮮地照耀著,熙熙攘攘的街上,店鋪林立,五彩斑斕的壯錦和繡球掛滿街道兩邊。錦繡發(fā)出的光芒,絢爛著人們的心眼,讓人感覺置身于錦繡世界里,似乎生命的光亮和生活的美麗無處不在,再悲傷暗淡的心靈都會明媚起來,再麻木灰冷的靈魂也會鮮活起來。

    尤其是,當我走進一家民居的后院時,我看到了許多人在忙碌:她們坐在裝有支撐系統(tǒng)、傳動裝置、分綜裝置和提花裝置的手工織機上,以棉紗為經(jīng),以各種彩色絲絨為緯,采用通經(jīng)斷緯的方法,正在巧妙交織一幅幅藝術品——壯錦。這些壯錦多用幾何形圖案,色彩鮮明,對比強烈,具有濃艷粗獷的藝術風格……她們都是清一色的女性,有中老年婦女和姑娘,甚至還有學生模樣的小女孩,她們都穿著壯族服裝。她們坐在織機前,耐心、專注而有節(jié)奏地操作著,每一個人臉上都寫滿了靜穆和良善——那是被傳統(tǒng)浸潤日久的靜穆和良善。她們的表情平靜,平靜如深遠;她們的心里寧靜,寧靜如遙遠。是的,她們的心里裝著一個遙遠的遠方,那個遠方,叫做傳統(tǒng),一種叫做織錦的古老制作傳統(tǒng)?,F(xiàn)在你該知道了,中越交界的邊遠小鎮(zhèn)舊州,是中國壯文化符號之一壯錦的故鄉(xiāng)。那個民居的后院,就是一處壯錦的制作坊。

    壯錦,與云錦、蜀錦、宋錦并稱中國四大名錦。這種利用棉線或絲線編織而成的精美工藝品,圖案生動,結(jié)構(gòu)嚴謹,色彩斑斕,充滿熱烈、開朗的民族格調(diào),體現(xiàn)了壯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是廣西民族文化瑰寶。

    壯錦不是尋常之物,織錦更是個原料和技術要求十分高的活計:壯錦的織機是百年前就已經(jīng)定型,全機由機身、裝紗、提紗、提花和打花五部分組成。壯錦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蠶絲和棉紗,靠手工生產(chǎn)。壯錦的編織是一門枯燥而復雜的工藝,雖然它對操作者的文化素質(zhì)并沒有太大的要求,然而每天數(shù)萬次機械的動作確實是對織錦人的極大考驗。織錦時,藝人按著設計好的圖案,用挑花尺將花紋挑出,再用一條條編花竹和大綜線編排在花籠上。織造時,就按照花籠上的編花竹一條條地逐次轉(zhuǎn)移,通過縱線牽引,如此往復,便把花紋體現(xiàn)在錦面上。時至今日,歷經(jīng)千余年發(fā)展的壯錦有自成體系的三大種類20多個品種和50多種圖案,以結(jié)實耐用、技藝精巧、圖案別致、花紋精美著稱。

    “壯錦”出現(xiàn)于宋代。據(jù)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記載,壯錦出產(chǎn)于廣西左右江,“如中國線羅,上有遍地小方勝紋”。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說:絨布“白質(zhì)方紋,廣幅大縷,似中都之線羅,而佳麗厚重,誠南方之上服也”。所謂“白質(zhì)方紋”就是指當時生產(chǎn)的壯錦,其裝飾花紋為方格幾何紋,其色調(diào)為單色,這是早期的壯錦,具備了“厚重”和織有方格紋圖案的基本特征。當時,宋王朝需要“綢絹納布絲錦以供軍需”,在四川設了“蜀錦院”,有大量的蜀錦運來廣西,再由廣西輸口到外。壯族人民很快接受蜀錦的工藝,著名的壯錦也就應運而生。當時,各州縣都有出產(chǎn),《廣西通志》載:“壯錦各州縣出,壯人愛彩,凡衣裙巾被之屬莫不取五色絨,雜以織布為花鳥狀,遠觀頗工巧炫麗,近視而粗,壯人貴之?!绷碛形墨I記載:“壯人愛采,凡衣裙巾被之屬,莫不取五色絨線雜以織,如花鳥狀”。“嫁奩,土錦被面決不可少,以本鄉(xiāng)人人能織故也。土錦以柳絨為之,配成五色,厚而耐久,價值五兩,未笄之女即學織”。壯錦不僅成了壯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和裝飾品,編織壯錦更是壯族婦女必不可少的“女紅”,壯錦則是嫁妝中的不可或缺之物。清末民初,壯錦開始衰落。中國壯族傳統(tǒng)手工織錦,主要產(chǎn)地分布于廣西靖西、忻城、賓陽、德保等縣。

