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煜 徐萍 劉素英
母乳性黃疸(breast milk jaundic,BMJ)主要與母乳喂養(yǎng)有密切的關系,隨著臨床對母乳喂養(yǎng)的宣傳與普及,新生兒母乳性黃疸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1-2]。黃疸嚴重可對新生兒的聽力功能和神經發(fā)育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壞,若不及時進行治療,也易對新生兒產生聽力障礙,所以要給予積極治療[3]。為了研究新生兒母乳性黃疸的有效治療方法,現(xiàn)結合實際觀察分析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與茵梔黃口服液聯(lián)合治療方法對新生兒母乳性黃疸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選取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77例新生兒母乳性黃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77例新生兒母乳性黃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135例)與觀察組(142例)。男性患兒125例,女性152例,檢查新生兒的HBs-Ag陰性,血常規(guī)正常,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均<50 IU/L。診斷標準為:(1)母乳喂養(yǎng);(2)皮膚黃染在生后4~8天出現(xiàn)并持續(xù)2周或2周以上無消退;(3)黃疸癥狀以輕度和中度為主,重度少數(shù),以未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4)新生兒處于正常生長發(fā)育狀態(tài)。納入標準為新生兒為純母乳喂養(yǎng),無其它病理性疾病的患兒。觀察組142例,其中男64例,女78例,自然分娩88例,剖宮產54例,出生體質量2 500~4 460 g;平均體重(3 312.0±392.4)g,日齡14~28 d,平均日齡(21.2±0.3)d;對照組135例,其中男61例,女74例,自然分娩79例,剖宮產56例,出生體質量2 500~4 500 g,平均體質量(3 329.0±397.6)g日齡14~28 d,平均日齡(21.3±0.5)天;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取茵梔黃口服液(生產企業(yè):北京華潤高科天然藥物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1020607;規(guī)格:10 ml/支)進行口服治療,每天口服3次,每次劑量為3.3 ml,并同時給予患兒優(yōu)質奶粉喂養(yǎng),3天后繼續(xù)進行母乳喂養(yǎng);觀察組采取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和茵梔黃口服液的聯(lián)合治療,茵梔黃的用法劑量和對照組的用法相同,其中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生產企業(yè):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0970105;規(guī)格:散劑1 g/包),每天口服3次,每次劑量0.5 g,給予奶粉喂養(yǎng)3天后進行母乳喂養(yǎng),兩組均持續(xù)治療7天。
對母乳性黃疸膽紅素水平使用JH20-1B檢測儀進行檢測,觀察對比兩組新生患兒膽紅素值下降到≤6 mg/dl所需天數(shù)和平均每天膽紅素的下降值。
采用SPSS 19.0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對照組與觀察組患兒的膽紅素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平均每日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且下降至≤6 mg/dl所需時間短,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新生兒母乳性黃疸是最常見的嬰兒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新生兒體內的膽紅素值過大,肝細胞處理膽紅素和白蛋白結合膽紅素的能力不夠強,無法對其進行有效處理[4]。如果沒有對新生兒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也能會對患兒的神經系統(tǒng)造成極大的損傷和引發(fā)后遺癥及其它并發(fā)癥,對新生兒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極大威脅,所以應該進行有效及時治療[5]。在本次研究分析中,對新生兒母乳性黃疸采取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和茵梔黃口服液聯(lián)合治療的療效要比單獨使用茵梔黃口服液好。其中茵梔黃口服液主要是用于清熱消毒,去濕去黃,改善肝臟的解毒排濕功能,促進膽汁分泌和膽紅素的排泄;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主要是用于直接補充腸道益生菌,合理調節(jié)腸道內的菌群,抑制膽紅素的腸道吸收[6-8]。單獨采用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的治療方式對新生兒母乳性黃疸的療效并不明顯,無法抑制腸道內的膽紅素吸收,而采用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和茵梔黃口服液聯(lián)合治療的應用效果更佳,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平均每日膽紅素下降值及膽紅素下降至≤6 mg/dl所需的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和茵梔黃口服液聯(lián)合的治療方式對新生兒母乳性黃疸患兒的臨床效果更好,其療效更為確切。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膽紅素值、膽紅素下降至≤6 mg/dl的天數(shù)及日均膽紅素下降值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膽紅素值、膽紅素下降至≤6 mg/dl的天數(shù)及日均膽紅素下降值比較(±s)
對照組(n=135) 14.20±1.40 5.88±1.40 2.30±0.40觀察組(n=142) 14.22±1.45 4.85±0.30 3.30±0.40 t值 0.117 8.563 20.798 P值 0.907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