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明
(鐵法煤業(yè)集團總醫(yī)院檢驗科,遼寧 調(diào)兵山 112700)
臨床上診斷肝功能衰竭主要是通過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肝病史及凝血功能檢測等進行鑒別,需要采用肝臟穿刺手術獲取可靠依據(jù)和信息,操作過程較為復雜,還會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傷害和痛苦,具有較高的風險[1]。有相關研究認為,肝功能衰竭患者體內(nèi)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隨著肝功能的損傷發(fā)生有規(guī)律地改變,對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檢測,對于肝功能衰竭的診斷、分型及療效評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2]。本次研究著重對血清免疫球蛋白檢驗在肝功能衰竭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和價值進行觀察分析,現(xiàn)予以報道。
1.1 基本資料:選取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進行健康體檢者為A組,以及同期本院為收治的肝功能衰竭患者60例B組,A組60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齡35~86歲,平均年齡(54.4±12.1)歲。B組60例體檢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34~85歲,平均年齡(54.2±12.3)歲。兩組間基本資料比較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實驗可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組患者于病情發(fā)展期1~45 d內(nèi),B組不限定時間,兩組均進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檢驗。于清晨采集受檢者空腹靜脈血5 mL置于生化抗凝試管中,于30 min內(nèi)以3000轉(zhuǎn)/分分離血清,離心時間10 min,置于-20 ℃冰箱內(nèi)保存?zhèn)溆谩?/p>
檢驗儀器和設備: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邁瑞 BS-200)、免疫球蛋白、總膽紅素試劑盒。檢測內(nèi)容: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膽紅素(TBiL)、凝血酶原活動度(PTA)、白蛋白(ALB)。檢驗方法: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免疫球蛋白;采用重氮比色法測定總膽紅素;采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PTA。檢驗人員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流程操作,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范。
1.3 觀察指標[3-4]:①兩組IgG、IgA、IgM、TBiL、PTA、ALB等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標檢測結果。②B組患者在不同發(fā)病階段各項指標檢測水平變化情況。
1.4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t檢驗;兩組間比較差異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各項指標檢測結果比較:B組患者的IgG、IgA、IgM、TBiL等指標檢測水平均明顯高于A組健康人群(P<0.05);而PTA、ALB檢測水平明顯低于A組(P<0.05)。見表1。
2.2 B組患者不同階段各項指標檢測水平比較:B組患者在發(fā)病后1~40 d內(nèi)的各個階段的IgG、IgA、IgM、TBiL、PTA、ALB等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標水平均表現(xiàn)出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1 兩組各項指標檢測結果比較(n=60,)
表1 兩組各項指標檢測結果比較(n=60,)
A組 13.70±3.22 1.97±0.55 1.66±0.48 25.75±15.83 64.04±3.10 37.82±3.51 B組 27.12±5.25 12.50±4.45 11.62±2.75 587.50±162.40 32.15±11.40 18.25±6.26 t 16.878 18.191 27.637 26.667 20.909 21.12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B組患者不同階段各項指標檢測水平比較()
表2 B組患者不同階段各項指標檢測水平比較()
發(fā)病階段 IgG(g/L) IgA(g/L) IgM(g/L) TBiL(μmol/L) PTA(%) ALB(g/L)1~10 d 18.25±4.30 5.42±2.70 5.85±3.12 413.01±115.70 36.77±17.23 19.45±7.87 11~20 d 27.12±5.25 12.50±4.45 11.62±2.75 587.50±162.40 32.15±11.40 18.25±6.26 21~30 d 26.32±6.12 11.42±3.25 9.35±1.98 325.9±108.22 27.92±19.35 21.35±9.85 31~40 d 12.54±5.25 3.20±1.98 2.89±0.85 112.35±63.11 66.10±14.78 29.95±5.35
通常肝功能衰竭的診斷主要是以血清膽紅素(TBiL)、凝血酶原活動度(PTA)、白蛋白(ALB)為重要敏感檢測指標,如果TBiL水平高于正常人10倍以上、ALB<32 g/L、PTA<40%,即可診斷為肝功能衰竭,其中以PTA<40%為診斷的金標準[5]。
肝功能衰竭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發(fā)病原因以乙型肝炎病毒為主,其次是肝毒物質(zhì)和藥物,可能是單一因素,也可以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一方面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肝細胞損傷,另一方面是免疫機制被破壞,最為直接的表現(xiàn)是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測水平隨著病情的變化而出現(xiàn)波動,二者之間呈正相關性,病情越重,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越高。免疫球蛋白主要存在于人體血清中,共分為IgG、IgA、IgM、IgD、IgE五類。在以往的檢測診斷中,往往忽視了免疫球蛋白的指標作用和意義。有相關研究結果表明,肝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肝細胞大量壞死,Kupffer細胞功能出現(xiàn)障礙,無法有效清除體內(nèi)的抗體和抗原,導致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6]。因此,通過對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檢測,可以為診斷提供可靠參考依據(jù),同時能夠清楚地反映發(fā)病后不同階段病情的嚴重程度。本次研究結果顯示,B組肝功能衰竭患者的IgG、IgA、IgM、TBiL等指標檢測水平均明顯高于A組健康人群(P<0.05);而PTA、ALB檢測水平明顯低于A組(P<0.05)。B組患者在發(fā)病后1~40 d內(nèi)的各個階段的IgG、IgA、IgM、TBiL、PTA、ALB等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標水平均表現(xiàn)出明顯差異(P<0.05)。綜上所述,血清免疫球蛋白檢驗在肝功能衰竭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