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軍民融合過程知識產權轉化問題是軍民融合大戰(zhàn)略深入推進的工作重心?;谲娒袢诤线^程中知識產權管理與研究現狀,分析了當前我國軍民融合大戰(zhàn)略背景下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與矛盾,提出了未來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工作的重點與對策。
關鍵詞: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更加注重軍民融合,統(tǒng)籌推進軍民融合發(fā)展戰(zhàn)略,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fā)展格局。軍民融合過程知識產權轉化問題是軍民融合大戰(zhàn)略深入推進的工作重心。與一般的知識產權相比,軍民融合知識產權既具有“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又具有“國防相關”特征。當前我國軍民融合知識產權市場化剛剛起步,軍民融合工作中大量的知識產權停留在按照行政指令計劃轉化階段,或因國防知識產權保密制度的限制僅僅作為技術儲備,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過程出現的矛盾問題越來越凸顯。因此,結合當前我國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的研究現狀,針對我國軍民融合知識產權工作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分析我國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未來工作的重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的理論現狀
國外關于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轉化相關研究中,Nordhaus(1969)較早的研究了國防專利民用化過程的信息共享問題,認為通過國防專利信息及時的披露,使不同類型的國防專利技術達到社會福利最大化;Richard(1991)通過研究美國聯邦實驗室技術轉化的信息傳播和合作模式,提出了針對不同類型客戶選用不同技術轉移的信息共享和合作模式,該研究為美國國防科技成果的轉化提供了信息與技術共享合作參考;Lansiti(1995)在研究軍品市場的民用技術準入機制時認為,依賴公開的信息發(fā)布與軍民雙方的信息合作,可以防止民參軍過程的權力尋租;Bralni(2001)通過對美國國防科技成果民用化的組織結構、合作過程、分工職能等問題的研究,提出了軍民科技成果轉化信息共享的重要性,認為信息互動和及時溝通可以提高國防科技成果轉化的組織效率和合作收益;Comelli和Schankerman(2012)以軍民技術交易市場信息非對稱為基礎,提出了軍民技術轉化過程中的技術和信息共享二維矩陣,并指出不同的技術和信息共享條件下軍民兩用專利轉換的選擇模式。
國內的相關研究中,關于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的相關研究還比較少,梁瑞林(2013)等人研究了國防科技工業(yè)集團開展軍民融合知識產權的產權歸屬問題等問題,并基于國防科技工業(yè)集團下的軍轉民知識產權的內涵和主要特點進行了研究,并強調了以資產管理視角開展軍民融合知識產權管理的建議。劉希宋(2008)等人基于市場化運營理論視角,分析了軍民雙向轉化過程中知識產權市場化運營問題,并基于市場化運行機理分析了軍民融合知識產權管理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體系、軍民轉化平臺建設和知識產權評估體系。游光榮(2011)在相關的研究中對軍民融合過程的知識產權相關政策進行了梳理與解讀,并基于當前我國軍民融合大戰(zhàn)略背景下軍民技術相互轉化的現狀進行了調研分析,最后基于軍民創(chuàng)新系統(tǒng)視角分析了軍民融合知識產權的管理模式與對策。張凌和傅毓維(2013)在相關研究中重點探討了軍民融合過程知識產權的科技資源配置問題,并針對當前我國軍民融合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矛盾和現狀,分析了軍民融合過程知識產權管理的資源配置和優(yōu)化問題。
二、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缺乏政策支持
從當前我國軍民融合知識產權管理的現狀來看,軍民融合過程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仍然缺乏國家的政策支持。從當前軍民融合過程知識產權的轉化程度和市場化現狀來看,軍民融合過程中產生的知識產權往往以國防需要而進行技術保密,產生的國防專利等知識產權有特殊的技術保密要求。因此,軍民融合過程產生的知識產權要想真正走向市場,國家還需要不斷的完善國防知識產權領域的解密制度。此外,從軍民融合過程的知識產權申請情況來看,因涉及的知識產權歸屬復雜,民營企業(yè)在申請國防知識產權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申請程序復雜、缺乏國防知識產權轉化動力等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國家頂層制度設計與法規(guī)支持。
(二)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動力不足
軍民融合過程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缺乏動力。一方面,從軍轉民知識產權工作存在的問題來看,軍方企業(yè)服務于國家計劃需要的安排,屬于非營利性的機構,軍民融合過程產生的科研成果往往歸屬國防建設需要,缺乏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的動力,相關科研人員在知識產權轉化過程中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激勵,進而導致國防專利向民用領域轉化效率低的問題;另一方面,從民口企業(yè)來看,民口企業(yè)往往更加注重經濟利益,民口企業(yè)通過自主研發(fā)獲得的核心技術往往會受到自身利益的保護,知識產權作為民口企業(yè)的無形資產,是企業(yè)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核心體現,而軍民融合過程知識產權的轉化收益存在高風險和長周期特點。因此,軍民融合過程知識產權的權利利益缺失會加重民口企業(yè)需求短租收益的傾向。
(三)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缺乏信息共享
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轉化過程中存在的信息共享障礙主要體現在思想觀念缺失,“軍”和“民”知識產權雙向轉化的體制與機制障礙等問題。在思想觀念方面,從軍口企業(yè)來看,由于軍口企業(yè)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思想觀念相對封閉,不能及時掌握最新的科技發(fā)展動態(tài),沒有主動的學習地方先進企業(yè)的優(yōu)秀管理模式和先進的技術手段的意識。在體制機制方面,以軍品采購價格為例,作為體制內軍工企業(yè)一直享有隱性的價格補貼,軍方給出的產品采購價格普遍高出民用市場同類產品價格的數倍。這也為地方企業(yè)設置了較高的軍工產業(yè)進入壁壘,提高了地方企業(yè)的進入門檻和難度。因此,軍民融合過程中的價格信息不對稱、市場地位不對等的現實依然存在。在核心的知識產權方面,由于利益分配不均和不對等,軍民融合中軍口企業(yè)和民口企業(yè)很難開展深入的合作,都不愿意透露或公開自身核心技術信息。
