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四級網(wǎng)絡心理預防與干預機制研究”為主題,對其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重點分析,對這一機制的運行和實踐進一步驗證、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對策,總結經驗,并進一步提出科學建設和優(yōu)化四級網(wǎng)絡的實際效應以及高校大學生心理預防干預機制的有效實踐舉措。與此同時,高校也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深入了解大學生,積極地預防和干預大學生的心理潛在問題,及早消滅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避免發(fā)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關鍵詞:心理;教育;干預
一、 構建四級網(wǎng)絡心理預防干預體制
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以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為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指導與教育。第一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對全校學生展開心理健康狀況測評與分析,通過課程講解與召開講座,展開心理健康測評與分析,有助于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加強學生心理疾患的鑒定,有助于開展四級網(wǎng)絡心理預防干預體制。第二級是各院系書記與輔導員,應當構建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干擾工作。選拔班級心理健康委員作為第三級,主要收集學生日常的心理信息,協(xié)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與院系心理輔導站,有效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宣傳活動,切實掌握大學生心理動態(tài),能夠有效處理常見的心理問題。每個宿舍選出宿舍長作為第四級,協(xié)助心理健康委員會,有效進行學生心理狀況信息調查。宿舍長根據(jù)大學生同住、同吃、同學習的條件,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及時有效的展開,互幫互助,做好疏導與信息匯報工作,有助于輔助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展開的健康咨詢與管理活動。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應當定期對宿舍長與心理健康委員會展開技能培訓,使其掌握基礎心理健康教育常識,及分析解決簡單心理問題的技巧,有助于做到“宣傳員、咨詢員、觀察員與聯(lián)絡員等”作用。
二、 高效開展四級網(wǎng)絡心理預防干預工作的具體途徑與方法
(一) 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普查
高校要想有序開展四級網(wǎng)絡心理預防干預工作必須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普查,有效了解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這一項工作主要由第一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開展。通過構建心理健康檔案與危機干預檔案庫,與各院校加強定期培養(yǎng)與跟蹤調查,對于存在嚴重心理疾病與心理障礙的大學生,能夠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有效指導與幫助,切實加強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的有效性與針對性。
(二) 加強信息溝通,構建信息溝通網(wǎng)絡與信息反饋機制
高校各院系之間應當加強信息溝通,通過建立院系、班級與宿舍的信息溝通網(wǎng)絡,有效掌握并及時反饋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同時,各院系必須加強分析所管轄范圍內學生動態(tài)信息與心理狀況,通過追蹤普查對于存在心理異常的學生,有效地展開防治工作。并且記錄調查與防治工作內容,將相關信息報告呈遞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引導學生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進行求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應當有效收集各院系大學生心理健康信息,定期分析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波動,記錄書面報告,交至學校主管部門。
(三) 開展心理危機評估與早期預警工作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對于各院系上交的學生心理健康信息,進行有效的心理危機評估,通過分析判斷,作出早期預警,加強各院系協(xié)調工作,有效做好跟蹤救援工作,切實加強信息的有效評估。通過及時反饋與防治,對于難以解決的問題,有效轉至相關醫(yī)療機構進行救治。通過完善的心理危機評估體系與及時的早期預警工作,能夠切實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 四級網(wǎng)絡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方案的實施策略
在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應當根據(jù)學生心理危機產生的特點與原因,進行有效分析,展開不同的心理危機干預模式,切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工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 展開同輩互助心理模式
通過開展同輩互助心理輔導,有助于接受相關專業(yè)人員或心理健康委員的心理咨詢功能。在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過程中,有效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通過心理問題探討與咨詢,緩解學生存在的心理矛盾。通過加強心理危機干預,對于存在心理健康障礙的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幫助學生切實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與心理困擾,加強學生學習與生活自信心,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推動學生群體進一步發(fā)展互助,實現(xiàn)互助成長模式。因為同輩心理輔導具有實施方便、見效快、接納性強、便于推廣等眾多特點,在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工作中有著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同輩心理咨詢,能夠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進行有效的補充,也受到各大高校的廣泛重視,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心理危機干預模式。
(二) 加強家園聯(lián)通模式
高校開展健康教育指導工作不僅要與學生進行緊密的溝通配合,也應當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有效溝通。由于大部分學生心理危機源自于家庭,所以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必須充分重視家庭作用。獨生子女數(shù)量的逐漸增多,近幾年離婚率的普遍上升,導致家庭因素在學生心理危機中的影響,難以忽視,所以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工作,必須加強與家庭的有效溝通,利用家庭資源構建家園聯(lián)動心理干預模式,能夠結合學校的實際發(fā)展狀況,建立家校于一體的合作辦公室開展相關工作。通過構建家庭檔案,對于學生家庭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對于困難家庭或特殊家庭,例如,貧困家庭、重組家庭與單親家庭等,皆納入高校大學生心理預警范圍。高校應當與家庭保持緊密的溝通聯(lián)系,向家長及時匯報學生近一學期在學校實際發(fā)展情況,并且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xiàn)情況,有助于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動態(tài),通過與家長的緊密溝通聯(lián)系,對于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也能夠贏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并且爭取家長對學生展開心理與情感上的支持,能夠運用親情力量解決心理危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有助于構建和諧精神狀態(tài),切實提高心理健康預警工作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楊微梅,黎琳.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建構探析[J].高教論壇,2010(1):40-43.
[2]張元洪.高校開展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踐探討[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6):121-123.
作者簡介:
高正,陜西省西安市,西京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