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新聞頻道《這里是北京》正播出系列節(jié)目《如果故居會說話》之《你好,魯迅先生》。
1912年的盛夏,31歲的紹興人周樹人,應同樣是紹興人的教育總長蔡元培的邀請來北京工作,上班地點在位于如今教育街的教育部,晚上就住到不遠處南半截胡同7號的紹興會館,因而這里也就成了周樹人在北京的第一個住處。
在北京起初的幾年周樹人過得并不順心,動蕩的時局和枯燥的工作都讓他很郁悶,白天去上班,晚上就躲在屋里看書抄碑寫文章,從其日記可以看到,這段時間琉璃廠、廠甸以及大柵欄都成了周樹人常去的地方。直到1918年《狂人日記》的誕生才使大家逐漸認識了魯迅。
當年的紹興會館面積很大,幾進的院子分別有不同的名號。頭幾年魯迅住在藤花別館,后來搬到了安靜一些的補樹書屋,在紹興會館住的七年多時間里魯迅寫了很多作品,包括人們熟知的《孔乙己》、《藥》以及《一件小事》等。從最初會館建造至今已經(jīng)快兩百年了,今天的紹興會館已經(jīng)面目全非,除了大門還基本保持原樣外,其他建筑基本都是后來翻建的,解放后這里和其他會館的命運一樣成了大雜院,幾十戶人家把原本規(guī)整的院子擠得沒有了一點兒空間,連回廊也被砌上墻成了住房,尤其可悲的是包括補樹書屋刻石在內(nèi)的十幾塊碑石均已不在。
魯迅二弟周作人來京后最初也住在紹興會館,隨著兩人名氣以及收入的日益提高,魯迅花了不到四千大洋買下了位于八道灣胡同11號的一個大院子,成了在京的第二個住所。這所院子共有三進,魯迅住在了二進院最西一間。而周作人和日本老婆羽太信子住在了最后一進院子的北房里,后來魯迅的母親以及三弟周建人也都搬來住在一起。著名的《阿Q正傳》就誕生在八道灣。
在八道灣住了四年后,因為一場至今誰也說不清楚的事件兄弟徹底失和了,從此魯迅搬出了八道灣。當事人如今都已不在,這場家務官司也就更沒有標準答案了。
魯迅搬離八道灣后,臨時住到了磚塔胡同的61號院,一個小院子的三間北房里,雖然只住了不到一年,仍然寫了很多東西,包括《祝?!?。
魯迅在北京的第四處也是最后一處故居就是位于宮門口西三條21號的現(xiàn)北京魯迅博物館。這是當年魯迅花了八百塊大洋買的一個小院子,魯迅親自畫圖設計,院子雖小卻很利落,如今還保留著三株當年種的丁香樹,后院水井廁所一應俱全。魯迅去上海后母親和原配朱安一直在此生活直至去世。
十四年間魯迅在北京留下了很多足跡,但最值得一看的還是西三條這里,包括生前的家居陳設、生活用品都是按照原樣布置。后建的魯迅博物館更是收集了大量的照片實物,對魯迅一生做了一個完整的展示。無論風云變幻,魯迅當?shù)蒙蟼ゴ蠖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