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蘭
摘要:使用語言是一個人一輩子要體驗的藝術。說話是與他人溝通交流、表情達意的主要途徑,更是提高國民素質,增強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苯虒W要教會學生熟練運用母語進行交際,最為基礎的則是說話。新教育十大行動中倡導培養(yǎng)卓越口才,對于廣大農村學生來說,接受的方言俗語是很多的,相對于城市的孩子,他們的語言環(huán)境較差。本文就如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談談筆者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低年級;說話能力;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7-0124
一、適時鼓勵,消除膽怯心理
當眾不敢發(fā)言,總是擔心說錯或因說不好害怕其他學生笑話,這些現象都是學生共有的。為了消除這些心理因素,教學中可借鑒生本課堂“課前展示”這一環(huán)節(jié),每天讓一位學生上臺演講三分鐘。演講的內容不限,可以是寓言笑話、成語故事,也可以朗誦課文或精彩片段。在學生演講完后,其他學生可評價,教師及時鼓勵點撥,讓學生樹立自信心。還可以利用每天課余時間,對第二天要演講的學生進行單獨輔導,這樣可使學生上臺演講有底氣,展示時自然大方。膽子放開了,就會越講越有興趣,越講越有聲有色。
另外,針對性格內向以及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要耐心鼓勵,使其把話講完,不要怕因耽誤時間而放棄,平時要多給他們些鼓勵,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訓練學生多說、勤說,把自己想說的說出來,不要有任何顧慮。同時應鼓勵學生在場合允許的情況下多多發(fā)言。對學生說得不合適、不中聽的話要耐心指導,切忌批評,挫傷其自尊心。
二、充分發(fā)揮圖片畫面的作用
圖片總是能帶來最直接的感觀效應。低年級課本圖文并茂,穿插了很多形象生動的圖片,這是非常好的說話資源。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如在教學《秋天來了》一課中,可以讓學生觀察圖畫,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顏色怎么樣等等。學生有圖可依,自然有話可說。這時候教師可不能僅限于學生把畫面上的東西說出來,要在學生說的過程中及時引導學生把話說通順,說完整,可以鼓勵學生加入自己的想象。比如,對程度好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說得更具體,而對于不善說話的學生要指導他們把話說通順,說完整。說完后再讓學生讀課文,與課文進行對比,看看自己說的哪些與文中一樣,滿足學生的成就感。教師再指導學生看看文中有哪些值得學習,在對比中發(fā)現不足,逐步完善。
三、抓重點詞訓練說話
低年級教學中造句是必不可少的語言訓練作業(yè)。教師在教學中經常發(fā)現學生在造句中往往錯誤百出。學生造句時常會出現“千人一話”的現象。如果一個學生說“我已經六歲了?!?,那么后面的孩子就是“我已經七歲了?!薄懊妹靡呀浫龤q了?!薄皇抢淄?,就是句子缺少成分。所以,在指導造句時就要“對癥下藥”,防止通病。比如在指導用“無邊無際”造句時,先讓學生想想哪些地方是無邊無際的,學生想到了大海、草原、沙漠、天空……于是讓學生選一個地方用“無邊無際”說一句,然后教師先說一句 “駱駝在無邊無際的沙漠里行走著?!庇谑菍W生也小猴學樣說起來,“小鳥在無邊無際的天空飛著?!薄靶●R在無邊無際的草原上奔跑。”等等。
當然,對學生進行遣詞造句訓練時,要注意學生的差異性。一般情況下,對中等及以下學生要求不要過高,也不能過低。不同年級有不同的標準和要求,同一個班學生也有不同的層次。因此,要有層次地進行訓練和指導。對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發(fā)展?jié)撃茌^好的學生,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展示才能的機會,發(fā)展他們的求異思維能力。還要抓好對基礎知識較薄弱學生的培養(yǎng)和訓練,鞏固已掌握的知識,提升他們的能力。
四、創(chuàng)設情境,拓展課文,進行說話訓練
教材中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就能找到許多口語訓練素材。如,在教學《坐井觀天》時,在學生學完課文后讓學生想象小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然后把小青蛙看到的說出來。這時候學生會說到很多東西,但缺乏條理,這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上到下說,也能從近到遠說,還能從左到右或者從右到左說。針對能力好的學生要求說的具體一點,甚至可以把小青蛙的心理活動穿插進去。這樣從空間或者方位等方面入手適時練習,學生會逐漸形成有條理表達的習慣。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拓寬說話語境
隨著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廣泛應用,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尤其對于農村孩子而言,它是學生認識世界的窗口,能極大地豐富學生的知識。只要教師多動手在網絡上找一找,教學中想要的圖片、資料就一應俱全。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是關于“春天”的內容,但由于北方的春天來的比較晚,學習課文時學生還看不到也感受不到春天的氣息,這樣激不起學生說話的欲望。這時多媒體就可以盡情地發(fā)揮作用。豐富的畫面可以展現萬紫千紅的春天,山川河流,田野叢林,處處有濃濃的春的氣息的圖片,會讓學生爭著搶著說。教師及時點撥,讓學生運用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六、重視朗讀訓練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名言無一不說明“讀”的重要性。讀書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是學習普通話、進行語言規(guī)范化訓練的重要手段。低年級學生說話常常結結巴巴,不完整,讀課文時讀破句子讀破詞語。如《我要的是葫蘆》一課 “葉子上的蟲子還用治?”“有幾個蟲子怕什么!”等句子,語氣很強,要先引導學生在朗讀時,既注意標點符號的含義,又要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語氣讀。在不斷的朗讀訓練中,課文中的句子簡潔、完整、連貫的特點會在學生心中潛移默化,達到強化語言表達能力的作用,正所謂“鐵棒磨成針,功到自然成”。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說話訓練要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訓練方式力求多樣”。實踐證明,只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機會,激發(fā)其表達的欲望,把握契機,從低年級開始,有步驟地進行指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者單位:甘肅省榆中縣夏官營美豐實驗學校 7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