    舊州是個天然適合織錦的所在。那里屬于亞熱帶,適合種桑養(yǎng)蠶,壯錦所用的主要原料蠶絲和棉紗,可以就地生產(chǎn)。染料呢,也可以就地取材,利用當?shù)刂参锖陀猩羴磉M行:紅色用土朱、胭脂花、蘇木,黃色用黃泥、姜黃,藍色用藍靛,綠色用樹皮、綠草,灰色則用黑土、草灰。用土料搭配可染出多種顏色。舊州人利用自己的資源優(yōu)勢,研究壯錦的制作技術并展開自己的想象,織出二龍戲珠、龍鳳呈祥、回紋、水紋、云紋、花卉、動物等20多種紋樣圖畫的壯錦,織上對生活的贊美與祝福,成為靖西壯錦的代表。天然的資源優(yōu)勢,和舊州人的勤奮刻苦,也許還包括舊州有十分好的地理優(yōu)勢——處于中越交界,是兩國物資集散地,舊州的壯錦迅速飄向四面八方,美麗在中國青山綠水的大地上,靚麗在越南乃至東南亞的天空下。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舊州人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本土的資源做成了美的產(chǎn)業(yè),讓全世界都知道了這個處于中越邊境的舊州小鎮(zhèn)。

    舊州位于廣西靖西市城南8公里。早在南宋末年,江西人張?zhí)熳陔S文天祥抗元兵敗后,率部300余人于此定居,與當?shù)貕衙耖_發(fā)建設邊疆,傳播中原的先進文化技術。明清年間(1411—1650),舊州曾為歸順州的治地,是名揚四海的抗倭民族巾幗英雄瓦氏夫人的故鄉(xiāng)。瓦氏夫人勤苦習文練武的感人事跡,至今尚在民間流傳。舊州街有500多戶人家,家家戶戶都會制作壯錦和繡球。

    舊州坐落在山環(huán)水抱中,有連綿的山脈,也有獨立的孤峰;有明顯的河流,也有暗藏的水洞。山如青色的畫面,間有各色花朵、各種飛鳥和各種聲音。水似綠色的錦緞,展現(xiàn)各種光亮、各種圖案和各種意境。平地拔起的山,有的如水落石出相互看望,有的似雨后春筍青云直上;有的像身披彩羽的飛禽走獸栩栩如生;有的如身著綠裙的妙齡少女亭亭玉立。日夜蜿蜒流淌的河水,流過田垌,穿過小橋,繞過青山;水中倒映的翠竹、山峰,倒映的新樓、亭臺,倒映的藍天、飛鳥,把河水幻化成一條清新亮麗的彩帶??梢哉f,風景如畫的舊州,是壯錦天然的生產(chǎn)地。被青山和綠水滋養(yǎng)的舊州,植被豐茂,萬木蔥蘢。我去的時候正是5月,在舊州坐車沿途所見,田野、山林、街頭、巷尾,到處是水潤潤、油汪汪的綠色,天地間似乎一片枯葉也沒有,給人感覺置身錦緞之中。如此的地形地貌,加上一街壯錦,舊州就風情萬種了,就如詩如畫了。想象著陽光明媚的日子,壯家姑娘披著壯錦從低處緩緩走上高處,仿佛是一朵彩云徐徐出岫。那駕著彩云的人,肯定就如妙曼的仙子。或者,遠遠地看著壯家姑娘披著壯錦,從高處徐徐走下低處,仿佛一朵祥云款款降臨。那乘著祥云的人,肯定就像美麗的仙女。山做背景,綠為底色,彩色的壯錦與綠色的環(huán)境,構(gòu)成了視覺和感官之美,連空氣都會為之陶醉。山腳處,綠水邊,陡然出現(xiàn)一幅色彩飽滿、蝴蝶在上面飛舞的壯錦,連天空都會為之迷醉。

