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紹芳
一、什么是語感
呂叔湘先生認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一個學生的語感強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達方面都會不斷前進?!薄墩Z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叭~圣陶先生說:“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語感訓練?!蹦敲?,什么是語感?語感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言語交流中指對詞語表達的理解、使用習慣等的反映。
二、為什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筆者年年任教語文科,深感“入門級”的一年段的語感培養(yǎng)在整個小學階段非常重要,很大程度影響到后續(xù)年段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和掌握,表達和運用。當學生具備了一定水平的語感能力時,他(她)可以迅速捕捉到文字的表象信息和內蘊情感。敏銳的語感既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人語文水平的重要標志。
三、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語感的培養(yǎng)方法
本人今年任教一年級,于是就2016年部編版的新教材的運用,談談自己如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的。
(一)夯實語文基礎,在字詞句段篇教學中培養(yǎng)語感
初入學的學生由于年齡特點,識字量少、寫字速度慢,所以教學中應從“字詞句篇”層遞教學,進行語素積累。
1.聯系生活實際識字
(1)表意識字
孩子年齡小識字量少。在教學時我們教師盡可能的利用圖片和多媒體聲像幫孩子認識事物,不斷積累字詞。
(2)韻語識字
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韻文形式,主要有由成語或詞組組成的新編三字經、對韻歌、拍手歌等。如,上冊《識字1》:“云對雨……”又如,下冊的《姓氏歌》等韻律強,表意明,很好地幫助孩子識字。
2.從教材中提煉積累詞組
如ABB綠油油 AABB紅紅火火 ABAB碧綠碧綠……等特色詞組與事物搭配的用法。下冊《棉花姑娘》一文中出現了很多這樣的詞語,讓學生讀畫記,先找教材,再找身邊事物,搭配并運用。
3.在實際教學中強化“完整句”的概念
不說意但強調“說完整話”。
4.在閱讀教學中體驗感悟學表達
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從理解語言文字入手,理解能力和認識能力同步培養(yǎng)提高的過程。(1)從課題入手?!兑掠炅恕芬晃?,問學生:“要下雨了,下了沒?”學生馬上得出“是‘要下但是‘還沒下”。這其實就是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語言文字含義的能力表現了。(2)找出重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出示加標點的例句比較意義:a要下雨了。b下雨了。c要下雨了嗎?(3)建立詞語與生活的聯系。《春夏秋冬》“春風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飄”讓學生一看到“春夏秋冬”就能感知季節(jié)的變幻。
(二)在入情入境的詩文朗讀中,培養(yǎng)語感
入情入境地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讀中充分調動各種感官,使文本形象在腦中形成鮮活的實體。
1.注意帶有情感的尾字音
《小壁虎借尾巴》“哪”“呢”“啊”“哇”“呀”不難看出,這些尾字音無不表現說者的情感,在低年級兒童的心里花兒草兒會說話,星星月亮也會說話,就讓他們帶著情感看實物,入情入境地朗讀。
2.角色扮演,進入情境讀話說話
巧妙地運用文本中的對話素材,如《棉花姑娘》一課,棉花姑娘生病了,經歷了病痛到失望最后高興的過程。很簡單的一篇課文,但是讀來卻是非常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個性特點,讓學生分別扮演課文角色,很快地掌握課文內容,也感同身受。
3.重視古詩文素材的朗讀積累
《春曉》等多篇耳熟能詳的古詩早就根植于幼兒園學習階段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惫旁姷捻嵚?、意境既深廣又美妙。對古詩教學,重點在于朗誦,積累盡量多的誦讀詩篇,不斷地充實語言庫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三)在生活口語交際中培養(yǎng)語感
培養(yǎng)語感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理解提高表達語言文字的能力。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更要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跟人交流。教材上下冊都分別安排了四次口語交際內容,深入淺出,重在教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認識參與。
1.懂禮貌,有條理,注意方言特點
閩南地方的說話跟書面語有區(qū)別的地方不妨引導重新表達下,滲透語法。
2.學習傳媒的正面信息
從看益智類節(jié)目,會復述給別人聽,互相品評,提高語感能力。
(四)勤于動筆,在寫話實踐中培養(yǎng)語感
文字是一種書面語言,有的學生語感比較強,那么他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也相應的強。
1.處理好口語和書面語的關系
對低年級的看圖寫話要求“完整句”的概念,也就是句子要包含的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行為 )首先把一句話說清楚通順了才具備構成段落篇章的可能。萬事開頭難,激發(fā)了學生對語言的表現的欲望,增強了自信心,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覺得寫話和吃飯睡覺游戲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思維則如清泉汩汩而來。
2.加入聯想和想象,提升美感
通過比較同樣一句話,比較句子成分的增加,修飾之后能讓學生形成言語的情感體驗。比如:小公雞(偷偷地)跟在小鴨子后面下了水。此例學生很容易感知了加了“偷偷”這個詞,從而想象到對角色的行為的判斷。這樣的例子在閱讀課文中比比皆是。想象的基礎必然是之前的知識積累,而加入了想象的基礎又會形成新的積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四、結語
語感培養(yǎng)即不是脫離言語知識、脫離言語文本的天馬行空,也不是咬住字詞句不放的文字游戲,它要通過字詞句通向人的心靈、精神世界,通向生活,通向社會。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道路上,“任重而道遠”,“厚積而薄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