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娟
摘要:孝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傳承,這一文化在當前我國教育體系中長期占據(jù)這重要地位。當前,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孝文化”的實踐,這不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同時還可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效果。本文先簡要分析了“孝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意義,然后探討了高中語文教學中“孝文化”的具體實踐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孝文化;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2-0020-01
引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越來越關注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孝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需要關注孝文化的繼承及發(fā)揚。高中語文教學中,孝文化教育主要包含了子女對父母的感恩及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對父母的言行態(tài)度,通過孝文化培養(yǎng)顯著提升的道德素養(yǎng)。
1.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孝文化的意義
社會經(jīng)濟及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得當前的信息化社會飛速發(fā)展,這樣加快了信息交流及共享,然而這也增加了人與人的距離[1]。在社會觀念轉變及網(wǎng)絡信息環(huán)境快速變化的背景下,當前社會中不斷出現(xiàn)挑戰(zhàn)道德底線的問題,尤其是關于老人贍養(yǎng)問題也越來越多,這樣對良好道德觀的形成非常不利,因此在高中教育中,就需要加強對高中生進行道德教育,尤其是開展孝文化教育,孝文化教育可通過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感恩父母與對長輩盡孝的價值理念,將語文教育內(nèi)容同孝文化具體案例結合,以使德育教學同語文教學融合,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文化素養(yǎng)。
2.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孝文化”的策略
2.1 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創(chuàng)設孝文化的滲透環(huán)境。高中語文教學中,受到升學考試的壓力影響,語文課堂的節(jié)奏往往較快,這樣就給學生營造出一種緊張的學習氛圍[2]。在實際的語文課堂實踐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應用多媒體播放影視教學資料的方式,緩解教學緊張氛圍,讓語文課堂在輕松的氛圍中開展,同時落實語文教學中的道德教育工作,讓學生可體會到孝文化在日常生活及行為中的重要意義。
比如教學人教版高中語文《大堰河——我的保姆》這一課時,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播放作者當時的歷史情境,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詩歌中所表達的情況。在播放完多媒體視頻后,可以讓學生自由的表達自己看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作者對當時社會中廣大勞動婦女悲慘生活的同情,并且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作者對大堰河的感激知情,感受到詩歌中所傳播的孝文化,繼而培養(yǎng)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2.2 充分挖掘課本教材中的孝文化資源,以激勵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高中語文教材內(nèi)容中,孝文化內(nèi)容往往深藏在課文內(nèi)容中,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單純從文章表現(xiàn)方法及思想情感上分析,常常不能將文章潛藏的孝文化體現(xiàn)出來,這樣勢必對孝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不利[3]。為此,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求教師深入挖掘課本教材中的孝文化資源,并且在實際教學中利用還這些資源,以為語文教學服務,讓學生更好的感知到文學作品中的孝文化傳統(tǒng),并且將其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文化精神。
比如《陳情表》這一課文中就隱藏著孝文化內(nèi)容,文在文章中,真摯的表達了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情感,李密為了表達對祖母的一篇孝心,希望皇帝恩準他辭不就職,這樣一方面主要是達到自己在家中侍奉祖母的目的,另外一方面則不想輔佐當朝的皇帝,這樣充分體現(xiàn)了李密的孝道。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引導就需要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的時候,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能夠認識到文章中的孝文化內(nèi)涵,以此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2.3 充分利用語文課程,幫助學生形成孝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開展一些關于孝文化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孝文化的熏陶。如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取自編自導的方法,編演一些歷史情景劇及小品,比如讓學生將《陳情表》、《孔雀東南飛》等作品編演成劇本,主要是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讓學生分角色扮演,以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孝文化的內(nèi)涵;帶領學生參觀自己區(qū)域中建造的孝文化遺址,讓學生親身體驗與感悟到古代孝文化的真諦;教師還可以借助課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來講述嬰兒出生與成長,同時讓學生感受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體現(xiàn)出的愛意,以加深學生對父母之愛的體會與感悟。
2.4 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幫助學生了解孝文化內(nèi)涵。孝文化內(nèi)涵不應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應做到與時俱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對孝文化做新時代的解釋,去糟粕取凈化,以提高孝文化教學效果。比如教學《孔雀東南飛》這樣課時,教師針對焦仲卿與劉蘭芝因無法反抗母親及兄長的命令,頭池自盡結束生命的情形進行分析,并用現(xiàn)代的觀念來作出符合時代內(nèi)容的解釋,使得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3.結語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孝文化的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語文教學中的孝文化森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水平。再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孝文化的滲透,主要強調教師構建孝文化滲透環(huán)境、深入挖掘課本教材中的孝文化資源、借助語文課程以幫助學生了解孝文化內(nèi)涵,進而將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所需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唐麗,馬建國.傳播孝文化催開愛之花——淺談中職語文教學中孝文化的滲透[J].職教通訊,2014,6(23):20-23.
[2] 劉朝明.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孝”文化的探索[J].情感讀本,2016,5(29):52-52.
[3] 周冰清.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忠孝文化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