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貴 徐玲玲
ICU是臨床重要科室,主要接收危急重癥患者,病種多、病情轉化迅速,對醫(yī)護人員要求高。ICU臨床帶教是臨床帶教的重難點,帶教老師的臨床帶教經驗、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教學方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方式,與教學質量密切相關[1]。師生溝通是教學的一種主要手法及表現(xiàn)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對醫(yī)學知識的宣傳、理解至關重要,對培養(yǎng)ICU麻醉專業(yè)人才也有重要作用。本文就ICU臨床帶教中影響師生溝通主要因素、應對策略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觀察對象為進入皖南醫(yī)學院弋磯山醫(yī)院實習的2014級五年制臨床醫(yī)學本科學生60名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學生各30名。實驗組中男性18名,女性12名;年齡18~23歲,平均年齡(21.5±1.1)歲;對照組中男性17名,女性13名;年齡19~23歲,平均年齡(21.7±1.0)歲;兩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學生各有6名帶教老師,負責不同臨床學科的帶教,兩組帶教老師的職稱、臨床經驗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學方法 ①實驗組采用一對一臨床帶教模式,由臨床經驗豐富的ICU醫(yī)師帶教,根據(jù)帶教安排、崗位要求安排教學內容,所有實習生均行病床負責制。帶教老師先對負責病床患者的主要情況進行簡單介紹,然后講解該病的病因病機、病理特征、診治措施、監(jiān)測指標等重點知識,提醒學生特別注意事項。學生可即時提出問題,老師現(xiàn)場解答。然后帶教老師根據(jù)臨床經驗、疾病種類、國內外研究成果向學生演示臨床處理方法,做好記錄。查房后通過微信發(fā)操作視頻、最新指南,發(fā)一個話題,大家共同發(fā)言,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師生之間、學生間可以進行交流、討論,提出問題,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網絡平臺尋找答案,最后由老師進行點評,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學生認真聽取、記錄并消化,掌握個體差異、適應證。每次帶教結束后向學生提出針對性問題,啟發(fā)學生主動探索,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帶教老師對學生進行點撥,引導學生向正確方向思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主動思考,實習6周。②對照組采用大家在一起帶教模式,由帶教老師統(tǒng)一講解、示范、操作,學生跟隨老師學習、觀察,輔助操作,實習6周。
1.3 調查方法 實習6周后,對兩組學生進行理論知識、臨床操作技能考核,滿分100分。得分越高,成績越優(yōu)秀。在實習結束開展一次師生座談會,12名帶教老師與60名實習生共同參與。從學生、教師、工作環(huán)境三方面向師生提出問題,客觀評價,以投票方式進行表決,分析總結影響師生溝通主要因素,并針對調查結果提出應對措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 18.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s 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成績考核結果比較 實驗組理論知識、臨床操作技能得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教學成果各項指標比較(±ss,分)
表1 兩組教學成果各項指標比較(±ss,分)
組別 n 理論知識得分 臨床操作技能得分實驗組 30 91.8±4.1 92.2±3.0對照組 30 86.0±4.3 85.7±3.6 t 5.3469 7.5973 P<0.05 <0.05
2.2 師生溝通影響因素分析 對72名師生進行師生溝通影響因素調查的結果顯示,教師因素(專業(yè)技能水平、道德修養(yǎng)、心理、語言)、學生自身因素、環(huán)境因素直接影響師生溝通,其中教師因素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見表2。
表2 72名師生對影響師生溝通因素調查的結果
