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銀枝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是教師、教科書編者、學生和課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闭Z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往往取決于對話過程的有效程度。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對話?我將從“有效的師本對話,奠定教學基礎;有效的生本對話,內化語言材料;有效的師生對話,開啟學生智慧;有效的生生對話,碰撞智慧火花”這幾方面入手,讓有效對話真正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關鍵詞:有效對話;高效;小學語文課堂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對話,具體指:一是教師與文本的對話,這是教師教學的基礎;二是學生與文本教材的對話,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欣賞和批判;三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是師生雙方敞開心靈、人格對等的精神交流;四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自我的對話,是學生之間的相互啟迪和欣賞,是自我認識的不斷提高,是對自己的不斷超越。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往往取決于對話過程的有效性。那么怎樣實現(xiàn)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有效對話,使有效對話真正進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呢?下面就結合“佛山名師課堂觀摩研討會”和“小學語文聚焦常態(tài)課優(yōu)秀課例展示”活動,談談自己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有效的師本對話,奠定教學基礎
所謂的“師本對話”是指“老師與作者之間的對話”。在對話中,教師應積極探索“筆者的筆法特點,寫作思路和表達感受”。
首先,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教學功能。教師接受過正規(guī)的教學培訓,有著相當豐富的文學積淀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對各種流派的特點有了相當?shù)牧私?。但是,盡管如此,沒有一位老師說他可以依靠自己的理解來弄懂文章的所有細節(jié)。教師仍然需要教具的幫助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除了對文章思想內容進行分析和解讀文本結構外,教學參考也直接指出了文中的關鍵詞和表達方式,還指出了文本各部分與需要注意的建議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這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突破點,是教師教學的基礎,也是促進學生,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對話的基礎。
如在本周佛山名師課堂觀摩研討會上,趙志祥老師上的“童謠童趣”——《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課中,趙老師從一個簡單的識字課《傳統(tǒng)節(jié)日》讀出了作者的設計意圖,課前搜集了大量有趣的童謠,課堂上通過拍手讀、跺腳讀、拍桌子讀,配合節(jié)奏眼神等等多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到,童謠也如人一樣,有“腳”,叫“韻腳”。在課堂的最后又讓學生根據(jù)課堂實際編童謠:
唱童謠
一個深圳_________,一群佛山_________,
老頭晃著_________,小孩跺著_________,
_________子,_________子,
唱_________, 找樂子。
于是,趙老師和學生編寫了這樣一首有趣的童謠:
唱童謠
一位深圳老頭子,一群佛山小孩子,
老人晃著腦瓜子,小孩蹲跺著腳瓜子。
老頭子,小孩子,
唱童謠,找樂子。
這么有趣的課堂,還得歸功于趙老師備足了文本,查閱了大量與課堂有關的資料。有了師本對話做基礎,課堂上老師就能有的放矢,從課文入手,到春節(jié),再到社會,最后編童謠,整節(jié)課一氣呵成,妙趣橫生。
二、有效的生本對話,內化語言材料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教學的中心?!痹谡n堂上,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與課文交談,也就是通過獨立的閱讀練習。與文本的作者互動以內化文本的語言材料及其豐富的內涵并學習閱讀。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我們應該先仔細閱讀文本,除了閱讀正確、流利之外,還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只有熟悉課文,并有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學生才能與同學和老師進行對話。如在從化區(qū)“聚焦常態(tài)課堂,小學語文優(yōu)秀課例展示”活動中,鄺燕霞老師上的《西游記》課外匯報課,在“談談《西游記》的人物形象特點”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能通過課前大量的閱讀文本,才能深挖人物特點,在匯報時才能各抒己見:
生1:我覺得孫悟空是個神通廣大的人,我是從“孫悟空向海龍王‘借定海神針”“大鬧天宮”等部分看出來的,由此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很多事情他都懂,辦事效率很高。
