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眾欽
摘 要:當前我國隨著文化教育思想的不斷深入,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文化教育對生活的重要意義,并不斷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思想文化建設。我國馬克思主義作為無產階級政權的重要思想武器,長久以來都備受國家重視。并把其放在發(fā)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尤其在我國近代時期,舊中國思想文化較為落后,馬克思主義的引進,為中國近代政治思想指明了方向,為我國日后的繁榮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本文基于此展開詳細的探究,分別從:馬克思主義與中國近代思想的研究背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近代思想的碰撞、馬克思主義對中國近代思想的超越性價值三方面進行分析,以此對這一歷史性重要政治課題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以供參考。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中國近代 思想政治范式轉換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0-0-01
一、馬克思主義與中國近代思想的研究背景
1.問題論戰(zhàn)、社會主義論戰(zhàn)與無政府主義論戰(zhàn)
自近代以來一直到當今社會,我國對馬克思主義政治思想的探索從未間斷過,在研究背景方面也總結出重要的兩方面內容,分別為問題論戰(zhàn)、社會主義論戰(zhàn)與無政府主義論戰(zhàn)、資產階級真假三民主義思想[1]。首先,三次論戰(zhàn)的提出是我國近代對于馬克思主義政治思想的首次探索。問題論戰(zhàn)在近代中國是以胡適為代表的學術界對社會改良的措施,他們主要推行實驗主義的思想,將近代中國的發(fā)展方向重要轉移到不以工人階級為主要發(fā)展目標的革命中,因此否認了工人階級的重要作用。而社會主義論戰(zhàn)是從上世紀20年代才開始出現(xiàn)的,此論戰(zhàn)的核心重點是道路的選擇上,糾結是否要建立無產階級的核心正黨,其中以梁啟超為代表,極力主張建立無產階級政權,實行徹底的革命,否定勞動群眾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民族的獨立。此外無政府主義論戰(zhàn)在新文化運動倡導后期,以新文化運動失敗暴露出來的弊端為背景批判馬克思主義政治思想在近代中國產生的弊端,這對于當時從事弘揚馬克思主義政治思想的學術人來說,無疑是嚴重的打擊。但很快,這一批判就很快消失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學術界闡述了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堅持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實踐精神,為在群眾間宣傳提高知名度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2.資產階級真假三民主義思想
近代中國,隨著學術派積極倡導建立無產階級政權,實現(xiàn)近代中國的維新轉型,資產階級政黨內部發(fā)生了激烈的爭斗[2]。真假三民主義也就是在此時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國民黨右派歪曲了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新三民主義,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后發(fā)動反動勢力,一時之間在國名黨內部發(fā)生翻天覆地的影響。在此關鍵情勢下,而我國偉大領袖毛主席堅持實行新三民主義,肯定了新三民主義的正確價值,批判假三民主義的反動統(tǒng)治,使得民眾深刻認識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虛偽面目,為中國近代的政治思想的轉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近代思想的碰撞
1.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奠定基本前提
在我國舊民主主義思想向新民主主義思想過渡的重要時期,學術界根據(jù)近代中國的社會需要提出了對當時而言重要的命題,對于當時廢除封建制度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3]。一方面研究的問題以社會運動為主,主要以實踐為具體側重點。另一方面著重強調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重要性,將這兩方面內容有機的進行統(tǒng)一,才能在真正意義上為近代中國的創(chuàng)新優(yōu)化提供不竭的動力支持。發(fā)揮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思想,摒棄掉近代中國落后的教條主義,不斷的探索出適合中國發(fā)展完善的新國情,實現(xiàn)近代政治思想范式的良好轉折。
2.為中國運用階級斗爭闡明了思想主張
近代中國早期的學術派認為當時的中國社會不需要舊的社會主義,而是十分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為代表的新型社會主義以及以馬克思為代表的社會發(fā)展觀以及科學社會只要核心價值體系[4]。其認為當時的舊中國較為落后,沒有像西方國家那樣發(fā)達的經濟作為扶持,并且長期以來備受西方列強虎視眈眈的覬覦,只有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旗幟,積極的進行社會革命,推翻軍閥統(tǒng)治,才能在根本上轉變政治思想,為推動新中國日后的發(fā)展做好充足的準備。
三、馬克思主義對中國近代思想的超越性價值
1.為新中國民族獨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馬克思主義偉大的政治思想在近代中國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經過無數(shù)次的革命完善,成功的實現(xiàn)了我國近代政治思想的轉換,對中國近代思想具有一定程度的超越性價值。首先,為新中國民族獨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尤其在近代中國提出無政府主義論戰(zhàn)的思想,進過長時間的驗證,證實此理論是正確的科學的,其領導人民群眾實現(xiàn)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而成功轉型到社會主義中來,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了我國民族獨立以及國家的解放,促進我國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繁榮。
2.將中國自古以來封建剝削土地制度徹底廢除
其次,馬克思主義偉大政治思想在近代還將中國數(shù)千年來封建的土地剝削制度徹底的進行廢除,將農民關心的土地問題放在發(fā)展的突出位置,并不斷強調耕者有其田的重要意義,使得過去農民想都不敢想的愿望變成現(xiàn)實,充分調動了農民參與土地改革的動力,從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主革命勝利的演變,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與中國近代政治思想范式的成功轉換。
3.為中國日后倡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理論數(shù)據(jù)
馬克思主義在當代我國的發(fā)展,為我國自古以來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數(shù)據(jù)。尤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的成功應用,更是將發(fā)展的成果推向了白熱化。這是中國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國情也是中國未來發(fā)展的國情。因此,共產黨人應堅持立足于我國發(fā)展的重要國情,不斷的在實際工作中摸索出經驗,為不斷探索出中國特色發(fā)展的道路貢獻自己的力量。
綜上所述,我國要想在政治思想領域中長期處于發(fā)展的前列,就應該不斷的進行思想文化上的創(chuàng)新優(yōu)化,遵循馬克思主義偉大政治思想的理論支持,不斷的促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近代政治思想的轉換。望此次研究的內容與結果能夠對當今社會的政治領域提供一些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羅樹武,賀曉娜.馬克思主義與中國近代政治思想范式轉換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02):170-171.
[2]陳一收.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文化自信[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07):51-54.
[3]王偉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必修課[J].經濟研究,2016,51,(03):4-14.
[4]顧海良.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J].經濟研究,2016,51,(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