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張左雅介 蘇杭
情境模擬教學法指的是教師綜合考慮實習護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情景,讓實習護生扮演情景角色,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實際工作,激發(fā)護工工作熱情,明確自身工作責任,從而不斷優(yōu)化自身專業(yè)能力。急癥重癥患者的主要場所就是急診科,對患者采取及時救治是很有必要的,其能為患者生存提供寶貴的時間,因此醫(yī)院要求相關護士具有較高的應急能力以及業(yè)務水平[1]。為分析情境模擬教學法在急診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效果,本院展開相關研究,如下。
選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急診科實習護生150名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入院順序奇偶數(shù),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75名。實驗組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男27名,女48名,年齡21~30歲,平均年齡為(22.13±0.6)歲;常規(guī)組采用常規(guī)教學方法,男29名,女46名,年齡20~29歲,平均年齡為(21.89±1.2)歲。兩組實習護生中,學歷、性別、實習周數(shù)以及操作考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常規(guī)組實習護生采用常規(guī)教學方法,即向其講解心肺復蘇術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及較為新型的科研進展,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以相應的標準流程為關鍵點,合理的對學員開展現(xiàn)場示范教學[2-3]。其次,歸納總結學員在具體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同時作以及時糾正。
實驗組實習護生在常規(guī)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加以情景模擬教學法,如可以結合學員實際學習情況,設定創(chuàng)傷患者包扎固定的急救現(xiàn)場,帶領全體學員觀看,結束后加以點評[4]?;蛘吆侠碓O置發(fā)生猝死的情景,如患者在馬桶上發(fā)生猝死等場景,在一定程度上科學合理的帶領相關學員以上述情景為基點,合理開展相關急救訓練,以具體訓練情況為基點,科學合理的加以總結分析,及時對學員訓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糾正[5-6]。
觀察對比兩組實習護生的考核評價以及自我評級。
考核評價:兩組實習護生在實習結束后,利用考核評價量表統(tǒng)計各護生的急救情境演練考核總分,分為優(yōu)秀、良好以及不及格3項,總優(yōu)良率越高,教學方法越顯著[7]。
自我評級:利用自我評價表測定兩組實際能力、應急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急救意識4項內容,分值為100分,各分值越高教學方法越顯著[8-9]。
采用SPSS 2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采用情境模擬教學法后,實習護生的總優(yōu)良率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與常規(guī)組比,實驗組采取情景模擬教學法后各分值均較高,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傳統(tǒng)帶教方法自身具有被動性,實習護生實際操作能力不能得到良好的鍛煉,導致很多實習護生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并且很多教學內容并不具有實踐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員自身專業(yè)能力不能顯著提高。急診科對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進行搶救時,其要求相關護士要掌握較為熟練的實踐操作,但是實習護生在操作過程中難免會有慌亂無措等情況,對相關患者及時并準確救治造成直接影響[10-11]。
目前在急診教學實踐中被廣泛應用的是情景模擬教學法,其不僅僅是向相應的實習護生傳授簡單的理論知識,而是利用模擬真實的急救搶救情景,讓相關的實習護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讓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主要目的,最大化提升實習護生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從某種角度上講,對實習護生采用情境模擬教學法能積極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興趣,通過真實事件的情景,不斷優(yōu)化其自身的知識理解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實際操作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實習護生能以自身情況為基點,科學合理的構建系統(tǒng)化臨床急救思維,從而顯著提升自身急救能力[12]。
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實習護生的急救演練考核總優(yōu)良率較高,與常規(guī)組比較,實驗組自我評級分值較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證:在急診教學實踐中應用情境模擬教學法有利于實習護生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專業(yè)技能,激發(fā)其自身的工作熱情,對自我評價更加具有認可感。
表1 兩組實習護生考核評價情況對比
表2 兩組實習護生自我評級對比(±s,分)
表2 兩組實習護生自我評級對比(±s,分)
實驗組(n=75) 82.13±6.04 85.41±5.29 84.39±8.25 81.17±5.05常規(guī)組(n=75) 70.25±4.27 72.13±3.28 70.06±7.34 70.23±4.18 t值 13.908 9 18.477 1 11.238 4 14.452 4 P值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