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永云
詞序,顧名思義,即是指詞在詞組或者句子里的先后順序。在現代漢語里,詞序被看作一種重要的語法手段,詞序的變化能夠引起詞組或者句子意思的改變。一般認為,漢語的詞序是有一定規(guī)則。根據現行的語法規(guī)則,主語位于謂語之前,賓語位于謂語之后,狀語位于動詞之前,修飾語位于中心語之前,補語位于動詞之后。但是隨著語言使用習慣的發(fā)展,詞序也有一定的變化,這也反映了詞序盡管有固定性但也有時代性。
例如:A:(1)小明每天吃飯睡覺。(2)小明每天睡覺吃飯。
B:(1)今天晚上老師補課。(2)老師今天晚上補課。
C:(1)一斤豬肉十六塊錢。(2)十六塊錢一斤豬肉。
D:(1)雨從早到晚嘩嘩嘩嘩地下不停。(2)從早到晚雨花嘩嘩嘩地下不停。
E:(1)一年三百六十五天。(2)三百六十五天一年。
F:(1)這個問題必須解決。(2)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分析:例句A中動詞“吃飯”和“睡覺”動作沒有先后之分,也沒有主次之分,只是陳述主語的動作客觀事實。因此“吃飯”和“睡覺”可以互換位置,句意不變。
例句B中“今天晚上”為時間名詞作狀語,強調時間性,不管放在句首還是句中,句意都不變。時間詞作狀語的位置靈活,可以放在句首也可以放在句中或者句尾,并且句意沒有太大變化。例句D分析同上。
例句C中這類說價錢的句子,主語謂語也可以互換。當中可以加上“買。賣”等字眼,改成動詞句。如“一斤豬肉賣十六塊錢”,“十六塊錢買一斤豬肉”。
例句E中主語謂語都含有數詞,這兩句的主語跟謂語相當,位置可以互換。當中可以加“是”字。此規(guī)則與例句C有很大共性。
例句F中主語是受事的句子,主語有時候可以挪到動詞的后面做賓語,意思沒有多大差別,不過由主謂結構變成動賓結構。
有些句子的詞序能更動,但是詞序更動以后句意會發(fā)生改變。
例如:A:(1)那些來河北大學的留學生都很熱情。(2)那些河北大學來的留學生都很熱情。
由表3可知,蝦油控制著產品的主體風味及影響著產品的質量。根據實驗結果表明蝦油添加得少,特征風味不足,出于產品成本方面的考量,蝦油的添加量最高為50%,但是添加至50%時產品已具有明顯的蝦油特征風味,香氣強度較強。食鹽、味精為菜肴應用中的基礎味,咸鮮適宜才可以使菜肴適口,因此這2個因素是次于蝦油的重要影響因素。酵母抽提物作為調味料使用可以增強鮮美味,豐富滋味,使口感更醇厚,并掩蓋不良氣味和味道,也是影響因素之一。變性淀粉是產品穩(wěn)定性的重要原料,添加1%即可達到效果。干貝素的影響因子也較大,添加干貝素后使產品的海鮮味和厚味增強。白砂糖和焦糖色在這8個因素中處于影響較小的位置。
B:(1)這幾樣菜你全沒有吃。(2)這幾樣菜你沒有全吃。
C:(1)他的優(yōu)點沒有完全遮蓋。(2)他的優(yōu)點完全沒有遮蓋
D:(1)學生寫的論文。(2)寫學生的論文。
分析:例句A中介詞“來”更動位置,使得全句強調的主語不同,句意改變。
例句B中否定詞的位置決定了整個句子是否是完全否定,(1)中為全部否定,(2)為部分否定。
例句C分析同例句B。
例句D中名詞“學生”放在動詞“寫”的前后決定了句意的不同。有時候主謂結構這樣挪動一下,意思大不相同。有時候主語是受事的句子根本不能這么挪動。
例如:A:(1)他走了。(2)走他了。
B:(1)天亮了。(2)亮天了。
為了突出強調句中的某一成分,臨時改變了漢語的正常詞序,而將本應放在后面的成分前置或將本應前置的后置,如將謂語置于主語之前、賓語前置等,這種現象雖在古代漢語中很常見,但是在現代漢語中也很常見。
例如:多美??!北京的香山。
這句話正常的詞序應該是北京的香山很美,但是說話人可能臨時強調“美”的感受,因此把“多美啊”這個詞組前置。類似的還有很多。
一般來說,詞序一旦更動,句意會發(fā)生某種改變。例如最常見的“女子”與“子女”。在日常表達中有些人為了某種隱喻或者表達某種意義,經常會更動詞序。
例如“感性”一詞經常被人有目的地使用為“性感”,以此來表達說話人對某人的看法。
有時候詞序的更動僅是個人表達習慣,但是這種習慣被廣泛使用,就成了約定俗成的。
例如:悲傷——傷悲 代替——替代
以上這些實例前后意思相同,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會出現。語法規(guī)則是隱性的,具體說出來的話要看個人的表達習慣及選擇語言材料的習慣。選擇怎么使用語言材料也表現了一個人語言技巧的能力。
詞序是表達漢語語法意義的一種手段,本人在這里僅僅探討了現代漢語中詞序更動的類型及原因。個人以為詞序是一種語法手段,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但它同時也能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體現一定的時代性。到底如何更動詞序,還要根據個人的使用習慣。
[1]胡竹安.談詞序的變化[J].語文學習,1959(9).
[2]吳萬里.請注意詞序變化[J].新聞戰(zhàn)線,2003(1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