    沒有壯錦,深山里的舊州就只是一座繡球村。的確,舊州繡球的名聲太大了。走進舊州,到處是以舊州繡球為主角的店鋪和廣告,到處是繡球的實物展示。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舊州人更專注于制作繡球,從七八歲的娃娃到六七十歲的老太太都參加制作繡球,年產(chǎn)繡球30多萬個,被譽為“繡球一條街”。繡球是廣西壯家人之定情物和吉祥物,原為壯族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信物。舊州婦女所生產(chǎn)的繡球,由于其結(jié)構(gòu)獨特、選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制作,小巧玲瓏,色彩鮮艷,成為廣西繡球之上品,有口皆碑,如今也被人們當作饋贈親友之禮品,企事業(yè)單位則將其作為對外宣傳、開展公關之贈品。特別是舊州老藝人采用“堆繡”這一古老而復雜的刺繡工藝制作出的“堆繡繡球”,圖形更為精美,圖案極為復雜,所勾勒之物栩栩如生,極富立體感,如鮮活之物欲噴薄而出,數(shù)繡球中的極品,真是奪人眼目。

    是壯錦改變了舊州的氣質(zhì)。她告訴世人,舊州除了散發(fā)著繡球的可愛,還有壯錦的迷人。壯錦讓舊州在擁有了繡球的浪漫迷人之后,透著古典的繁華之美,充滿了錦繡的柔情與蜜意。

    在壯族地區(qū),壯錦含義豐富。它意味著美好:祈福祝辭常用的錦繡河山、錦繡前程、錦上添花、錦衣玉食等等,莫不寄寓美好之意。它意味著財富:在壯族方言中,“錦”與“金”同音。從字形來看,“錦”字有金有帛,是財富、富裕的象征。它意味著吉祥:五彩繽紛的壯錦凝結(jié)著吉祥的喜慶,故過去女性婚嫁,女方通常會以兩套壯錦作為陪嫁,以祝福新婚夫婦錦繡前程、錦上添花、錦衣玉食、早生貴子、富貴雙全。它意味著智慧和平安:壯錦的織造,需要高超的技藝,也凝聚足夠的智慧。在中國古代壯族地區(qū),趕考的書生與上任的官員,必定會隨身帶上一塊壯錦,即“錦囊妙計”,以求錦繡前程、錦繡文章、仕途平安、獨占鰲頭。即使今天,很多地方依然有親朋、家長、同學給高考的學子送一塊壯錦,預祝成功、前程似錦。它意味著圓滿:在許多地方的習俗里,壯錦色彩和圖案有著驅(qū)鬼、辟邪、納吉的功效。所以,家家要用壯錦來保風水,驅(qū)邪氣。它意味著愛情:壯族地區(qū)的阿哥阿妹互送壯錦,就說明相愛了……

    不知從何時起,舊州的壯錦業(yè)開始冷寂了起來?,F(xiàn)代科技生產(chǎn)和紡織技術使壯錦失去了實用的那部分市場??墒菈彦\還有另一部分堅韌的存在,壯錦還是文明的使者,是千年壯文化的重要實物。試想,如果沒有了壯錦,絲綢會不會覺得孤獨?服裝會不會覺得單調(diào)?那些青山綠水的壯族山寨,會不會過于空曠?山歌繚繞的愛情,怎么開始?壯族歌圩,會不會變得平庸?生活的空間,會不會很蒼白?那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中國多民族文化,會不會顯得不完整?

    如今,舊州壯錦有了新的文化意義:舊州壯錦因其獨特工藝和豐富內(nèi)涵,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在民居的后院之中參觀,我感到我得到了無數(shù)的祝福:那壯錦上面的牡丹、龍鳳、花鳥、山水,都在祝福我錦繡人生、五福美滿。我成了有福之人了!

