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婉琳 廣西師范學院
政治權利又稱參政權或政治參加的權利、民主權利,是人們參與政治活動的一切權利和自由的總稱。根據(jù)憲法 、法律的規(guī)定公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權利。在中國,政治權利的內容是: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等權利;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擔任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
政治權利定義為參與國家公共政策的制定與推行的行為可能。綜合政治,政治權利以及憲法的因素,并結合我國實際,在我國可以將政治權利的內涵局限在選舉權與被選舉權范圍內。公民以積極方式自主地決定與國家權力產生交融的,且僅與政治相關聯(lián)的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除去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外,涉及國家權力產生及行使的權利還有民主管理和自主經(jīng)營權。如憲法第16條規(guī)定:“國有企業(yè)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有權自主經(jīng)營。國有企業(yè)依照法律規(guī)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實行民主管理”。
在此,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政治生活的進步,權力與權利的交鋒不斷演變,政治權利的外延也發(fā)生著變化?!稇椃ā返?5條規(guī)定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和第 41 條規(guī)定的監(jiān)督權,并不是政治權利的范疇。
憲法文本中所指明的政治權利與中國法律體系下其他法律規(guī)定中公民的政治權利范圍存在著不一致,在刑法中表現(xiàn)的最為明顯。我國現(xiàn)行刑法第54條明確規(guī)定:“剝奪政治權利是剝奪下列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擔任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刑法和憲法關于“政治權利”的規(guī)定并不沖突。憲法僅僅明確了部分政治權利,刑法將其所明確的政治權利加以限制,并根據(jù)社會危害性,對其他與政治相關的權利也加以限制。從法理上看,刑法剝奪政治權利實際上是對公民“公權利”的剝奪,也就相當于國外刑法中的“褫奪公權”。在新的歷史環(huán)境下,剝奪政治權利刑種設置是否科學,是否能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是否合理。
第一,“剝奪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以下簡稱“六大權利”)”之規(guī)定應取消。
從權利的性質上來看,在當今社會,言論、出版等六大權利并不僅僅服務于政治領域。以出版自由權為例,刑法立法本意是禁止犯罪分子通過出版書籍等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但我們也應看到,對出版自由的絕對禁止,使得犯罪分子在服刑期喪失了發(fā)表有利于人類發(fā)展言論等機會。我們可以對犯罪分子出版的書物等進行更嚴格的審核,但不應剝奪其出版的權利。同理,對于六大權利的限制,不應作為剝奪政治權利的一項內容,使之成為犯罪分子的事先的絕對化禁止刑施行。對于言論和思想的控制,應“疏通”而非“截堵”。糾正錯誤的最好方式就是讓思想的市場流動起來,讓言論與言論較量,讓理性去喚起理性。因此,對六大權利的剝奪沒有必要。
第二,擔任職務的權利指向不明且有待于改革。
首先,此刑種中關于“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擔任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的規(guī)定是剝奪犯罪分子擔任相關職務的權利,但有待于進一步加以界定。其次,應增加對擔任民主黨派等參政議政的其他力量的職務限制。我國刑法的限制規(guī)定中,僅包括國家機關和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民主黨并不包含在這兩者的范圍之內。
隨著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公民參與政治的意識逐步覺醒,切實維護與保障公民“政治權利”的當代價值也日益凸顯。
政治權利是民主政治的基礎,保障公民的政治權利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政治權利代表著公民參與政治權能的可能性,是維護和實現(xiàn)人民當家做主的基礎。充分而與時俱進的政治權利能夠提高公民參與政治的積極性與自覺性,推動政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才能夠在更高的層次上對權力的運行加以提升,對權力的行使加以監(jiān)督;才能真正實現(xiàn)民主政治。
公民政治權利的有效行使有助于提升執(zhí)政能力,建設廉潔、高效政府。政治權利的充分行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政府的決策;也只有使公眾真正的參與到政治決策的過程中,才能夠使政府決策更多地體現(xiàn)公民的權利。
公民政治權利的正確表達能夠給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準確的信號,降低了政府由于信息不充分而帶來的決策失誤,使政府的公共政策更能夠符合公民生存發(fā)展的需要。在這一過程中,政治權利的行使者和國家權力的掌控者的各方利益都以兼顧,制定出的公共政策也更加貼近需要,更具有認可度,從而提高了公共政策實施的效率。
公民權利得到保障,自身利益得到維護的最佳方式,就是讓公民享有政治權利,在一定范圍內自己成為自己的主宰。公民通過行使自身的權利,表達自身愿望,維護自身利益;個人的利益得到保護,社會整體的利益也能夠得到良好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