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藍 鄭華勇
摘 要:當今社會有這樣的一個共識: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希望,教師是教育振興的希望。傳統的教師角色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教師角色被注入了新的內涵。根據多年來的從教經驗,對教師如何扮演好市場經濟氛圍下的角色有了一定的思考。
關鍵詞:市場經濟;教師角色;內涵
一、看重自身,不自輕自哀
市場經濟讓全中國顯得生機勃勃,各行各業(yè)人物,就算不具備很高的學識,只要敢拼敢干,成功者不勝枚舉。在這樣的形勢下,教師卻仍是一介布衣,兩袖清風,這個職業(yè)反而顯得沒有希望和前途。有的教師困惑了,懷疑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的神圣性,工作中無精打采,生活中自輕自哀,抬不起頭。
“不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就怕自己看不起自己?!鄙頌榻處?,雖然物質上清苦些,生活上簡單一些,但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內心強大的人不需要披金戴銀、一擲千金也可以很幸福。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有些職業(yè)是這樣高尚,以至于一個人如果是為了金錢而從事這些職業(yè)的話,就不配這些職業(yè)。軍人、教師就是這樣的職業(yè)?!鄙钤谥R的海洋里,生活在孩子們的笑聲中的我們,不需要發(fā)出悲嘆。用自己的言行熏陶學生,用自己的智慧引導學生,使他們走上成功之路是無比幸福的事。
在“科教興國”的今天,人們越來越推崇名師、學者、教育專家,教師這個職業(yè)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每次外出講學,都能激起一陣改革熱潮,他的光環(huán)比起其他領域的名人一點也不遜色。所以,身為教育者、靈魂工程師,我們沒有理由自輕自哀。
二、注重學習,活泉方活用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誰要是沒有發(fā)展、培養(yǎng)和教育好自己,就不能發(fā)展、培養(yǎng)和教育好別人?!苯處熓侵R授予者,職業(yè)的使命要求他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還要經常充實自己。只有學而不厭的老師才能培養(yǎng)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有的教師覺得中小學的知識淺顯易懂,以為自己大學畢業(yè),從事中小學教育“小菜一碟”。于是躺在文憑上睡覺,一本教參護身,上課照本宣科、人云亦云,下課吃喝玩樂、不亦樂乎。殊不知學習最大的敵人是驕傲自滿,這樣的教師遲早要被淘汰。
好教師應當具備以下三個基本素質:知識體系、智能結構、見識能力。所謂知識體系,是指除了具有相應學科的專業(yè)知識外,還應具備其他領域中與其相關的背景知識。語文教師不能對政、史、地等人文知識一無所知,數學教師也不能沒有理、化、生等方面的科學素養(yǎng)。智能結構指自學能力、觀察能力、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等。擁有合理的智能結構的教師,往往能發(fā)揮自身所長,抓住要解決問題的關鍵,啟發(fā)、引導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教學效果大大提升,學生也將終生受益。見識能力是指運用知識和智能把握事物發(fā)展方向、預測未來的綜合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把過去、現在和未來先后引入課堂,讓學生認識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預知方向,也能讓教學內容更加深入人心。
以上的三個基本素質,要求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拓展自身學習領域,涉獵其他與本學科教學無關的前沿知識。同時,要向社會學習,向前輩學習,練就過硬的教學本領。
三、尊重學生,師生要平等
以往的師生關系中,教師處于絕對權威的位置。但近年來教育制度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不適應、媒體的影響和作用、少兒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以及教師對自己角色定位得不當,使教師這一角色權威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曾經有社會學家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500名學生做過調查,問卷中學生選擇最多的答案是“師生平等”“師生民主”。由此可見,學生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無比渴求。建構新模式的師生關系,轉變教師傳統角色,是當今教育現實的需求,最終學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當然,“尊重”不等于“遷就”。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在成長過程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小毛病壞習慣是非常正常的。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及時糾正,切不可熟視無睹,甚至姑息遷就。
“尊重”更加體現在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坦誠、磊落的胸懷。面對犯錯的學生,任何激烈的語言辱罵和體罰都不恰當。必要時可以在學生面前勇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和失誤,歡迎學生超過自己。威望并不一定要把自己端得高高的才能獲得,適當地示弱和認錯也能讓學生信服。
一個成功的教師,能夠把賞識教育和懲戒教育結合運用得游刃有余。賞識教育,是教師頷首于學生的一隅之見,贊許于學生的一得之識、一技之長,它可以強化學生自信、自愛、自尊和自強的信念。懲戒教育,重在“戒”,不在“懲”。斥責學生所犯的“事”,而不在學生這個“人”。恰當的懲戒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完善學生的自我形象。
總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氛圍下的教師,應該看重自身,經常學習,尊重學生,應該是“手握創(chuàng)造性思維金鑰匙的指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