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琪瑞
摘 要:辣椒分為辛辣味重的尖椒和含辣味輕的青椒2種。本文就辣椒栽培與病蟲防治進行簡單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辣椒栽培;病蟲防治
中圖分類號:S64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063
1 生物學特征
辣椒苗期要求較高溫度,白天27~30℃,夜間18~20℃比較合適,超過30℃或低于15℃對莖葉生長和花芽分化不利。開花結果初期適溫白天20~25℃,夜間15~20℃,低于10℃難以開花授粉,高于35℃則花芽分化不良或柱頭干枯不能授精,造成落花。結果盛期,以白天25~28℃,夜間15~16℃為宜。根系生長適溫16~26℃。對光照適應性較強,對水分要求嚴格,喜歡見干見濕的土壤,空氣濕度以60%~80%為宜。對氮、磷、鉀要求較高,以1:0.5:1為良好搭配比。
2 品種
尖椒:晉椒6號、晉椒22號、晉尖椒3號、航椒5號;青椒:中椒2號、中椒4號、羊角椒、韓國綠寶星青椒等。
3 育苗、定植
辣椒一般每50g種子約8000粒,每667m2播量125~150g。浸種催芽:55℃水浸種15min,水溫降至30℃后再浸泡12~24h。撈出后用10%磷酸三鈉浸泡20min,清水清洗后在20~30℃條件下催芽,4~5d發(fā)芽。營養(yǎng)土或苗床澆足水后,于1月中下旬在棚室撒種覆土1.5~2cm,隨即蓋好薄膜。50%種子露土揭膜,這樣有利于保濕。苗床的管理以白天25~28℃,夜間15~17℃為宜,同時予以疏苗,避免苗擠形成高腳弱苗。移栽前7~8d進行煉苗,白天可降至20℃,夜間12℃,不宜低于10℃。
大棚一般于3月10—20號定植,按寬行60cm,窄行40cm起垅,垅高20~25cm,單株株距28~30cm,雙株株距40cm,每667m2留苗4500~6700株。播前2~3d澆足底墑水,以達垅面平整,定植后及時澆水,隨之蓋地膜。
4 田間管理
定植后為促進緩苗,棚內(nèi)要保持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中午溫度可保持20~28℃,夜間15~20℃。可根據(jù)苗情、墑情,棚膜下澆水1~2次。開始開花結果后,一般土表會發(fā)白,實施勤澆輕澆水。過度干旱,突然澆水會發(fā)生落花落果和落葉,所以應做到既滿足植株用水又疏松通氣,使土壤經(jīng)常保持濕潤狀態(tài),這樣辣椒才能正常生長。辣椒幼苗期需肥量不大,主要集中在結果期,辣椒是邊采摘,邊開花,邊膨大。枝葉陸續(xù)生長,所以結果期是追肥的關鍵,每667m2可隨水澆灌20桶熟大糞或分次追膨果金油10~12kg,氮磷鉀復合肥15~20kg,鉀寶4~6kg等。一般2~3水追1次肥。也可葉面噴打磷酸二氫鉀、氨基酸鈣、稀土微肥、蔬菜靈等微量激素。
5 防治落花落果
青椒、尖椒的落葉、落花、落果又稱三落病,是常年露地與棚、室生產(chǎn)的重要問題,其原因有7種。選用的品種不對路;棚室的溫度較低或地溫低于18℃,根系的生理機能下降,8℃時根系停止生長;氣溫低于15℃,雖然能夠開展,但花藥不能散粉,易發(fā)生三落現(xiàn)象;氣溫過高,超過35℃或地溫高于30℃,不能受粉或根系受到傷害而落花;生長期間有較長時間的連陰雨,光照不足,植株徒長,導致三落;營養(yǎng)失調(diào),缺磷鈣硼等營養(yǎng)元素,加之辣椒根系淺,主要分布在5~15cm表土層中,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受阻;病蟲的危害,如病毒病、葉斑病、瘡痂病、白粉虱、煙青蟲等危害,導致落葉。肥害,尤其是施用了未腐熟雞糞或施肥不勻,根系腐爛或燒根,養(yǎng)分不能正常供應形成三落。
防治方法:選用優(yōu)良雜交種;合理調(diào)節(jié)棚溫,地溫應不低于10℃,棚溫不超過35℃,最好控制在20~30℃;配方施肥,及時追肥和葉面噴肥,重視全量肥料的使用;及時防治病毒等病害;可噴打防落素6000~8000倍,涂花的有25~30mL/1000g坐果靈等激素,可以達到?;ū9贿m時采摘,保持植株養(yǎng)分均衡供應。
6 病害防治
6.1 疫病
苗期出現(xiàn)莖基部軟腐猝倒;葉片發(fā)生近圓形病斑,直徑2~3cm,邊緣黃綠色,中央暗褐色。果實染病始于蒂部,初生暗綠色水浸狀,迅速變褐軟腐,濕度大時表面長出白色霉層,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后出現(xiàn)環(huán)繞表皮擴展的褐色條斑,病部以上枝葉迅速凋萎。病菌在土壤、病殘體、種子越冬、借雨水傳播。發(fā)病溫度8~38℃,適溫25~30℃。一般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易于該病的流行,發(fā)病周期短,流行速度快。積水、密度大、通風不良時發(fā)病重。防治方法用根菌凈、地菌凈處理土壤。預防和防治可選用:50%甲霜銅800倍、64%殺毒礬500倍、70%乙磷鋁錳鋅500倍、霜疫嗎啉600倍、多??司`800倍。
6.2 葉霉病
主要危害葉片,葉面上初現(xiàn)淺黃色不規(guī)則褪綠斑,葉背背面初生白色霉層,不久變?yōu)榛液稚梁诤稚q狀霉。隨病情擴展,葉片由下而上變成花斑,嚴重時變黃變枯。病菌發(fā)病溫度9~34℃,最適宜溫度為20~25℃,氣溫22℃左右,相對濕度高于90%,利于病菌繁殖,故發(fā)病重。一般發(fā)病到流行需15d時間,連陰雨天氣棚室通風不良、濕度大、光照弱,葉霉病發(fā)展迅速。防治放大是棚室常通風,降低室內(nèi)濕度。噴打殺菌劑可選用:40%抑霉威400倍、47%加瑞農(nóng)700~800倍、50%多霉清800倍、60%防霉寶600、葉霉靈600倍。7~10d 1次,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