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學明 綿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景:說好11點早點睡覺,明天好早起,躺床上后卻情不自禁的單手把玩手機,反復不斷下決心,再過10分鐘睡覺,N個決心之后,很輕松的就進入了明天,而拇指還仍在刷屏;說好要減肥,卻總是忍不住多夾一塊肉,說好一個月內要讀完一本書,結果書簽夾在了第三頁就再也沒動過,因為很多隨便的理由.
最近知乎上有個很火的話題:你認為最好的生活狀態(tài)是什么?
點贊數第一的回答是:自律.理由很簡單,自律的人能夠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這種"一切皆在掌控之中"的安全感,才能讓人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本屆世界杯小組賽冷門頻出,但看過的球迷都知道西班牙vs葡萄牙的那場比賽是讓人感覺酣暢淋漓的,尤其葡萄牙的的C羅更是以一己之力拯救了整個國家隊.接下來朋友圈就傳瘋了,除了傳C羅的帽子戲法外,還有就是他23歲的肉身(而他今年是33歲)以及他背后的高度自律;還有難忘的科比經典語錄:"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包括我們身邊,
等等這些讓我們強烈感觸到自律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共有優(yōu)秀品質.
那什么是自律,自律應該怎樣養(yǎng)成,從哈佛大學公開課《幸福課》中"養(yǎng)成良好習慣"部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自律的養(yǎng)成是有規(guī)律的.
通俗講就是一個人的意志力在一段時間是有限了.其實具體來講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不能同時進行多個事項的自律養(yǎng)成,就比如說我們對學生的生活、學習行為規(guī)范,要有選擇、有步驟的分段推進,不能貪多求全,讓學生處于高度緊張自律狀態(tài),違背科學的規(guī)律.比如對于自習,先讓學生學會獨立學習,不討論、不交流,做到靜;然后再教學生自習怎么安排,寫作業(yè)的具體要求.不能同時要求.另一方面,在執(zhí)行某個自律項目的過程中,盡量做好相關準備,快速啟動,減少非本項目的意志力消耗(也叫20秒規(guī)則),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肖恩曾在自己身上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通過一段時間養(yǎng)成每天彈吉他的習慣,結果失敗了.他總結道,實驗失敗的關鍵就在于啟動能量的"20秒".吉他被放在壁櫥里,既看不見,也觸摸不到.雖然壁櫥的距離并不遠,但從臥室走到壁櫥取出吉他這20秒的額外努力,卻成了他彈吉他的主要阻礙.曾努力用意志力克服這一障礙的他,只堅持了4天,能量就耗盡了.后來,他把原本放在壁櫥里的吉他取出來,花點錢買個吉他架子,把它放在臥室的正中間,使吉他變得觸手可及,彈吉他的習慣便如愿養(yǎng)成了. "20秒規(guī)則"的關鍵就在于,減少啟動時間,減少意志力的消耗.啟動一個積極習慣所花費的精力越少,習慣就越有可能堅持下去.比如,整理學習用具和歸類學習資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天說法的理論基礎來源于一位整形醫(yī)學專家馬爾茨博士.他發(fā)現(xiàn)對于截肢患者來說,手術后的頭21天中,他們往往不適應已經失去的身體部分,經常仍然能"感覺到"它的存在.而21天后,他們就不再無意識地要去"使用"它了,已經習慣了他們截肢后的狀態(tài).從馬爾茨博士發(fā)表了他的這個臨床發(fā)現(xiàn)以后,人們漸漸地認同了他的觀點.經過大量現(xiàn)實事例的驗證,絕大多數人可以用21天的時間打破或養(yǎng)成一種習慣.雖然過程可能經過了充滿信心的開始,讓人精疲力竭的堅持期,難熬的過渡期,但最終可以有志者事竟成.
根據我國成功學專家易發(fā)久研究,習慣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l一7天,此階段表現(xiàn)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因為你一不留意,你的壞情緒、壞毛病就會浮出水面,讓你又回到從前.你在提醒自己、要求自己的同時,也許會感到很不自然、很不舒服,然而,這種"不自然、不舒服"是正常的.
第二階段:7-21天左右.此階段表現(xiàn)為"刻意,自然",但還需要意識控制.經過一周的刻意要求,你已經覺得比較自然、比較舒服了,但你不可大意,一不留神,你的壞情緒、壞毛病還會再來破壞你,讓你回到從前.所以,你還要刻意提醒自己,要求自己.
第三階段:2l一90天,此階段表現(xiàn)為"不經意,自然",無需意識控制.這一階段是習慣的穩(wěn)定期,它會使新習慣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在這個階段,你已經不必刻意要求自己,它已經像你抬手看表一樣的自然了.
好習慣,壞習慣,均是如此,都是在不斷的重復中慢慢形成的.
任何一種行為只要不斷地重復,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同理,任何一種思想只要不斷地重復,也會成為一種習慣,進而影響潛意識,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我們的行為.
建立習慣階段需要靠自律,剛開始需要我們有意識自控,堅持,會感覺很不舒服,很艱辛,但一旦養(yǎng)成了習慣,保持習慣則容易得多.讓內心緊繃的堅持感只是一段時間,舊習慣越牢固,需要的堅持感就越久.形成了例行公事,會有很輕松的內心體驗;而隨著這樣諸多習慣的固化養(yǎng)成親身體驗,我想那一定會擁有越來越強大的自信,自信自己只要選擇了某個事情,就一定能做到,也一定能做好.
習慣養(yǎng)成點的選擇:桌面文化建設(桌上的書籍擺放要求,水杯的擺放等)、課前紀律(補充內容)、作業(yè)習慣等等一起進行《21天科學實驗》;其實通過這項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自律的養(yǎng)成其實就是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而習慣的養(yǎng)成是有規(guī)律的、有節(jié)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