    山水同色是凌云

    向桂西北走,過了百色市區(qū),出了高速公路,山便顯得越來越大,車子就變得越來越小。大小山體連綿不斷,牽云帶霧地高高低低擁擁擠擠,夏天的熱風在綠色的海洋里一陣強勁一陣溫和,把車上每個人的感受隨著一轉(zhuǎn)一彎一高一低的路程不斷地涌上心頭,以致在高速路上話語不斷的畢飛宇、東西等人,此時也緘默不語,閉目養(yǎng)神。幾百里路,山上山下,云里霧里,七拐八彎,一路是顛簸的,讓人迷糊在山水同色的搖擺中。

    過午時分,穿過一節(jié)類似彎管的隧道,我們來到了一個神秘的地方。四周聳峙的石山,點綴著深深淺淺的綠,白色建筑體的民居散在山上、山腰或谷底蹲著,一片清幽的水面收藏著天上的云彩和四周的倒影。車子像魚般滑行而下,來到了湖邊。這就是浩坤湖。果然是一個令人神思的地方。盡管這地方來一趟不容易,目前識得來的人也不多,但正是如此,才值得來呀。放下行李,稍事休息,我們這批“文化名家”就登船游湖。

    其實早就有“文化名家”來過了。388年前的明崇禎三年(1630年)秋天,有個叫謝子嘉的從桂林來泗城府看望其友岑云漢。土司岑云漢帶他到這個“蕩蕩巍巍,靈物之境珍果生焉”、“四山圍繞,八方匯流……微波萬頃,借風勢以成紋,似龍鱗千層,藉光而顯耀。湖側(cè)一洞,瀑布為湫,中有一龍,吟鳴如犢,時則吐氣,五色成云”的浩坤湖游玩了三天,湖光山色,萬千景象,令他們流連忘返。當然,那時不叫浩坤湖,而是叫東湖。岑云漢為此專門寫下2033字的《游東湖記》,并命人刻于摩崖石壁上。之后慕名而來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人了。時至今日,我也來了。

    湖中和湖周邊的山都不是土山,也不是完整意義上的大石山。山體上的石頭長勢有點亂,是那種不規(guī)則的亂。有的地方石頭很擁擠,有的地方稍微零散,但大都是往湖水方向而來,遠看近看,恍惚如各種大小動物,要來飲水、游泳一般。石中石上,泥土頑強地攀附著,堅韌地拓展著生存空間。山上長的植物,很少有大樹,大多是小灌木、草和竹子,也不成片,零零星星,很散漫,卻都在努力生長著,努力綻放自己生命的顏色、展示生活的姿態(tài)。當?shù)鼐用瘢谟邢薜哪嗤辽?,種植玉米、紅薯、木薯、瓜果青菜,也在湖中撒網(wǎng)、垂釣、捕魚。而水是清綠幽靜的,沒有江河的奔波翻滾。微風來,起起紋;大風至,拍拍岸。人游過,起花花;船駛過,翻浪浪。看不見池塘里魚兒淺游和浮頭呼氣的情景,能想象深沉下水生世界之悠然自在的活態(tài)。

    據(jù)介紹,這浩坤湖的水是從水源洞而來,經(jīng)過泗水河,匯集多條溪流,明走暗穿,來到此處,集中成湖,自為乾坤,又暗中行走,到下游衍生澄碧湖。便覺得這浩坤湖真是神奇和深奧,好像蘊涵著深刻的玄機:開始時歡歡快快而來,隨后低調(diào)修行,歷坎坷而不懼,經(jīng)阻滯而不停,始終探索向前,直至理想境界,成就一番天地,仍然造福后續(xù)。同時,始終保持本質(zhì)清純,固守本真。

    或許時過境遷,或許滄海桑田,一小圈游下來,并沒有見到當年的龍洞,諸多景致亦未得觀,但很多美好的感覺,在《游東湖記》里得到了更寬廣的想象,精神是十分愉悅的,身心也是十分通泰的。夜望星空,置身湖邊,天地萬物融為一體一色,頓有身在浩大乾坤之感。

