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 方明科
摘要:在線開放課程給高校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文章介紹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背景,分析了計算機網絡原理在線開放課程的意義及可行性,詳細闡述了計算機網絡原理在線開放課程在建設思路、教學團隊、視頻錄制、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建設與實施,最后總結了建設成效和經驗,以期對其他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原理;在線開放課程;慕課;課程改革;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8)18-0154-03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to Practice of Computer Networking Online Open Courses
LI Lei, FANG Ming-ke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 Online open course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eaching reform of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online open courses,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the computer networking online open course and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from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thinking, teaching team building, video recording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etc. Finally, this paper shar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open courses, expect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curriculums.
Key words: principle of computer networking; online open course; MOOC; curriculum reform;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近年來,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慕課”)等新型在線開放課程和學習平臺在世界范圍迅速興起。我國的慕課建設與應用也呈現(xiàn)出爆發(fā)式增長,截至2018年1月,國內已有3200余門慕課線上課程平臺。高等教育教學內容、方法和教學模式,甚至教學管理體制都因此而正發(fā)生著深刻變革。
在線開放課程之所以如此快速發(fā)展,是因為這種模式拓展了教與學的時空, “教”與“學”都不再僅限于教室和上課時間;提供了微視頻、課件、學習導航、在線測試等多樣化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展現(xiàn)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設計理念,注重“教”與“學”的交互、互促,增強了學習吸引力;方便了學習者通過計算機、平板電腦或手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滿足了大規(guī)模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lián)網工程等專業(yè)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必修課。這門課程既注重理論的講授,也強調實踐的操作,概念繁多、原理復雜、協(xié)議與技術交叉,很多內容抽象難懂。建設“計算機網絡原理”在線開放課程將積極改變傳統(tǒng)的“滿堂灌”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習者的興趣和主動,提升教學效果。本文分析“計算機網絡原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意義和可行性,探討課程建設的理念與思路,探索并實踐具體的課程建設。
1 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可行性
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要求學生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入手,形成網絡的體系結構思想,從不同層次深入理解各層的功能、原理、協(xié)議、算法和網絡設備的工作機制,基本具備與工程實際相結合的實踐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而在“互聯(lián)網+”時代,學生的日常學習、人際交流和獲取信息的自由度越來越高,學習方式呈現(xiàn)出數(shù)字化、網絡化、手機化、智能化等特點。例如,學生越來越傾向于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工具從網絡獲取信息和相互交流;課外學習時間碎片化等[1]。
然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多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單向式的課堂授課,重理論講解,輕實踐操作;有限的學時數(shù)基本不能滿足教學需求,課堂互動與討論就很難展開[2];零碎繁雜抽象的知識使得學生覺得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內容難以理解,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效果差。因此,“互聯(lián)網+”時代,迫切需求對教育教學模式、方法等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尤其是網絡、手機等快速發(fā)展、普及,使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具備了良好的硬件基礎。