三、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的工作重點
(一)要符合國家軍民融合深度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戰(zhàn)略要求
《國家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綱要》要求在深化軍民融合發(fā)展方面,要遵循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規(guī)律,構建統(tǒng)一領導、需求對接、資源共享的軍民融合管理體制,統(tǒng)籌協調軍民科技戰(zhàn)略規(guī)劃、方針政策、成果應用,推動軍民科技深度融合發(fā)展新格局。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本質是通過創(chuàng)新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核心是國防知識產權的高水平大規(guī)模創(chuàng)造與有效轉化運用。《“十三五”科技軍民融合發(fā)展專項規(guī)劃》強調,以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和軍民融合發(fā)展戰(zhàn)略為統(tǒng)領,加強組織領導,不斷深化改革,健全科技軍民融合體制機制,完善政策制度,加強軍民科技協同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資源統(tǒng)籌,創(chuàng)新融合發(fā)展模式,打通軍民深度融合的通道,促進科技軍民深度融合發(fā)展,為國家安全、經濟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協調、平衡、兼容發(fā)展提供戰(zhàn)略支撐。
(二)加速推進軍民融合知識產權技術市場化
圍繞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化的關鍵問題和薄弱環(huán)節(jié),需加強系統(tǒng)部署,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市場化交易平臺為載體、以專業(yè)化服務機構為支撐國防科技成果跨領域轉化運用的新格局。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及運用是軍民融合技術市場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推進軍民深度融合與發(fā)展,加快推進軍民融合跨領域轉化,需要梳理影響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的關鍵因素,從理論、理念和政策上分析建立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市場的可行性,堅持市場決定原則,建立促進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運營模式。同時,需要完善政府規(guī)制、知識產權技術跨領域轉化的利益分配和各要素協同持續(xù)創(chuàng)新等促進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運用的工作模式。
(三)實現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信息共享
軍民融合過程的知識產權問題一直以來是形成全要素、多領域和高效率軍民融合深度發(fā)展格局的工作重點,與普通的知識產權成果轉化不同,軍民融合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涉及“軍轉民”和“民參軍”兩種性質的知識產權問題,參與的主體既有面向市場的地方企業(yè),又有不完全市場化的軍工企業(yè)。對于軍工企業(yè)來講,國防知識產權由于受國家管制和保密要求,往往沒有辦法及時向民用領域轉化或開放;對地方企業(yè)來講,出于保護核心技術與維持市場競爭力的需要,知識產權信息向國防領域轉化流動不暢。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轉化涉及多方的利益關系,主體成分復雜而特別,信息共享與信息溝通困難。因此,軍民融合知識產權高效轉化需要利益各方相互配合、相互滲透和協同攻關,因此,信息資源共享則是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的基礎和關鍵。
(四)為軍民融合知識產權制度修訂與完善提供理論與實踐經驗支撐
軍民融合知識產權制度作為專利法律制度框架下保護國防科技成果的法律制度,具有其內在的價值和功能,包括鼓勵發(fā)明創(chuàng)造、確保有效占有和控制國防技術、保護和合理使用國防科技成果,對國家安全等重大利益有重要影響。然而,我國軍民融合過程中知識產權制度在運行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關鍵問題需要解決,首先,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轉化運營過程中,由于軍民融合過程產生的知識產權和普通知識產權在不同體系內運行,兩種專利申請在法律上產生了沖突;其次,在現行的運行狀態(tài)下,在專利權人經濟補償力度和補償方式上,軍民融合中的知識產權制度針對專利權人的經濟利益保護并不盡人意,知識產權補償功能沒有充分發(fā)揮;第三,軍民融合過程中知識產權的權力歸屬沖突仍然存在爭議?,F階段國家強調國防知識產權權利歸屬國家所有,會導致創(chuàng)新者缺乏技術創(chuàng)新及技術轉移的動力、軍民融合過程中知識產權利用率降低和國家資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等問題。
參考文獻:
[1]Thurow,L.C.Needed:A New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J].Harvard Bus iness Review,1997,75(5),94—97.
[2]Zhao,M.Y.Conducting R&D; in Countries with Weak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J].Management Science,2006,52(8),85—99.
[3]蔣康銘,甘利人,林建成.國防知識產權研究[R].北京:國防科工委辦公廳政研室,1996.
[4]楊筱,曾立,楊閩湘.國防知識產權運營市場化研究[J].國防科技,2016,37(5):8—11.
[5]郭永輝.國防工業(yè)合作創(chuàng)新中的國防知識產權問題及對策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3(2):49—53.
[6]舒紹干,李曉松,陳慶華.影響武器裝備采購市場有效競爭的障礙和對策研究[J].裝備學院學報,2013,24(1):45—48.
[7]游光榮.加快建設軍民融合的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11):5—12.
[8]宋志強,郭文偉.美國國防采辦政策改革的新動向分析[J].裝備學院學報,2012,23(3):30—34.
[9]王云.我國國防科技工業(yè)企業(yè)國防知識產權保護分析——以東方集團有限公司為例[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9(11):7—12.
〔本文系四川省軍民融合研究院2017年度開放基金項目“區(qū)域性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跨領域轉化運用機制及案例研究”(項目編號:18sxb012)階段性成果?!?/p>
(王波,西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