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夕夢
摘 要 淺析融媒體發(fā)展階段新聞評論類節(jié)目和主持人面臨的挑戰(zhàn),新聞評論類主持人的個性化表達方式以及主持人個性化表達當前需要注意的問題,從而探討新聞評論類主持人的個性化表達的規(guī)律。
關鍵詞 新聞評論;主持人;個性化;融媒體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1-0028-02
1 融媒體發(fā)展階段新聞評論類節(jié)目和主持人面臨的挑戰(zhàn)
隨著移動網絡的發(fā)展,融媒體的形成,在融媒體發(fā)展階段,新聞評論類節(jié)目和主持人面臨了很多新的挑戰(zhàn),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融媒體背景下,獨家新聞越來越難被挖掘,傳統(tǒng)媒體在新聞報道中逐漸不占優(yōu)勢,因此,主持人對新聞獨到的評論和見解在節(jié)目中就顯得至關重要,在新聞評論類節(jié)目中,主持人的個性化表達是提高節(jié)目競爭力和增強節(jié)目新聞傳播價值的有效途徑,足以成為節(jié)目的獨家招牌,也決定著節(jié)目播報質量的好壞。
其次,在融媒體背景下,信息的傳播渠道日益增多,主流媒體的單向傳播不再被受眾接受。隨著移動網絡的廣泛覆蓋,讓人人都有了發(fā)聲的機會,新聞的傳播逐漸成為了受眾與媒體之間的雙向表達,在傳播過程中媒體起到的是整合信息的作用,在人人皆可發(fā)聲的環(huán)境下,主流媒體需要做到站在置高點評論同時,用貼近群眾的,而不是說教式的語言來傳遞信息,因此,新聞評論類主持人除了傳播新聞之外,還要帶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去評論新聞。
2 新聞評論類主持人的個性化表達方式
新聞評論是有價值的新聞和與之相對應的各界評論的總稱,因此,主持人在做新聞評論類節(jié)目時,要具備播報和評論兩種能力。而且在融媒體背景下,主流媒體中主持人同質化和邊緣化越來越明顯,個性化表達成為一個主持人的獨家本領,新聞評論類主持人尤甚。那么主持人形成個性化表達有很多種方法,筆者認為在主持人的聲音技巧和實踐中有以下幾種方法。
2.1 聲音的個性化
聲音的塑造對于播音員主持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元素之一,新聞評論類主持人也不例外。在大部分新聞評論類主持人中,吐字發(fā)音相比傳統(tǒng)播音員較為遜色,但是其聲音面貌與語言特色更具有個性化。例如主持人白巖松,他在新聞評論時的吐字發(fā)音并不占優(yōu)勢,但是他的聲音和語言語勢獨具特色,所以才更具個性化色彩;河北電視臺主持人建樓的語言也并非字正腔圓,但是語勢卻很有特點,態(tài)度鮮明,也正因為他的語言不是那么字正腔圓,他的聲音和語言才顯得更加接地氣,更具個性化色彩,新聞評論更加有貼近性。
2.2 語言模式的個性化
語言模式是主持人表達方式的體現(xiàn),主持人的語言模式在一些程度上代表著主持人的主持特點和性格特點,例如白巖松在今年俄羅斯世界杯期間的報道“金句頻出”,那一句“本次世界杯除了中國足球沒去,其他都去了”,就非常具有個性色彩,這種話語引起了網絡上的大規(guī)模轉發(fā)。
新聞評論類主持人也是如此,楊悅在《說天下》中的語言模式就是通俗、直抒胸臆、輕松且具有人文關懷,在說新聞和評論新聞時,語言模式的轉換不是很明顯,都是以直觀角度、具有對象感的方式進行節(jié)目主持的,而且此節(jié)目的播出方式為對播,在三角交流的溝通方式中,主持人與受眾的互動性更加強烈;而在《焦點訪談》和《新聞1+1》這類單播的新聞評論類節(jié)目中,主持人的語言模式更加嚴謹、嚴肅,如白巖松在《新聞1+1》中對新聞的敘述及評論都是較為嚴謹?shù)?,而且具有一定的話語權。
2.3 評論模式的個性化
近年來,在融媒體的影響下,新聞評論類節(jié)目改變了以講述新聞事件為主新聞評論為輻這一現(xiàn)象,隨著這種改變,新聞評論類主持人的評論模式也越來趨向于個性化發(fā)展。例如河北電臺的主持人建樓,在評說“食堂大媽洗菜盆里洗鞋,女孩怒罵其身份地位就配在食堂打飯”這件新聞時,大部分人看到這條新聞以后是不贊同女孩的言行的,而建樓卻反其道而行之,他說食堂大媽的做法確實沒有素質,自己的行為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女孩只不過是把事實說出來而已。這種說法獲得了受眾的認可。
他在新聞評論時就會融入個人體驗的親身經歷,以個人的角度去評論社會新聞事件,而且會多角度或者用逆向思維去剖析新聞事件的可觀性,并以講故事、舉例的方式來說出評論的語言,引導受眾對于新聞事件的輿論和看法。這也是諸多優(yōu)秀新聞評論類主持人所具有的特質之一,因此,評論模式的個性化也是一個新聞評論類主持人的個性化表達形成的條件之一。
