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倫
它們都順著風向走
黑夜里的許多天燈,順著風向走
走著走著就成了孤燈
黑夜里的許多草,順著風向走
走著走著就成了殘葉
黑夜里的許多旋律,順著風向走
走著走著就成了余音
他們都順著風向走,而我不能
風向所指,是熄滅,是枯死,是默哀
我逆風而走,便是走向光源
走向草根,走向聲帶
便是,走向大風的子宮
仿佛聽到神在說:孩子,起風了
(選自本刊2018年第3期“江南風度”欄目)
蘆葦岸品讀:
這首詩歌有別致的結構特色和強烈的生命意味,亦有獨具慧心的情緒化表達,感染力極強,詩人入事的態(tài)度堅決,文本力度漸次增大,詩對當下生活與人性心態(tài),透析精準,筆鋒敏銳,語言干練。“逆風”是此詩的“百會穴”,也是詩意轉(zhuǎn)折的“奇點”。上下兩節(jié)的詩意,在兩個向度上展開,背道而馳又互為背景,這“趣”本身就是詩的智慧,暗含方法論的機巧。第一節(jié),順風走,是孤燈、殘葉、余音。這三個“窄”的意象,暗示從眾的最終結局,與之對應是:熄滅、枯死、默哀?;疑?、負面情緒……反正不是什么好事。第二節(jié),反向推因索果,逆風走,是走向光源、草根、聲帶、子宮,這些闊大意象都是生命力的,生成性的,生機勃勃的。詩中的“他們”的順風與“我(孩子)”的逆風,表明詩人對“不走尋常路”的義無反顧,對精神高潔與靈魂脫俗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