通過計算機網絡原理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可以將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課堂講授)結合起來,形成混合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課外學習和教師的課堂引導,進而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逐步體現(xiàn)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和以學為中心的理念[3]。而且,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中諸多的概念、原理、協(xié)議和算法可以構建成一個個知識模塊,適合用短小的微視頻進行呈現(xiàn),既方便學習者按主題學習,又適合學習者進行碎片化的學習[4];新的網絡技術及應用可以通過短視頻或電子資料在課程平臺中進行補充,滿足學習者對新技術新知識的需求和對接;建立學習討論區(qū),促進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圍繞某個主題或問題進行互動交流探討。因此,計算機網絡原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是該課程教學改革的趨勢和有益探索,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和實用性。
2 計算機網絡原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
計算機網絡原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是一個漸進的、復雜的、長期的重構過程。課程建設需要根據(jù)課程實際情況進行系統(tǒng)的規(guī)劃設計,而且需要教師和學生用一定的時間來逐漸調整角色、密切配合、適應接受。
2.1 建設思路
計算機網絡原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首先必須堅持“以學為中心”的建設理念,形成線上和線下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突出啟發(fā)式、研究式教學思路,確立教師教的主導地位和學生學的主體地位;其次要注意課程內容是核心,資源建設是基礎,視頻錄制是重點,評價反饋是保障;第三,要與課程的教學目標對接,注重與學生的探索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對接;最后,各類資源建設要有友好的人機界面,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規(guī)律,要支持豐富的學習手段,如支持手機等移動端的學習,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
2.2 團隊建設
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工程,需要建設者在前期規(guī)劃、中間建設、日常使用和后期維護付出大量的工作量。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組建一個教學團隊協(xié)同合作完成建設。因此,我們課題組成員中有2位主講教師,2位助講兼實驗指導教師以及技術支持,分別承擔課程規(guī)劃與教學、視頻錄制、平臺維護、對外聯(lián)絡等工作。
2.3 課程建設
2.3.1知識點的歸類劃分
以謝希仁的《計算機網絡(第七版)》作為教材,重新梳理課程知識體系,按照計算機網絡層次參考模型對各層的基本原理、協(xié)議、技術、應用等知識點進行分解。劃分知識點時,需要團隊成員集體討論,統(tǒng)籌規(guī)劃。(1)在線開放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能讓學習者通過碎片化知識的積累,進而形成系統(tǒng)性的學習。一般來講,學習者的在線學習時間相對較短,那么課程知識點的劃分首先就要考慮到這一點,有些知識點適合在線上用微視頻學習,有些還是適合在課堂上進行講授。(2)這些知識點應根據(jù)課程體系和教學需要,按照基本點(易于理解)、重要點(需要掌握)、難點(較難理解)等層面進行劃分。例如,以太網、子網劃分、路由協(xié)議、TCP的連接與釋放等就屬于需要重點掌握的核心知識點。(3)結合網絡新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以及一些實際使用的技術,列舉出需要擴展的知識點,如WSN、VPN、校園網和企業(yè)多采用的NAT技術等[5],以便在視頻錄制或補充資源中體現(xiàn)。(4)應注意各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及該知識點在整個課程中的位置、作用等,以便在教學中有所體現(xiàn)。
2.3.2 教學單元的設計
教學單元設計一是從課程整體的教學組織來考慮。根據(jù)計算機網絡體系的特點和知識點間的關聯(lián),規(guī)劃整個課程的學習任務設計、互動問題設計、練習測試設計、主題討論設計、拓展研究設計等,以體現(xiàn)出整個課程教與學的科學性、整體性、關聯(lián)性,更有利于學生自主性、研究性學習。二是圍繞知識點的具體情況來實施??紤]到不同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實際應用、重要性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目的就是因時因地制宜,提升教學效果。三是要符合學生在線學習的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將一些建構主義理論等教育教學理念融入課程建設。如,教學視頻講解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5-15分鐘內能講完一個知識點,而有些不容易在短時間內講清楚的知識點,可以放到課堂教學或是主題討論中。而且教學單元的設計應盡量結合實際應用和具體實例,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前瞻性[6]。
2.3.3 課程資源設計
課程資源主要包括靜態(tài)資源和動態(tài)資源[3]。靜態(tài)資源一般包括前期制作好的電子課件、講解視頻、擴充知識資料、課程大綱等。動態(tài)資源主要指在課程開設過程中需經常動態(tài)維護的內容或資料,這也是在線開放課程在課程組織和發(fā)揮效能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課程公告、討論與答疑、課程作業(yè)或測試等。一是促使教師經常對在線開放課程進行維護,統(tǒng)計和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及對課程的反饋;二是加強學習者與講授者之間的互動,進而督促學習者主動到學習空間中進行自主學習,強化課程教學效果。
2.3.4 教學視頻制作
