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娟
(山西省腫瘤醫(yī)院呼吸一科 山西 太原 030013)
呼吸科纖維支氣管鏡介入的應用臨床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對患者的支氣管,肺等器官進行有效的檢查;但是由于在操作過程中患者會有不適感,造成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無法積極配合,對檢查結果等有影響,所以操作護理工作的開展非常重要[1]。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呼吸科支氣管鏡介入治療實施綜合護理臨床效果,研究開展實驗性研究,篩選2017年5月—2018年5月,篩選支氣管鏡介入治療的患者符合標準的94例為研究對象,將相關資料整理做如下的報道。
研究開展實驗性研究,篩選2017年5月—2018年5月,篩選支氣管鏡介入治療符合標準的94例為研究對象,將上述研究對象按照數(shù)字隨機法分成兩組,每組47例;研究組篩選研究對象年齡分布最小20歲,最大74歲,中位(59.11±4.82)歲;男性占25例,女性占22例。參照組篩選研究對象年齡分布最小21歲,最大75歲,中位(59.11±4.82)歲;中位(59.62±4.17)歲;男性占24例,女性占23例。兩組基本資料收集整理比較差異較小,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簽字同意。
兩組患者均接受支氣管鏡介入檢查治療,符合相關標準。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指導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工作,操作中告知患者配合方式,結束后叮囑患者注意事項等。
研究組開展綜合護理,具體操作如下:(1)術前護理:護理人員操作前對做好術前檢查及護理工作,對患者病灶位置,基本信息等進行核對;對介入操作的流程,可能引起的不適,患者配合的重要性及方式詳細告知;對患者的疑問全面解答,疏導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緒,安撫患者,告知積極配合的重要性。(2)術中護理:介入操作中,護理人員一直陪護在旁邊,指導患者合適的體位,協(xié)助進行吸入性麻醉,支氣管鏡進入后由于聲門的刺激會出現(xiàn)惡心,咳嗽等刺激性反應,此時護理人員主動安撫患者并給患者適應的過程再進行下面的操作;同時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面色,唇色等各項體征全面監(jiān)測。(3)術后護理:操作結束后,及時采用無菌紗布對滲出物等進行擦拭,并叮囑患者側(cè)臥休息15分鐘左右,協(xié)助患者進行按摩,安撫等;注意觀察術后生命體征情況,無異常后將患者推回病房,給予患者鼓勵。
護理前后對患者開展心理評分調(diào)查并進行比較,并在出院前采用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對護理進行評價。
心理評分采用SAS(焦慮),SDS(抑郁)自評量表,評分0分到80分。50分以上為焦慮、抑郁狀態(tài)。
本次研究中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體現(xiàn),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中采用均差體現(xiàn),t值檢驗;統(tǒng)計軟件SPSS20.0,統(tǒng)計結果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入院初期心理狀態(tài)調(diào)查評分兩組比較差異較小,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實施護理后,兩組調(diào)查SAS,SDS評分較護理前均不同程度呈現(xiàn)下降,同時組間比較有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
表 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調(diào)查變化評分比較
研究組對護理評價滿意度判定為97.87%的滿意率,與參照組85.11%的滿意率評價比較有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纖維支氣管鏡介入是目前臨床針對呼吸科收治的患者一種有效的檢查和治療的方式,對患者病灶具有直觀的觀察,對病灶情況可以更好的判斷。但是由于纖維支氣管鏡介入治療患者的認知受限,對其操作是否有損傷等具有一定的擔心,所以操作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不配合,緊張焦慮等情緒,對檢查治療順利開展造成影響。
我科室針對臨床護理工作出現(xiàn)的問題,結合以往實際病例,并翻閱大量的文獻等情況下開展綜合護理;綜合護理開展更加順應目前醫(yī)療護理形式,從以往被動開展護理轉(zhuǎn)換為主動服務,主動接觸,積極為患者解決問題,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做好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的宣傳,使患者接受正確的指導和認知,可以在操作過程中積極配合,保證操作的順利進行;同時綜合護理的開展,與患者接觸更為密切,患者與護理人員建立良好的溝通,護患關系更加和諧,信任,對臨床各項工作順利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充分說明呼吸科支氣管鏡介入治療實施綜合護理大大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積極配合治療,護理評價滿意率高,利于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發(fā)展,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