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紀較小,思維模式簡單,而數學學習方法不能是對數字和公式簡單的記憶模仿,而是要注重教學的方法。小學課堂由于課上不斷學習新知識,復習低年級學過的舊知識,為高年級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做知識基礎鋪墊。
關鍵詞:小學數學;練習題;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2-0130-01
1.小學數學練習題設計要領
1.1 小學數學練習題的設計要注重針對性。教師在練習題設計時要結合學生的學力情況,增加對學生學力的了解互動。課后練習題的設計目的是布置給學生課后練習,使課堂內容得到鞏固和升華。練習題要根據課程標準為依據進行設計,并結合學生學習能力進行考慮,不能超過學生的能力范圍。只有練習題在學生學習能力范圍內,學生才能融入課堂學習中,與教師進行互動溝通,使課堂學習進入應有的狀態(tài)。例如,在教學時讓學生結合生活中常見的幾何圖形,并說說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有什么特點,并且讓學生利用手邊的材料制作這些幾何圖形。這種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模具的方式,增強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1.2 課后練習內容要注重趣味性。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只專注于教材知識的講解,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發(fā)言和討論的積極性,常常教師授課精彩紛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卻不高。教師應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并用,使學生對小學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教師在設計課后練習題時應把握難度,不能將課后練習題難度設計得過高而挫敗學生學習信心,同時問題太簡單也難以使學生重視書本習題。問題設計要由易到難,較難的問題由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分析,較簡單的基礎性強的問題由基礎一般的學生回答。這樣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基礎一般的同學保持學習興趣。
布置家庭作業(yè)是每日教學的一項必不可少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課堂教學成果的檢驗和鞏固。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yè)時已脫離教師的監(jiān)督,讓學生對家庭作業(yè)感興趣的動力,就要求課后作業(yè)的練習題設計有趣味性。
1.3 小學數學練習題設計要注重層次性。在小學數學練習題設計不能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將導致基礎薄弱的學生無法提高成績,對成績較好的學生得不到更好的提高。教師在布置數學練習題的時應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設計優(yōu),中,差三個等級的習題,以使不同難度的習題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基礎題和綜合練習題發(fā)揮不同的作用,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
1.4 小學數學練習題的設計要注重實用性。在編寫練習題的時候注重于實際生活相結合。教師應將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鍛煉學生將理論知識用來解決現實生活問題。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課后練習設計要符合新課標要求
2.1 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方法。新課程所提出的核心理念是讓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以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當中。教師在練習題設計中加強對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鍛煉。將傳授知識轉變?yōu)榕囵B(yǎng)學生學習方法,首先,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技能;然后學生了解學科特征,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此同時,教師應尊重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這就對教師的練習題的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引導學生完成練習題時應養(yǎng)成學生樂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品質等方面的問題。
2.2 縱向提升培養(yǎng)綜合能力。教師要注重數學知識的縱向練習,通過加大練習題的難度來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由于學生的數學成績參差不齊,所以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教師要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習題。通過互相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對不懂得重點和難點進行交流探討。例如: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教師讓他們了解三角形和四邊形的概念,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給他們安排在實驗探究中尋找三角形和四邊形概念的任務。只有將每個層次學生的能力發(fā)揮到極致,才能有助于建立高效課堂。
2.3 結合生活理解數學知識的含義。除了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一些數學的理論性知識和解題方法外,在設計練習題時要注重引導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刻理解。在設計練習的時候要求學生在學習前提前做好預習工作??梢栽诨ヂ?lián)網上搜索知識點概念,還要切實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將知識點和生活實例相結合。要將練習題活動設計和教材知識點緊密結合,基礎練習主要以一些基礎性概念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可以通過學生自由分組,互相交流意見的方式提高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此外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大部分學生課后作業(yè)無人輔導,其原因在于學生家長知識水平有限,學生家長不能及時對學生學習過程中遺留的問題進行解決。最終結果是遺留問題不斷積累,往后學生的學習愈發(fā)吃力,最后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產生厭學情緒。所以教師應對學生每章節(jié)知識點掌握情況進行跟蹤,及時統(tǒng)計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幫助學生理解薄弱的知識點。
2.4 精心設計習題,注重引導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帶領者,由于小學學生不能很好理解小學數學練習題出題意圖和思路,題目是對知識點運用能力的考察,很多題目,學生都會被表面現象蒙蔽。這種情況需要教師對教材習題進行講解,以逐漸培養(yǎng)學生理解習題,分析習題的能力,最終使學生形成獨立解題的能力,同時不被自己眼中困難的題目嚇倒。在學生練習前必須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掌握習題的知識點,同時進行多種題型的訓練,如計算長方形面積時,面積一定時,長邊不變時,將寬度改變,求增加后的長方形面積的情況可運用數字拆分思想,快捷求出寬度變化后的長方形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