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君
中圖分類號:6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2-0240-01
設計意圖:
剪紙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作為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青睞。在喜慶的日子里張貼,既裝點環(huán)境,又會給生活烘托出熱鬧喜慶的氣氛。為了讓幼兒了解剪紙這門民間藝術,了解民俗風情,繼承和發(fā)揚我國民間藝術,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所以開展了此次剪紙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剪紙興趣,鍛煉幼兒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的靈活性和手眼的協(xié)調性,培養(yǎng)幼兒的耐心和細心,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情趣。
活動目標:
知識:知道二方連續(xù)剪紙的折剪方法和剪紙作品的用途。
能力:能較為靈活地使用剪刀,成功地剪出二方連續(xù)剪紙的作品。
情感: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提高對中國民間藝術的興趣和喜愛。
活動準備:
(1)課件(剪紙作品)。
(2)剪刀、繪畫筆、彩色手工紙各若干
(3)二方連續(xù)剪紙紋樣若干
活動過程:
1.激發(fā)興趣,導入活動
課件出示剪紙作品,供幼兒欣賞。教師提問:你們知道這些作品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嗎?(幼兒自由回答)用剪刀或刻刀剪刻出來的,所以叫剪紙或窗花,今天我們的活動就是剪窗花。
2.剪紙作品的作用
2.1 課件分別出示“?!弊趾汀跋病弊值募艏堊髌?。
(1)引導幼兒說出這兩種剪紙作品的名稱。
(2)提問:這兩種剪紙圖案適合什么時候張貼?(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這兩種圖案都是由紅色紙剪出來的,“福”字是過新年的時候貼,“喜”字是結婚時候用,烘托喜慶氣氛。
2.2 課件出示其它不同圖案的剪紙作品。
提問:這些剪紙作品可以做什么用呢?
教師小結:不同的剪紙圖案,用途不同,可以根據圖案樣式,用來裝飾環(huán)境等。
3.關于二方連續(xù)剪紙
3.1 二方連續(xù)概念。
(1)課件出示二方連續(xù)剪紙作品,引導幼兒觀察、回答其作品的特點。
(2)教師明確。
概念:同一個紋樣在一條直線上連續(xù)出現多次,這種剪紙方式叫二方連續(xù)。
排列方式:豎式排列、橫式排列(課件出示不同排列方式的作品讓幼兒理解)
3.2 二方連續(xù)剪紙的步驟。
(1)折。
教師示范折紙,對折對折再對折。(提起注意:折的時候邊和邊一定要對齊,紙的方向不變,對折三次。)幼兒跟著做。
(2)畫。
A、幼兒選取自己喜歡的紋樣。
B、教師示范畫法,幼兒跟畫。(重點講解和要求——紋樣黑色箭頭邊與峰谷線對齊,紅色箭頭邊與能翻開的邊對齊。)
(3)剪。
教師示范,要沿著畫的線條把圖案剪下來。左手捏緊折紙,避免剪的時候紙張移位,剪的時候要大膽仔細,剪出的邊緣要光滑,注意不要剪斷,尤其是邊緣連續(xù)的地方。
4.幼兒剪作品、添畫作品
4. 1 剪紙要求:
(1)剪紙中產生的紙屑不要掉在地上,如掉在地上要及時處理。
(2)使用剪刀時要小心,剪刀尖不能對著自己和他人,不能揮舞剪刀。
4.2 幼兒剪紙,教師巡視指導。
4.3 幼兒進行作品添畫。
5.展示欣賞幼兒剪紙作品,師幼共同評價
5.1 說一說:自己添畫了什么?添畫的理由。
5.2 評一評:我喜歡誰的作品?為什么?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讓幼兒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快樂,幼兒學習剪紙藝術的興趣被激發(fā)了。孩子們積極參與其中,活動效果顯著。幼兒在學習中領悟到中國民間藝術的獨特價值。在實踐操作中,動手能力增強了,對藝術的欣賞能力也有所提高。在評價過程中,取長補短,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作熱情,對于培養(yǎng)幼兒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有很大的好處。培養(yǎng)了幼兒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的熱愛和尊重。同時弘揚中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并進行教育。
由于幼兒沒有剪紙經驗,使用的剪刀小也不夠鋒利,我把折三折需要剪八層紙,臨時改為折兩折剪四層紙,操作的難度降低了,盡管如此,還有個別幼兒,由于紙折得不整齊,紋樣與紙的兩邊沒有對齊,剪出的作品散了。教師對能力稍弱的幼兒關注的還不夠,他們需要老師更多的關注、指導,動手操作的能力才會得到提升,這樣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