    在凌云,山和水的顏色是一致的,都是青青的、綠綠的、翠翠的。這種青青的、綠綠的、翠翠的顏色,呼吸發(fā)散出來的就成了清新的空氣。縱目放眼,都是一片綠水青山。如果不是山的高度不等凸顯,你會誤以為那是一個綠的平面。盡管有高度不等的山,把綠鋪展出層次感,但山水氤氳出來的嵐氣和霧氣,讓人的視線在朦朧和模糊中,也會感覺好像遠方就是一個綠的平面。尤其是登上茶山金字塔,一覽眾山小,滿腔盡茶香;清風四方來,云氣八面開;除了天上藍,遍地是綠毯。那個感覺,恍惚還在浩坤湖面上。

    據(jù)說,凌云得名始于公元1740年?!豆沤窳柙啤酚休d:“縣曰凌云,得名于山,起自清初,以表其峻……因縣治東有座凌霄山,雄偉挺拔,三峰并列,高出云表,為縣治內(nèi)群山之冠。凌云,取山之高峻為名,言凌云人之雄心壯志之意,故為縣名。”在凌云博物館的資料顯示,歷史上凌云管轄的范圍很是廣大,尤其在明代。明代的凌云叫泗城州,疆域北部跨越紅水河,到達現(xiàn)今貴州的羅甸、望謨一帶,東北至北盤江、南盤江一帶。到明朝嘉靖時期,貴州的羅甸、望謨、貞豐、冊亨以及利州、唐興、歸樂、上林、安隆、程縣、龍川等地,都屬泗城州管轄,泗城州成為當時廣西左右江轄域最大的土州。到了清代,轄域仍然很大?!吨袊鴼v史地圖集》記:清代泗城府的疆域廣闊,地界與三省接壤,包括現(xiàn)今的凌云縣、樂業(yè)縣全部以及天峨、鳳山、隆林、西林、百色、田林部分地區(qū)。很難想象,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它是如何成為政治中心,又是如何實施管控與治理的。站在茶山金字塔上,我大體能想象得出的,就是古時的千山青翠、萬木葳蕤、禽獸橫行。地大物博、人煙稀少、山重水隔的古代凌云,或許還有不少瘴氣,或許會有很多毒蛇猛獸。不管怎樣,山水的顏色肯定是協(xié)調(diào)的,肯定也是青青的、綠綠的、翠翠的。

    到了當代,這種青青的、綠綠的、翠翠的顏色,便插上白絨絨的毫毛,含蘊天地靈氣,通過一片片茶葉,飛出凌云,飛向世界各地。凌云本土文人著書介紹:生長在云霧山中的凌云白毫茶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提神醒腦、幫助消化、增進食欲、降低血壓、減肥健美、抗老防衰和延年益壽等獨特的醫(yī)療保健功效。這個說法的科學性和可信程度不得而知,但凌云多長壽老人卻是事實。據(jù)凌云縣委書記伍奕蓉介紹,凌云縣的長壽老人數(shù)與相鄰的巴馬縣是不相上下的。凌云,成了長壽新常態(tài)的擁有者,不知是否與長期飲茶、呼吸清新空氣有關。

