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永秀
摘 要:如何讓孩子在我的課堂上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yǎng)對語文的熱愛?如何讓孩子在我的課堂得到正確的評價,做到學以致用?我覺得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可以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關(guān)鍵詞:一堂;小學語文課;四個;方面
教育學家說:“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那么我們應(yīng)該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如何讓孩子在我的課堂上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yǎng)對語文的熱愛?如何讓孩子在我的課堂得到正確的評價,做到學以致用?我覺得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可以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注重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苯虒W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例如《母親的呼喚》一課,以"母親的呼喚"為線索,寫了作者兒時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實,感人至深。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我設(shè)計了一段充滿激情的導語:“有一個人,你永遠占據(jù)在她心最柔軟的地方,她愿意用一生來愛你,這個人叫母親。讓我們深情地呼喚她的名字——母親。母親,多么熟悉的字眼,從小到大,母親給了我們無窮的關(guān)懷和疼愛,讓我們帶著感恩的心,再一次深情地呼喚——母親。隨著歲月的流逝,母親一天天變老,然而,永遠不變的是母親那一聲聲悠長而溫暖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母親的呼喚》這篇課文,再次感受一下母親的呼喚里包含的愛和暖?!焙喍痰囊欢卧挘_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正是基于對自己母親的熱愛,學生才漸漸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產(chǎn)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理解課文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以任務(wù)驅(qū)動學習,激活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qū)W習內(nèi)容。”一年多的語文教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驗。的確,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覺得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課堂上,教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每學習一篇新課文前,我都鼓勵學生盡可能地搜集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知識。上課時,同學們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nèi)還是課外,學生們都表現(xiàn)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引進生活的活水
于漪老師提出:“語文應(yīng)和生活相聯(lián)系,把語文學習擠到狹小的課堂里,擠到無窮無盡的練習中,學生幾乎不讀書不看報,與自然接觸少,與社會接觸少,學語文的源頭活水被堵塞,積淀儲存少得可憐,又怎能學好語文呢?”所以在教學中經(jīng)常引進生活的活水,運用多種課型,采取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可以充分調(diào)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教學以及自己短短的語文教學經(jīng)歷,特別是在整體批閱了學生的作文之后,我真正地意識到:小學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只有學生把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用到對周圍生活的觀察、品味、描寫中,才能真正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因此,我不斷鼓勵我的學生堅持觀察周圍的一切,要養(yǎng)成從生活中汲取養(yǎng)分的好習慣,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會演變成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豐富資源。
三、重視課堂評價與課堂生成
課堂評價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也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堂上,教師要積極營造一種健康和諧的教學氛圍,要讓學生敢問,敢說,敢討論,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氣氛。當然,要到這樣的理想狀態(tài),教師首先要巧妙地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比如,當學生回答不夠到位時,老師要巧妙地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并委婉地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更重要的是,老師要用引領(lǐng)、啟發(fā)性的語言,點撥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有所提升。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也不要一竿子打死,要巧妙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我們可以這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你的思考很有見地,相信會給其他同學帶來更深刻的思考”。老師這樣的評價,不但保護了起來回答問題的同學的自尊心,也更增強了其他同學的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教師才能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和諧的氛圍,學生才能任由思維的火花迸射,課堂教學才更容易有新的生成。
四、重視學以致用與日積月累
首先,語文的學習不能只是停留在課本這一個例子的內(nèi)容的理解于背誦中,要以此為例,舉一反三,比如,我在教學《最大的“書”》一課時,首先我引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感嘆號的加強語氣的用處,體會叔叔對于啟發(fā)孩子的和愛,接著,我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學生運用文中的句式,展開想象進行口語交際,學生既掌握了文中的對話,更進行了口語交際的訓練。因此,學生的語文能力在這樣的語文實踐中不斷鞏固,不斷提高。再者,語文學習要靠平時的積累,使這些一點一滴地滲入心中,逐漸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東西。特別是把一些優(yōu)美的語段摘抄,鑒賞,久而久之,積累的東西多了,它們就會反反復復在腦中縈回激蕩,進而形成蓄勢待發(fā)的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