教學視頻制作是計算機網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工作中的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視頻質量將直接影響學習者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整個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成效,因此教學視頻的錄制有著更高的要求。一是要遵循標準的技術規(guī)范,包括錄制設備、場地選擇、錄制格式、后期制作等方面,確保錄制的質量。二是每一個明確的學習主題錄制時都應符合學習者的學習規(guī)律、認知規(guī)律等。例如,視頻要盡量配上字幕。實驗證實,人類獲取信息的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沒有字幕,學習者很難光憑聽覺就完全理解講授者所表達的意思。錄制視頻前,還需提前充分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如,PPT應做到圖文并茂、字體適中等,知識點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等。
2.3.5 考核與評價機制設計。
在線開放課程之所以受到廣泛歡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注重課后學習成效的考核和反饋,用成就設計讓學習者能更長時間地保持學習狀態(tài)[7]。為此,計算機網絡原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中,一是在教學視頻中設計了一些相對簡單的隨堂測試,增強學習者的成就感和學習積極性,二是針對每個章節(jié)中的重要知識點和較難的知識點,設計了交互性的課后作業(yè)或測試,并將完成情況作為平時成績考核的一部分。適當?shù)耐瓿汕闆r展示也激發(fā)了學習者為了獲得更多更好的展示而努力。
同時,為增加學生主動思考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探索能力,我們在互動區(qū)域中設置一些專題,介紹校園網或企業(yè)實際所采用的網絡軟硬件技術、一些原理或協(xié)議的實際應用案例,或是給學生布置一些任務型的作業(yè)。而且,在每個重點章節(jié)里選取一個主題,事先通知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布置給學生,然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們進行討論。
3 成效與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校計算機網絡原理在線開放課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達到了預期的建設目標。平臺內容隨著課程推進和使用者的反饋而不斷完善、更新、發(fā)展和充實。團隊成員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方式逐漸改進,教學技能有效提升。在實施過程中,課程團隊成員變壓力為動力,自覺轉變教學理念,注重啟發(fā)、互動,積極探索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和提升信息化教學技能。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升,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激發(fā)。大部分學習者對在線開放課程表示出很大的興趣,混合教學模式和考核機制,促使他們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課程學習,教學效果明顯提升。
但是,課程建設和使用過程中也還存在著諸多困難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高質量的教學視頻制作要求,不僅需要專業(yè)團隊的參與,還需要團隊成員在課程規(guī)劃、與錄制人員的溝通、錄制場地及成本等方面多方考慮;其次,課程建設的規(guī)劃和實施需要團隊成員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深入探索,教師和學生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適應這種模式。例如,定期查看學生留言和問題,并及時解答;及時在課堂上反饋學生的使用或測試情況;收集資料組織學生進行課堂主題討論等。
4 結語
本文基于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當前教與學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計算機網絡原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可行性,從團隊建設、課程規(guī)劃、知識點劃分、教學單元設計、視頻錄制等方面對建設思路和內容進行了實踐和探索。在看到課程建設取得成效的同時,我們應該進一步深入對計算機網絡課程和在線開放課程模式的認知,從提升教學理念入手,不斷地在平臺建設、教學模式、學習方式等方面進行研究、探索和實踐,繼續(xù)提升計算機網絡課程教與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允,王友國,羅先輝.地方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實踐與探索——以南京郵電大學為例[J]. 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30(8): 69-73.
[2] 王昊翔. 基于翻轉課堂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重構[J]. 計算機教育,2018(2):43-46.
[3] 劉鶯,周麗,劉凱,胡劍煒. 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湖南農業(yè)大學“信息論基礎”課程為例[J]. 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6,18(2):106-108.
[4] 楊九民,郭曉梅,嚴莉. MOOC對我國高校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啟示[J]. 電化教育研究,2013(12):44-49.
[4] 趙明. 本科生《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改革和探討[J]. 高教探索,2017,增刊:96-97.
[5] 袁利永,苗春雨. Java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初探[J]. 計算機教育,2016(3):57-59.
[6] 胥果. 可汗學院對我國中小學視頻課程建設的啟示. 軟件導刊,2013,12(5):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