    我有幸品過凌云白毫茶。今年五月,凌云友人羅南給我寄來清明節(jié)前白毫茶。因為早已聞其盛名,所以面對此物便平添幾分莊重,特意選用了礦泉水來煮泡以保其真,用透明玻璃杯來盛茶以觀其態(tài)。第一杯,我先把玻璃杯洗凈晾干,讓它纖塵不染、生水無留,然后用茶匙將適量茶葉放入杯中,再將煮開的水涼至80度沖入。隨著開水徐徐注入,茶葉在杯中翻滾升騰;停止注水,只見茶葉有的如天女散花般悠悠滑翔而下,有的似白云懶散浮在水面轉(zhuǎn)著圓圈,有的像雨線降落不舒不展直奔杯底,有的如天鵝漫步張開翅膀從容舒緩沉潛,有的似水中仙女優(yōu)雅蹈波起舞,有的如魚兒嬉戲上下游移,有的像蜻蜓扇翅跳出優(yōu)美的弧線……水中茶葉的多姿多彩,是我意想不到的。在注水的同時,一團淡淡的霧氣盤旋升騰,離杯口寸余,裊裊散消。與霧氣彌漫開來的,是清新爽人的香味,這股清香撲鼻而來,入鼻腔后,部分順喉而下,漫入肺腑;部分升騰入腦,彌漫神經(jīng)。而茶湯始白,瞬間淡綠,繼而青青,再而翠翠。輕輕抿上一口,舌尖第一感覺是有些苦澀,至舌根,變?yōu)楦氏悖嗜?,則溫潤馥郁,沁人肺腑。再飽吸一口,在口腔中稍作逗留,茶香趁機四處出擊,然后分次咽下,甘香感覺層層遞進,持續(xù)擴散,令口肚生津,一時就覺得身心通泰,腦醒神清,回味無窮。不由得驚嘆此物雖生出塵土,卻涵天地日月精華,已成神品。第二杯,凈杯后,我先注入開水,再手捏一撮茶葉放進去,只見茶葉如青螺入水,有的旋轉(zhuǎn)著飛速下沉,至杯底方葉芽伸展;有的輕浮水面,待吸飽水分后才茸毛輕舒。透過玻璃,可見茶葉嫩綠透亮,湯色碧綠清澈。清香緩緩而來,不似第一杯那般疾速。飲上一口,感覺香氣有些拘謹;咽入腹中,竟缺少幾分酣暢。為何第一杯和第二杯有如此差別,至今不得明了。一直明了的是,一想起凌云的白毫茶,便想到了青青的、綠綠的、翠翠的顏色。

    還讓我想到青青、綠綠、翠翠顏色的,是凌云人。在浩坤湖畔,當鼓聲響起,篝火燃起,歌聲唱起,舞步跳起,穿著自己民族艷麗服裝的壯、瑤、漢族同胞們,用心而自然地展示本民族的文化。透過不同民族的服飾、不同民族的語言、不同民族文化內(nèi)涵,我分明看到的是同一片天空下和諧交融的畫面。這個畫面溫情、歡樂、滋潤、親切、自然、純粹,富有生機與活力,映入人心的,正是深植在歷史與文化厚土下、涌現(xiàn)在人們物質(zhì)與精神生活中的青青的、綠綠的、翠翠的顏色。而在面對百歲夫妻時,看到他們平靜的面容、平靜的眼神,聽著他們平靜的語言和笑聲,我感到我面對的就是山和水,我覺得我看到的就是山和水的顏色,我認為我聽到的就是山水交談的聲音。

    “久有凌云志”,兩次到凌云,每次都行程匆匆。除了夜宿浩坤湖,登上茶山金字塔,還游看了水源洞、泗水河、文廟、博物館,看望了百歲夫婦,觀摩了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歌舞。更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并沒有得看到。我想,要全面深入了解凌云的山水顏色,還需要更多的凌云行!

    責任編輯 謝 蓉

    猜你喜歡
    壯錦繡球凌云
    保留一點兒焦慮感
    王秀芬把靖西繡球“拋向”全世界
    織千年壯錦 傳萬代匠心
    繡球拋上天
    Q萌霸氣凌云秀
    披著“壯錦紫”的地鐵三號線亮相
    壯錦獻給毛主席
    洱海太湖石
    殘荷新愛
    一幅壯錦的故事
    昭通市| 衡阳市| 射洪县| 利辛县| 崇州市| 林甸县| 抚松县| 阿城市| 三原县| 邹城市| 五峰| 华坪县| 固安县| 清新县| 乐山市| 桓仁| 赤城县| 福安市| 饶平县| 沅江市| 景德镇市| 黄冈市| 湖南省| 平和县| 龙口市| 于都县| 登封市| 张掖市| 晋城| 临沧市| 信丰县| 太康县| 墨玉县| 正安县| 黔西县| 温泉县| 乌拉特前旗| 安国市| 彝良县| 穆棱市| 卢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