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部編教材尤為注重學生課外閱讀的延伸,尤其提倡學生的海量閱讀。然而農(nóng)村完小學生家長對孩子課外書閱讀的重視程度低下使得學生課外閱讀的極度匱乏。因此,通過1+X的方式,來提高完小二年級學生的閱讀量。
關(guān)鍵詞:1+X;閱讀;孩子們
部編教材格外注重學生課外閱讀的延伸,在一上教材上就增加了“和大人一起閱讀”親子閱讀欄目和“快樂讀書吧”欄目,然而,一上的一個學期下來,每次“和大人一起閱讀”的作業(yè)布置下去,班上幾乎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和家長一同完成這個作業(yè)的。到了二上,部編本教材更為注重孩子的課外閱讀,于是我每天給孩子布置看課外書半小時的作業(yè),一個月下來很多家長在作業(yè)完成情況里都會給這個作業(yè)打上“×”。經(jīng)過調(diào)查,我發(fā)現(xiàn)班上84.8%的孩子喜歡看書,可是卻有21.2%的孩子連本課外書都沒有。若長此以往,孩子閱讀量的提高就被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了。尤其是部編本二上的教材提倡孩子海量閱讀,對于完小學生本身就極度缺乏閱讀的情況下,要通過課外無限量的“X”閱讀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就更加寸步難行了。
一、 尋找問題存在的根源
對班上孩子的這一系列問題,于是借助家長會和家訪的方式,了解到孩子們沒有完成“和大人一起閱讀”和“每天看半小時課外書”的作業(yè)的原因有:
(一) 家長的意識比較淡薄
我們學校處于農(nóng)村,班上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孩子還是流動兒童,很多家長白天疲于工作根本就沒有這個精力,也沒有這個意識去檢查孩子的家庭作業(yè),更不會陪同孩子一起閱讀,有些家長甚至要上晚班,別說孩子的作業(yè)根本沒人管理,連孩子的飯菜都得孩子自己解決!而有些家長晚上下班回家順道問聲:“作業(yè)完成了嗎?”已經(jīng)是很不錯了的,極少個別的家長會陪同孩子一起閱讀或者督促孩子看課外書。更有甚者幾乎都不會給孩子準備上一本課外讀物,沒有課外讀物,孩子的課外閱讀從何談起?
(二) 教師的教學方法偏重于精讀
作為語文教師的我一貫以來的語文教學相對來說比較傾向于精讀,很少教給孩子更多的閱讀方法,比如:瀏覽、跳讀、猜讀、比較閱讀、整本書的閱讀方法。結(jié)果很多孩子只會精讀,長此以往,孩子們也不曉得運用各種不同的閱讀方法,閱讀的速度相對也比較慢。一開始我還沒特別重視,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嚴重性,在一次次的考試中,我發(fā)現(xiàn)班上的孩子做試卷的速度與我預(yù)期的有著很大的距離,細細想來跟平時教學的方式也脫不了干系。
(三) 教材的文本具有局限性
教材本身只能提供給孩子少量的課文,教師只是借助這些具有典型的文本教給孩子學習和閱讀的方法,如果單純只是學習教材上的課文是遠遠不夠的。雖然部編教材也往課外閱讀拓展,但是即使在部編教材上,如二下教材中,有時“快樂讀書吧”里,雖有給孩子們提供拓展的故事,但很多時候僅僅只是故事的題目,沒有故事的內(nèi)容。如果沒有老師找出相關(guān)的故事內(nèi)容講給孩子們聽,好些孩子還是不會去看,對于農(nóng)村的孩子來說更不會主動去電腦上或者去書店尋找這些故事,久而久之,這些故事題目對于班上的孩子來說僅僅只是擺設(shè)。因此,僅僅靠教材上拓展的這一點,想要提高對于處在農(nóng)村班上孩子的閱讀量還是遠遠不夠的。
二、 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 提高家長意識,保障學生的課外讀物
通過走訪每個孩子的家庭,針對每個孩子在家每天看半小時的作業(yè)情況以獲取孩子最真實的課外閱讀信息。通過家長會,傳遞給家長部編教材在閱讀這一塊與之前教材的區(qū)別和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同時潛移默化地提高家長對于孩子課外閱讀的意識,以此為孩子提供物質(zhì)保障,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讀到課外讀物。
(二) 重視教學方法,教給學生多種閱讀方法
“部編本”教材在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上,本身就增加了一些分量。而作為語文老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應(yīng)改變原先偏重于精讀的方式,教給孩子瀏覽快讀、似懂非懂地讀、連滾帶爬地讀、不求甚解地讀的方法,打破凡是閱讀就限于精讀的困局,重視孩子閱讀速度的教學。
(三) 采用“1+X”的方法,鼓勵學生“海量閱讀”
“部編本”教材主張加大孩子的課外閱讀,鼓勵“海量閱讀”。通過教材“1”的文本隱射更大的閱讀空間。比如,二上年級第一單元的“快樂讀書吧”里就有對《沒頭腦和不高興》這本書做了簡要的介紹,簡介中設(shè)置了很多的懸念。比如:“沒頭腦”和“不高興”都鬧了哪些笑話?他們?yōu)槭裁聪聸Q心改正自己的缺點?這些懸念都能激發(fā)孩子去閱讀《沒頭腦和不高興》的故事。其實,看到這個書名,學生就很有興趣,于是我提前買了這本書,挑選了其中的一個片段講給孩子們聽,孩子們饒有興趣,于是,教材里一個簡要的幾句介紹和老師的一個片段閱讀就引來孩子們厚厚的一本書的閱讀。
而我則將這“1”不僅僅看作是課文里一整篇的文本,有時,只要有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我也會牢牢地以點畫面,比如在教學《寒號鳥》這一課中的“冷得像冰窖”,“凍得直打哆嗦”這一系列的短語后,我發(fā)現(xiàn)在《三毛從軍記》中相關(guān)的短語就有23處,于是推薦給孩子《三毛流浪記》一整套的書,同時利用班隊課開展了關(guān)于《三毛從軍記》的班級讀書會,在這本書里,我和孩子們一同找尋23處相關(guān)的短語,還收獲了許許多多的成語,面對不懂的成語,孩子們根據(jù)文字上面的畫面進行猜測,進行表演,有了圖畫的映襯和孩子們的表演,再讓學生來說類似的短語明顯就輕車熟路多了。
(四) 保證孩子的閱讀時間,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孩子若喜歡閱讀卻沒有足夠的閱讀時間,一樣無法擴大孩子的閱讀量。平時在校時間,午飯吃完11:30開始到1點之間,孩子的讀書時間就到了,我從不占用孩子們的這個時間,就讓他們自由地暢游在書海中。孩子們也很樂意,一吃完飯就捧著書看,午休時間到了孩子們還是舍不得離開書的懷抱。從夏令作息時間開始,中午有將近兩個小時的午休時間,這兩個小時的時間就是讓孩子們好好休息,若孩子真的不想睡覺,可以看書。這也為孩子讀書提供了足夠而充分的時間。擁有足夠的閱讀時間是保證孩子閱讀量的前提。
童年是一生的根,我堅信在部編教材的引領(lǐng)下,我跟我的孩子們只要一直讀,一本,又一本,一定能累積更多的“X”……相信在我們不斷地加法中,我和孩子們的交流也會因此而溫潤……這一切,就好比在土地里撒下一粒種子,讓它慢慢地生根,發(fā)芽……為孩子們在文學這一片廣闊的田野中萌生出強而有力的根,使其枝繁葉茂,直插云霄!
作者簡介:
徐建萍,浙江省紹興市,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qū)皋埠鎮(zhèn)上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