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盛龍
(內蒙古工業(yè)大學 體育部,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高校體育社團是指在高校范圍內,由大學生自發(fā)組織的、自主參與的,以特定體育活動為載體的群眾性體育組織[1].隨著健康中國的建設,全民健身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高校體育社團發(fā)展迎來了發(fā)展機遇.高校體育社團對高校體育文化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校體育社團培養(yǎng)學生樹立終身體育參與意識,在學校里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通過參與體育社團活動,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經過多年發(fā)展,內蒙古高校體育社團建設和發(fā)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通過對內蒙古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的調查與研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以期為今后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發(fā)展提供參考.
以內蒙古高校體育社團為研究對象,以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工業(yè)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內蒙古財經大學、集寧師范學院、赤峰學院、內蒙古醫(yī)科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內蒙古大學等10所院校為調查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登陸中國知網,以“高校體育社團”為關鍵字,查閱有關相關文獻資料,對高校體育社團基本情況有所了解,為本研究提供研究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對10所高校體育社團相關的管理者和參與者進行隨機發(fā)放問卷,共發(fā)放問卷1200份,其中發(fā)放體育社團管理者200份,發(fā)放參與體育社團學生1000份,共回收1180份,回收率98.3%,有效1150份,有效率95.8%.
1.2.3 專家訪談法
對10所高校體育社團負責人及校團委相關人員進行訪談,并對國內體育社團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進行訪談.
1.2.4 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 22數據統(tǒng)計軟件,將問卷調查獲得的數據輸入統(tǒng)計軟件中,從而獲得相關的數據信息.
根據調查,內蒙古高校體育社團種類繁多,傳統(tǒng)類體育運動項目社團一應俱全.從表1中可以看出,內蒙古高校體育社團分類較為細致,傳統(tǒng)的競技運動項目社團較多,參與人數最多.近幾年,隨著健康體育和休閑體育的火熱,參與休閑類社團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多.內蒙古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各個高校為了滿足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需要,結合當地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建立起諸如射箭、民族舞蹈和馬頭琴等社團,豐富了內蒙古高校體育社團種類和內容.
表1 高校體育社團種類調查表
根據調查結果,從表1中可以看出,男生成員有738人,占總人數的64.17%,女生成員有412人,占總人數的35.83%,男生人數遠超女生人數,這是由高校體育社團的種類和活動內容造成的.一些體育社團比如競技類的足球、籃球和排球等項目運動,受男生青睞,而一些休閑娛樂類的體育舞蹈和游泳等項目運動,女生成員更喜歡參與.在高校體育社團組成人員中,大一新生有524人,占總人類的45.57%,大二學生為412人,占35.83%,大三學生有166人,占14.43%,大四學生有48人,占4.17%.大一和大二學生是高校體育社團的主要組成人員,占總人數的81.40%,大三和大四學生只占到了19.60%,這是由兩個方面造成的:一方面,大三和大四的學生學業(yè)和就業(yè)比較繁忙,對社團活動興趣度降低,無法抽出多余的時間參與社團的活動;另一方面,體育社團本身活動內容單一,創(chuàng)新形式和管理制度落后,無法給予大三和大四學生新的活動內容,因而選擇退出社團.
表2 高校體育社團組成人員調查表
社團開展活動的頻率是衡量一個社團活力的重要指標,也是社團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是能否使社團良好發(fā)展的重要因素[2].從表3中可以看出,高校社團每月開展2次活動排在第1位,占到了42.21%,幾乎每兩周開展1次活動.其次,高校體育社團每月開展1次活動排在了第2位,占到了30.25%,每三周開展1次活動.再次是體育社團開展3次活動,占了20.63%.最后,只有6.91%的體育社團每月開展4次活動以上,說明體育社團每周都會開展活動,但排在了最后一位,從側面說明了高校體育社團每月開展活動次數較少.
表3 體育社團每月開展活動次數調查表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體育社團日?;顒拥拈_展,需要經費的支持.從表2中可以看出,高校體育社團經費主要來源于會員費用,占了88.23%,其次是社會贊助,占了9.52%,最后是高校支持,只有2.25%.在調查中發(fā)現,有些高校在財政較為寬松時,會給予體育社團大力的支持,但也有一些高校財政較為緊張,對學生體育社團的經費支持較少.學生體育團為了維持日?;顒拥拈_展,社團成員繳納費用和拉社會贊助是學生體育社團主要的經費來源.
表4 學生體育社團經費來源調查表
3.1.1 各個高校體育社團種類單一,各種體育類社團發(fā)展平衡,傳統(tǒng)類體育運動項目社團占據主導地位,民族類體育運動社團和新興體育運動社團發(fā)展緩慢,形成“兩頭小,中間大”的格局.傳統(tǒng)類體育社團較多且內容形式重復,民族項目類社團較少,無法滿足學生課余的生活需要,這種畸形發(fā)展的體育社團構成,阻礙了高校體育文化的發(fā)展.
3.1.2 各個高校體育社團組成人員男女學生比例不平衡.在各個高校體育社團組成人員中,大一和大二的學生居多,大三和大四的學生參與體育社團時間較少,各個高校體育社團組成人員的年級構成比例處于不均衡發(fā)展狀態(tài),如何保持體育社團人員年級比例,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3.1.3 各個高校體育社團每月開展活動次數較少,無法滿足學生參與體育社團的需求,且活動大部分集中于周末時間,大部分學生由于個人情況,無法抽出時間參加.
3.1.4 各個高校體育社團的經費來源主要通過會員費用,社會贊助和高校支持較少,體育社團活動很難正常開展,活動內容和形式受到限制,活動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影響力較小,遏制了體育社團的正常發(fā)展.
3.2.1 各個高校應豐富體育社團種類,整合校內優(yōu)勢資源,大力開發(fā)新興體育社團,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各個高校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社團,發(fā)揮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優(yōu)勢,傳播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文化,構建多層次的體育社團文化.對于新興時尚的體育運動社團,學校應給予大力支持,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建立多種類的體育社團模式[3].
3.2.2 在體育社團經費方面,一方面在保留會員收費的基礎上,費用價格應更加親民化,不宜過高,在開展活動時,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開源節(jié)流;另一方面,拓寬社團經費來源的渠道,積極地去校外獲得民間資本的贊助,尋找與商家或者政府部門的合作,用社團的資源回饋贊助商,或開展公益性的社會化體育活動,獲得活動經費,解決社團經費短缺的問題,做到教育學生和服務社會的目的[4].
3.2.3 大力開展適合女生參與的體育社團,完善體育社團組成人員男女學生的比例,為活動的開展增加趣味性,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滿足不同年級學生的需求.同時,各個高校體育社團應加強合作,利用自身的資源優(yōu)勢,最大形式地完善體育社團活動的運作模式,豐富學生體育社團的活動內容和形式,擴大體育社團影響力,推動集體育社團的更好發(fā)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