3 個性化表達當前需要注意的問題
個性化表達對于新聞評論類主持人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分寸,把握好度,筆者認為新聞評論類主持人在新聞評論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3.1 新聞評論要有度
對于新聞評論類節(jié)目來說,評論的“度”是一把雙刃劍,在評論新聞時,尤其是社會新聞,主持人的言論要有態(tài)度,且態(tài)度不宜不偏不倚,要有鮮明的個性化看法與觀點,才能起到引導受眾輿論的作用。
但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新聞評論類主持人所傳播的信息對受眾是有引導性的,所以主持人的語言不能過于偏激,如何讓新聞評論態(tài)度鮮明又不失分寸是一個好的新聞評論類主持人所具備的必要條件。以主持人建樓為例,他就是一個態(tài)度十分鮮明的新聞評論類主持人,他在節(jié)目《建樓開講》里評論一些負面新聞時,批判性的語言較多,但是在筆者與建樓的座談會中,建樓提到:“新聞評論具有風險性,要有度?!彼灾鞒秩私堑恼Z言也具有一定的建設性。因此,新聞評論類主持人都要有言語上的“度”,這個“度”不僅僅是對節(jié)目的保護,也是一個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心的體現(xiàn)。
3.2 新聞評論在時間上要有度
新聞評論類主持人除了要注意評論的力度以外,還要注意新聞評論時間上的度。在事件剛剛發(fā)生時,大部分新聞人會第一時間去搶新聞的版權、發(fā)言權,占據(jù)時間優(yōu)勢來制作節(jié)目,作為一個新聞評論類主持人,調查新聞以及報道新聞要時刻保持新聞的新鮮度,秉持著一個“快一度”追蹤報道新聞的態(tài)度去做節(jié)目。
但在如今融媒體的背景下,諸多新聞尤其是社會新聞在各個新媒體的曝光速度過快,但對事件的報道并不是十分準確,因此把握新聞評論在時間上的度很重要,所以作為新聞人,制作新聞節(jié)目時也需要“慢一度”,因為有時候事件可能會發(fā)生反轉,等到事件完全調查清楚,新聞評論才能更好的引導輿論。例如2017年的“紅黃藍”事件,很多媒體在做出結論性的評論后,事情又發(fā)生了反轉,導致輿論導向發(fā)生改變,讓受眾和媒體都猝不及防。因此,新聞評論類主持人需要注意的是新聞事件的完整性,等事件的結果確定后再去做出結論性的評價。
3.3 新聞評論要集思廣益,也要有自己的看法
在融媒體背景下,新聞事件一經出現(xiàn),就會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新媒體對新聞事件的報道方式以及評論方式更是花樣百出,而且報道時間往往也是搶先傳統(tǒng)媒體一步。因此,新聞評論類主持人對新聞事件的想法和態(tài)度固然重要,但在這個雙向傳播的融媒體時代,單一的思想傳達不再被大眾所接受,所以新聞評論類主持人應利用各種新媒體平臺,多觀察和理解群眾的意見,集思廣益后,再加上自己的看法去為群眾發(fā)聲,這樣會讓節(jié)目既充滿了人文關懷,又具有獨特性。
4 結論
在融媒體背景下,新聞評論類主持人,尤其是社會新聞評論主持人需要注意聲音、語言、評論模式的個性化;并且在評論時要集思廣益,再綜合大眾的意見總結出自己的看法,為群眾發(fā)聲,并且時刻注意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個人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具有個性化表達的新聞評論主持人。
參考文獻
[1]李菲,李艷.淺析新聞評論型主持人的個性化邏輯表達[J].戲劇之家,2015(6):179.
[2]胡鑫.論新聞評論型主持人的個性化表達[J].新聞研究導刊,2014,5(8):60.
[3]蔣忠文,孫曼曼.廣播新聞評論節(jié)目主持人的分寸把握[J].視聽縱橫,2010(6):105-106.
[4]胡雪.論新聞評論主持人的素質[J].視聽縱橫,2005(6):105-106.
[5]易睿佳.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評論類節(jié)目的優(yōu)化——以鳳凰衛(wèi)視《全媒體大開講》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5,6(15):49,114.
[6]張丁.敬一丹電視新聞評論主持語言表達特點——以《焦點訪談》為例[J].語言文字應用,2012(3):67-73.
[7]班業(yè)松.試述我國當前電視新聞評論節(jié)目的現(xiàn)狀和趨勢[J].傳播力研究,2017,1(10):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