生2:我覺得孫悟空是個嫉惡如仇的人,我是從“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部分看出來的,由此我想到了我們身邊的一個朋友,他也是這樣一個人。
生3:我覺得豬八戒是個迷戀女色的人,我是從“豬八戒高老莊娶親”“蜘蛛精色誘豬八戒”等地方看出來的,由此我想到了做人不能像豬八戒一樣貪圖女色,要做個正直的人。
生4:我覺得沙和尚是個吃苦耐勞的人,我是從沙和尚每次出現(xiàn)都是挑著擔子,總是做最苦最累的活看出來的,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名言“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如果單靠老師的講解只能讓學生一知半解,但通過學生自己的閱讀,與文本對話,卻能讓他有所感悟,也賦予了作品生命力。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文本,內化語言,消化和吸收文本,并最終將其增加到自己的閱讀儲備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見解。
三、有效的師生對話,開啟學生的智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在長期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對話是以教師要求學生回答的形式為基礎的,教師具有權威性,學生服從性強,師生之間有明確的主從關系。但是,真正的師生對話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而且,真正的師生對話不僅有傳統(tǒng)的問答,還有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提問。
在有效的對話中,教科書是對話的資源,而學生才是主體,學生的發(fā)展才是中心。在對話中,教師仍然是“平等對話的引導者”,這意味著只有教師在課堂中組織,點撥和指導才能促進學生的有效對話,才能構建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對于文章的精彩部分,教師應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和細讀語言的微妙之處。對于不明白的學生,教師應引導和鼓勵他們。對于有精彩演講和獨到見解的學生,教師應作精辟的點評,讓學生的認識能夠延伸開去。還是在趙志祥老師上的“童謠童趣”《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課中,趙老師抓住文中“春節(jié)到,人歡笑,貼窗花,放鞭炮”一句設計了一個師生對話場景。
師:過年為什么要貼窗花?
生:這樣有新年氣氛。
師:那可以貼其他東西呀,為什么偏偏貼窗花?
生:因為窗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工藝,不貼窗花,這個傳統(tǒng)工藝就失傳了。
生:真是憂國憂民的好孩子,那你知道最初的窗花是什么樣子的嗎?
(師示“重明鳥”圖,告訴學生這就是“重明鳥”,并講重明鳥的故事)
師:重明鳥打敗怪獸以后飛走了,人們擔心怪獸會再出現(xiàn),那他們會想到什么辦法呢?
生:把重明鳥畫出來做成窗花。
師:是的,多聰明的人們啊!后來慢慢地,窗花的樣式越來越多,有什么樣子的?
生:有老鼠、公雞、小狗……
(師出示十二生肖)
師:看,這是什么呀?
生:這是十二生肖。
師:你在哪知道的?
生:在語文園地里學過。
師:是啊,我們學課文要從這想到那,再從那想到這;從課內想到課外,再從課外想到課內。這樣學習才是最有效果的。
這番圍繞文本的對話,通過師生對話對過年習俗的描繪,讓學生理解窗花的來歷,由此感悟到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再上升到學習方法的指導。在這個片段中,由于教師的適時點撥和指導,學生可以在對話中提高對文本的理解。受到思想啟發(fā),這樣的對話開啟了學生的智慧,學生的學習方法得到指引,提高了學生的認識。
四、有效的生生對話,碰撞智慧火花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對話是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完成的。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還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學生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不僅要說出自己思考的結果,還要經常說服他的同伴,解釋思考的過程,方法和策略。雖然合作溝通的內容應該有一定的難度和一定的挑戰(zhàn),但學生會在這個說服和解釋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還是在鄺老師上的《西游記》課外閱讀匯報課上,在分享閱讀樂趣環(huán)節(jié)中,鄺老師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分享閱讀的樂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摘一摘”、“唱一唱”、“演一演”、“畫一畫”等形式進行匯報,其中一個小組是用唱一唱的形式唱“豬八戒”,唱后,小組長問:請問同學們從我們的演唱中聽出了什么?生馬上回答:“我聽出了豬八戒好吃懶做?!薄拔衣牫隽素i八戒貪戀女色?!薄钟幸粋€組用演一演的方式表演“三打白骨精”,表演后問:請問同學們從我們的表演中看出了什么?生各抒己見:“我看出了孫悟空武藝高強”“我看出了唐僧心地善良”“我看出了孫悟空嫉惡如仇”……整個過程中就是由學生自主匯報交流,這樣有效的生生對話,更能讓學生的知識與經驗得到互補,共同進步。
熱鬧的課堂不一定會是有效的對話,但有效的對話卻往往駐足于熱鬧的課堂。讓我們努力搭建有效的師本對話、生本對話、師生對話和學生之間的對話,讓有效的對話真正進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19,22.
[2]對話中的傾聽.http://www.docin.com/p-243708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