ICU是臨床重要科室,疾病種類繁多、病情復雜多變,臨床工作人員工作量大、任務繁重,專業(yè)技能、專業(yè)知識、綜合能力要求高[2]。帶教老師臨床經驗、思維方式、診療方式對學生有直接影響,ICU臨床帶教的難度大,且?guī)Ы虝r間有限,學生在短時間內需要掌握大量知識及技能,對學生和帶教老師來說都是一種挑戰(zhàn)。師生溝通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教學方式,一對一帶教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習,一方面可以向學生傳授ICU疾病診療知識,傳遞信息;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交流解除疑惑,尋找答案[3]。本研究結果表明一對一帶教針對性強,學生掌握知識更全面,學習效果明顯優(yōu)于多人一起帶教的效果。一對一帶教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多,對提高ICU實習生對ICU疾病相關知識、操作技能的掌握能力有重要作用。但是,ICU環(huán)境特殊,師生溝通的影響因素較多,明確相關因素,制定針對性應對措施對優(yōu)化教學效果,培養(yǎng)更多臨床醫(yī)學人才至關重要。
3.1 師生溝通影響因素分析 對72名師生進行師生溝通影響因素調查的結果顯示,教師因素是影響師生溝通的最主要原因。教師專業(yè)技能知識水平、道德修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在帶教老師的價值觀、言行舉止、名譽等各個方便,當帶教老師對教學表現(xiàn)得不耐煩、不仔細,教學內容枯燥乏味、不全面、不重視理論、操作培訓,用有色眼鏡對待學生、對別人評頭論足都會貶低其在學生心中的低位,表達能力不強等因素導致師生之間存在溝通障。不同帶教老師性格有所差異,教師的心理素質對實習生學習效果也有明顯影響,特別是苛刻、挑剔、心胸狹窄、缺乏耐心的教師讓學生望而卻步,不敢、不愿意向其探討、交流,導致學習效果不佳。而熱情、善良、和藹可親、與時俱進、教學方式靈活的老師往往很受歡迎,學生更愿意與之相處,在良好的氛圍中溝通效果也更突出。語言技巧對人際關系有直接影響,在臨床帶教中,教師經常用同學或學生稱呼實習生,經常用命令式口氣發(fā)號施令,少用敬語、沒有稱呼實習生姓名,給人以盛氣凌人、難以接近、不好相處的感覺,影響溝通交流。由于實習生缺乏臨床操作經驗,部分帶教老師在帶教時很少讓實習生操作,僅僅讓其觀看或進行簡單操作,對ICU技術操作、知識的示范、講解少,未耐心指導。在帶教過程中缺少溝通,未充分運用溝通技巧,有不尊重實習生的現(xiàn)象。其次,現(xiàn)在家庭獨生子女多,缺乏奉獻、競爭、愛崗敬業(yè)、吃苦精神,盲目自大,不認真聽取教師指導。遇到問題不虛心請教、不求甚解,老師批評時難以接受,輕言放棄,影響學習效果[4]。ICU接診患者病種多,監(jiān)測、用藥內容繁多,容易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需進行緊急治療,帶教老師講解專業(yè)知識時間有限,實施急救措施、難度較大,操作時無暇講解,短時間內實習生消化的內容太多,且工作任務任重道遠,讓實習生感到壓抑、害怕,ICU工作環(huán)境也是影響師生溝通的客觀影響因素。
3.2 應對策略 針對上述因素,采取如下應對策略:①醫(yī)院應加強對臨床帶教工作的管理,科室領導要重視帶教對實習生的作用,選用德才兼?zhèn)?、綜合能力強、樂觀開朗、有豐富臨床帶教經驗的帶教老師進行帶教,制定階段性學習目標,由專人進行監(jiān)督、考核、指導[5]。對于部分帶教經驗不足、心理素質不佳的帶教老師為其提供繼續(xù)教育的機會,開展語言培訓、帶教培訓班,提高帶教老師的整體水平,保證帶教質量。②為實習生介紹ICU工作環(huán)境、病房分布、物品擺放、工作流程、崗位職能、疾病類型、診治措施等,態(tài)度熱情,消除實習生的緊張感,幫助實習生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6]。帶教老師要多鼓勵、贊美、引導實習生,分享自己實習經驗及臨床經驗,語言親切、態(tài)度和藹,拉近與實習生之間的關系,營造溫馨、寬松、親切的實習環(huán)境,提升實習生的職業(yè)認同感,消除對ICU環(huán)境的排斥,增強實習生的實習信心。③帶教老師要有明確的帶教目標,在短時間內結合學生理解能力、性格特征合理安排帶教內容,與學生密切配合,多給學生操作機會,并耐心指導。鼓勵學生多問、多看、多想、多動手、多動筆、多動腦,幫助學生盡快熟悉ICU操作流程,掌握知識技能。④為學生提供參與急救的機會,帶教老師在進行急救操作時叮囑學生仔細觀察并配合,結束后進行討論,加深學生記憶,更好地掌握專業(yè)技能。
總之,師生溝通情況對ICU臨床帶教效果有直接影響,充分利用ICU工作環(huán)境,提升帶教老師整體素質及專業(yè)技能,加強師生溝通,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ICU處理相關知識,為ICU培養(yǎng)更多專業(y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