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wèi)娟
(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28)
乳腺癌是臨床十分常見的一種腫瘤,常需要手術進行治療,上肢淋巴水腫是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并且對于上肢淋巴水腫,臨床缺少有效的治療方法,一定程度加重患者焦慮、抑郁情緒,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因此,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預防護理工作尤為重要[1]。本文為觀察護理干預在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病人中的效果及對生活質量影響,特進行此研究,內容如下。
選擇2016年11月~2018年7月我科室收治的50例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年齡30-62歲,平均年齡(47.9±2.6)歲,左乳癌14例,右乳癌1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1-63歲,平均年齡(47.8±2.8)歲,左乳癌13例,右乳癌12例,實驗組、對照組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患者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①由于上肢淋巴水腫對患者的形體有所影響,患者在經歷大手術后,額外對患者造成精神打擊,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良情緒,術前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為患者講解上肢淋巴水腫屬于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但可以預防和治療,消除患者不良情緒,幫助患者建立自信心;②叮囑患者戒煙戒酒,多食用低鹽高蛋白食物,休息時注意不可壓迫水腫患肢,保持皮膚干燥,日間戴彈力袖套;③術后鼓勵患者早期進行康復訓練,有效的康復訓練可有效促進靜脈血液循環(huán),護理人員應多鼓勵患者積極參加訓練,并配合主治醫(yī)生為患者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④氣壓療法。拔出引流管后可使用空氣波壓力治療儀進行治療,患者取平臥位,暴露患肢肩關節(jié)以下,用套袖將暴露區(qū)域包裹住,間歇性反復加壓,2次/d,每次30min[2]。
①水腫情況,采用周長測量法,重度水腫:患側上肢水腫最明顯處周徑高于健側>6cm,水腫波及整個上肢直至手指,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中度水腫:患側上肢周徑高于健側3-6cm,水腫影響整個上肢,輕度水腫:患側上肢周徑高于健側<3cm,多限于上臂近端;②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評定問卷(GQOL-74)評定[3]。
對觀察指標數(shù)據(jù)采取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軟件spss20.0,水腫情況為計數(shù)資料,采取x2檢驗,生活質量為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
護理干預后,實驗組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患者水腫情況比對照組輕,對比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
表1 水腫情況對比
護理干預后,實驗組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患者生活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2。
表2 生活質量對比
乳腺癌是臨床比較多見的一種惡性腫瘤,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該疾病生存期有效延長,但術后患者常常伴隨一系列并發(fā)癥,其中上肢淋巴水腫是出現(xiàn)率最高的一種,上肢淋巴水腫發(fā)病機制為淋巴管缺失或阻塞導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大量體液、蛋白質在皮下積聚,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若要降低上肢水腫的發(fā)生概率,緩解水腫情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4]。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讓患者正確認識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培養(yǎng)良好的心態(tài)以積極配合術后化療、放療,并指導監(jiān)督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幫助患者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通過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從而有效緩解淋巴水腫癥狀[5]。本文以50例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結果可以看到,上肢淋巴水腫患者水腫情況明顯緩解,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健康、物質生活、社會功能等方面生活質量顯著提升,綜上所述,對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臨床效果較優(yōu),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