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傳承文化的基礎(chǔ)。我們學習的語言、知識、歷史、文化都是通過語文學習認識了漢字才能接觸到更多的文化知識。因此,這足夠證明語文教學是傳承我們紅色文化的重要途徑。故此,本文就對語文教學和紅色文化知識的有效結(jié)合做出簡單的分析和闡述。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紅色文化;有效結(jié)合
語文是我們接觸一切知識文化的基礎(chǔ)。而紅色文化是我們學習文化的基礎(chǔ)。青少年作為我們祖國的未來和棟梁,是傳承我們中華文化的接班人。他們的思想和個人品質(zhì)都對我們國家的未來發(fā)展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要有效地加入紅色文化。讓學生接觸到我們老一輩留下的紅色文化,深刻地意識到當下的安穩(wěn)生活是來之不易的。這樣才能更好地從思想上對學生有更好的影響和指導。從而到達語文教學的真實目的。
一、 語文教學中加入紅色文化的具體措施
在學習語文課文時,很明顯地發(fā)現(xiàn)每一學期的語文課本上,都會單獨有一單元的知識是關(guān)于紅色文化的。這是為了能夠在教學生基礎(chǔ)知識的同時,也能在思想上對學生有正確的引導。很多課文的內(nèi)容都與抗戰(zhàn)時期息息相關(guān)。比如《狼牙山五壯士》《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這些內(nèi)容都傳達了紅色文化,向同學們展示了抗戰(zhàn)時期的艱難環(huán)境和我們中華人民百折不撓的信念。但是,單純地讓學生通過文字去感受當時的紅色運動迸發(fā)的激情,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只能憑借幻想去感受課文的內(nèi)容。
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對紅色文化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多帶領(lǐng)同學去參觀一些相關(guān)的“紅色基地”。比如說,在延安上學的學生,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去參觀“延安革命遺址”。南京的學生可以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這些都是有教育意義的紅色文化基地。在這里,學生也可以近距離地接觸到課文里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學習內(nèi)容。這些都有利于學生更好更深入地感受紅色文化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我們也應該多在學校組織一些相關(guān)的紅色文化交流。比如“紅色詩歌朗誦比賽”“紅色文化表演”等等。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很好的途徑和方式。如果學校所在的區(qū)域有經(jīng)歷過抗戰(zhàn)時期的老兵。學校也可以邀請這些當年叱咤沙場的英雄人物,來我們學生進行紅色文化的知識講座。
以上都是紅色文化能夠在語文教學中很好傳遞的重要措施。而傳遞紅色文化也是我們語文教學不可推脫的重要責任。語文作為能夠影響學生一生的文化課程,有義務承擔起傳遞紅色文化的重任。
二、 紅色文化對語文教學存在的重要意義
首先,對于學生而言,通過學習語文接觸到紅色文化,是打開他們新的世界觀的重要步驟。紅色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就是引導他們?nèi)チ私獠辉佑|和參與過的歷史。我們中國的發(fā)展,不論發(fā)展到什么程度,都不能丟棄對學生紅色文化的培養(yǎng)和傳承。我們國家在發(fā)展過程中所有過的屈辱和輝煌,都應該如實地反映和傳遞給學生。因為學生是我們國家未來的接班人。只有不忘記屈辱,未來才能更好地向前進步。老話說:“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它的意義就是讓我們銘記歷史,決不能重蹈覆轍,將歷史重演。
其次,對于老師而言,通過語文教學向?qū)W生傳遞紅色文化。這是語文老師神圣的職責。老師是學生的人生向?qū)В瑢W生的成績好壞,品德好壞其實跟語文老師是脫不了關(guān)系的。雖然在學習的科目中,有單獨的思想品德老師。但是語文老師作為陪伴學生時間最長的老師,應該要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影響力和塑造力。為學生打造更好更正直更正確的思想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最后,對于學校而言,學校是孕育人才的搖籃。如果說老師是辛勤的園丁,那么學校就是土壤肥沃的田地。光有園丁和花是不夠的,土壤足夠營養(yǎng),加之園丁的辛勤勞作,才能培育出更好更紅的花朵。因此,傳遞紅色文化,是學校不可推脫的職責。而且對于學校的未來發(fā)展而言,學生品行良好且積極向上,學校在外的聲譽也不會差。
因此,紅色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結(jié)合,對于學生、老師以及學校來說。都是積極且有利無害的。最重要的是,紅色文化應該得到更好的傳承,除了學校之外,在別的行業(yè)或者環(huán)境中,都應該有更好的傳遞。
三、 紅色文化傳遞的積極意義
現(xiàn)在的學生都是家里的寶貝。他們沒有經(jīng)歷過大風大浪,甚至有的學生認為現(xiàn)在的生活是一直以來就是如此平靜。更有甚者,在面對別人要求唱國歌的時候,竟然會語塞。這是我們紅色文化傳遞的嚴重缺失?,F(xiàn)在的學生,應該成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者而不是遺忘者。因此對于紅色文化傳遞來說,學生是最好的繼承人,而老師是最好的傳承者。
對于社會發(fā)展來說,紅色文化的傳承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和掌握我們當年的歷史,不管是好的記憶還是壞的記憶,那都是屬于我們的祖國經(jīng)歷過的種種歷史回憶。而且,這些事跡都不應該隨著時間被人們遺忘和淡忘。況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安穩(wěn)。人們慢慢地淡忘了那些被壓迫、被欺凌的時期。也忘記了那些為了我們能夠更安穩(wěn)、更好生活而犧牲了的英雄。也正是因為如此,這樣的現(xiàn)狀更是顯得可悲可嘆。
因此,對于紅色文化的傳遞,我們不論是身為老師還是身為學生,都應該肩負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我們一定要做到“勿忘國恥”,才能夠更好地“振興中華”。而這也對紅色文化傳遞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意義。
四、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綜上所述。紅色文化的傳遞不是為了傳遞而傳遞。而是因為我們不忘卻歷史,不放松現(xiàn)在而傳遞。我們要將革命先輩的精神傳承下去。要讓紅色精神影響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這樣才能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更好發(fā)展提供更堅實的基礎(chǔ),為祖國的未來發(fā)展提供思想積極、具有超強行動力的人才和精英。
參考文獻:
[1]陳顯平.紅色文化與語文教學[J].課外語文(上),2016(6):118,149.
[2]董永鵬.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紅色文化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8(9):6.
[3]劉易霏.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的實踐探索——以革命老區(qū)百色為例[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16(4):62-63.
[4]熊思文.紅色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以江西革命老區(qū)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2016.
[5]盧慧玲.圖書館紅色文化資源植入大學語文教學的意義[N].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7(4):61-64.
作者簡介:姜曉雷,陜西省延安市,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延安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