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鵬 黃桁 肖芷雪 羅涵文 程慧蘭 張順濤
【摘 要】 文章以問卷方法對推行河長制地區(qū)的居民進行調查,分析發(fā)現,河長制符合中國國情,是改善水環(huán)境現狀、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然而,居民對河長制認知率普遍較低,所以,要加大宣傳力度,建立河流信息交流平臺,把河長作為聯(lián)系上下的樞紐,系統(tǒng)地、規(guī)范地將政府和居民結合起來治水治污。
【關鍵詞】 農村居民;河長制;認知情況;對策
自河長制全面推行以來,在各地的實施成效明顯,河湖治理有了新的突破。河長制的推行對水污染治理有明顯推動作用,但居民對河長制認知度普遍較低,河長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點之一在于政府政策和群眾參與緊密結合,群眾對河長制的認知和參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研究通過調查居民對河長制認知情況及影響因素,為河長制的全面推行提供參考依據。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選取綿陽市鹽亭縣(截至2017年8月已實行河長制)、南充市南部縣(截至2017年8月未實行河長制)主要河流周邊居民進行走訪入戶調查。本次調查共收取問卷1000份,經篩選排除不合格問卷后,有效問卷共958份,有效回收率為95.8%,(可信度檢驗) Kronbacha 0.883,(有效度檢驗指標)KMO值為0.782。
2、調查方法
由調查團隊自制問卷,由經過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員采用面對面問答式入戶調查。
3、調查內容
河流基本情況、居民飲水來源、居民對河長制及其內容的認知等。
4、統(tǒng)計學方法
將原始數據錄入Excel 2010表格,經數據清理后導入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率進行描述。樣本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數據分析與說明
1、研究區(qū)域概況
鹽亭縣主要河流為彌江河和梓江河。彌江河(N31°13′36.68″,E105°23′24.65″)全長39.5公里,流經4個鎮(zhèn)鄉(xiāng),境內流域面積454平方公里。梓江河(N31°14′17.58″東經E105°19′16.69″)是鹽亭縣內最長的河流,縣境內河流長110.7公里。
南部縣西南部有68平方公里流域面積屬涪江水系,東面有16平方公里流域面積屬屈渠匯水系,其余大面積均屬嘉陵江水系。嘉陵江在縣境內流長78公里,西河縣境內流長188.6公里。
2、居民生活與河流關系分析
調查顯示,南部縣、鹽亭縣居民生活用水大部分為自來水,生活污水主要通過下水道排放,大部分居民已不在河道清洗衣物。同時,南部縣、鹽亭縣分別有12人(2.5%)、2人(0.4%)表示會將生活污水排放到河道,分別有24人(5.0%)、10人(2.1%)表示會經常在河道中清洗衣服,對本地河湖水質的滿意度也都不超過40%,見表1。
3、河長制認知度
調查顯示,南部縣對河長制知曉的居民僅有91人(18.9%),相比之下,已推行河長制的鹽亭縣對河長制知曉的居民數有262人(55.0%),而兩地表示完全不知道河長制的居民總數高達605人(63.2%),鹽亭縣對河長制的具體內容不知道的居民數也高達151人(31.7%)。以上數據表明,已推行河長制的鹽亭縣居民對河長制的知曉率遠大于南部縣,但兩地知曉率總體處于較低水平,居民對河長制的認知水平未能達到預期目標。見表2。
4、河長制推行意愿
調查顯示,南部縣、鹽亭縣支持河長制推行的居民分別有461人(95.6%)、470人(98.7%),(X2=8.383,P=0.004),表示會參與到河湖治理工作的居民分別有411人(85.3%)、440人(92.4%),(X2=12.437,P=0.002),在河長制參與度調查中,兩地均有超過95.0%的居民表示支持河長制的推行,超過85.0%的居民表示愿意主動參與并配合河流水質的管理工作,可見,大部分居民比較支持河長制。見表3。
三、討論
1、河長制符合中國國情,是改善水環(huán)境現狀、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
河長制對河湖的治理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河長制的推行對水資源治理起到促進作用,各地成效顯著。河長制推行地區(qū)鹽亭縣居民的生活習慣更加規(guī)范環(huán)保,相比南部縣,鹽亭縣居民污染河道的行為大大減少,可見,河長制的推行有利于河湖水質的治理。
2、河長制認知率普遍較低,應做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構建政府群眾共治體系
根據南部縣、鹽亭縣居民對河長制認知情況的調查對比,發(fā)現河長制推行對河湖管理和居民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有明顯成效,隨著宣傳力度和環(huán)保影響的不斷加大,居民環(huán)保意識有逐漸增強的趨勢,居民的參與將會提升河長制實施效果。
四、提升居民對河長制認知度的建議
河長制的推行對水污染治理有明顯推動作用,因此,第一,我們應該加大對河長制的宣傳,提高普通群眾參與度,進一步推動河長制全面優(yōu)化發(fā)展。第二,已推行河長制地區(qū)更要建立河流信息交流平臺,加強群眾與河長的信息反饋和治理的輿論監(jiān)督,充分利用人民群眾的智慧與力量,引導人民群眾和民間組織積極參與到河長制的推行工作中。第三,應把河長作為聯(lián)系上下的樞紐,將本地方案具體化,相互監(jiān)督人性化,環(huán)保意識普遍化,信息交流公開化,建立健全法規(guī)制度,加大河湖管理保護監(jiān)管力度,建立健全部門聯(lián)合執(zhí)法機制,完善行政執(zhí)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系統(tǒng)地、規(guī)范地將政府和居民結合起來治水治污。
【參考文獻】
[1] 王書明,蔡萌萌.基于新制度經濟學視角的“河長制”評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1.21(09)8-13.
[2] 左其亭,韓春華,韓春輝,羅增良.河長制理論基礎及支撐體系研究[J/OL].人民黃河,2017.39(06)1-6+15.
[3] 周建國,熊燁.“河長制”:持續(xù)創(chuàng)新何以可能——基于政策文本和改革實踐的雙維度分析[J].江蘇社會科學,2017.04.38-47.
[4] 劉長興.廣東省河長制的實踐經驗與法制思考[J/OL].環(huán)境保護,2017.45(09)34-37.
[5] 張嘉濤.江蘇“河長制”的實踐與啟示[J].中國水利,2010.12.13-15+21.
[6] 何琴.“河長制”的環(huán)境法思考[J].行政與法,2011.08.78-82.
[7] 劉聚濤,萬怡國,許小華,溫春云.江西省河長制實施現狀及其建議[J].中國水利,2016.18.51-53.
[8] 姜斌.對河長制管理制度問題的思考[J].中國水利,2016.21.6-7.
[9] 劉芳雄,何婷英,周玉珠.治理現代化語境下“河長制”法治化問題探析[J].浙江學刊,2016.06.120-123.
【作者簡介】
吳大鵬(1988—)男,四川理縣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