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剛
【摘要】在課堂教學中建立師生互動機制極為重要,通過研究表明,良好的師生互動機制可以有效地開展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更能通過互動機制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和自主意識,能夠有效地改善目前學校數學課堂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師生互動機制;數學;課堂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而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數學教師,應當能夠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動機制,通過活躍數學課堂的氛圍,使得數學教師能夠更有效地進行其數學教學活動以及其他教學工作,同時也能讓學生增強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和積極性[1].
對于很多學生而言,遇到問題之后尋求解決問題的對象首先是朋友和同學,然后是父母,最后才是教師,這種心理上的先后順序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目前很多學校的師生關系并沒有達到理想狀態(tài),而是僅僅停留在教與學的簡單關系中.
如果仔細分析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也許與數學教師在學校中扮演的角色過于單一化有一定關系.作為一名數學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的數學課程學習的效率以及數學考試的成績,把冷冰冰的數字作為衡量學生是否優(yōu)秀的唯一標準,無形中在師生間構建了一道情感交流的障礙,不但影響了師生互動機制的順利建立,也會讓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引導活躍積極的學習氣氛變得更為困難[2].
一、師生互動機制的主要因素
(一)包容性
一般來說,師生互動機制的前提條件是包容性,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從先天角度具有一定的不平等性,教師的角色決定其不僅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更是課堂秩序的控制者和教學紀律的管理者.因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必然會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學生的積極性無法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僅僅是被動地參與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讓整個課堂教學變成了數學教師的一言堂,從知識的雙向交流變成了單向灌輸,不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也無助于活躍課堂氣氛.
只有教師能夠以包容的心態(tài)去面對學生,把學生視為和自己平等的教學主體,而不僅僅是自己進行管理和教學的對象,才能夠讓學生在師生互動機制中真正成為進行思想交流和關系互動的一級,而不僅僅是作為教學中知識接收方.在教學活動中實現互動必須避免教學互動的單一性和形式化,要能把互動細化到每堂課程的內容設置中,避免出現互動機制無法落到實處,最后流于形式.
(二)合作性
合作在數學課堂教學的互動機制中具有基礎性作用,和包容性相比較,它能更有效地推動師生互動的持續(xù)進行.在任何一種教學體制中,學生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產生深刻的影響,進而影響到最終的教學質量.而數學教師的主要關注點就在于盡可能地把學生的被動合作轉變?yōu)橹鲃雍献?,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把師生互動機制切實地運行起來,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語言上和思想上.
合作的方式既包括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上下級合作,也包括學生之間的平等合作,通過各種形式的合作,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形成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不但可以讓教師的課堂教學變得更有吸引力,也可以大大加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化被動參與為主動討論,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達到了師生互動的效果.
二、師生互動機制的積極意義
(一)培養(yǎng)自主觀念,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出于被約束或者被管理的位置,僅僅是被動地接受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在課堂也是被動地遵守課堂紀律,在很大程度無法充分發(fā)揮其自主學習的效果.而在建立起有效的師生互動機制以后,師生變成了平等交流關系,課堂教學也不僅僅是你教我學的單向知識輸送,而變成了對數學知識的客觀探討和交流.一方面,有利于數學教師引導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另一方面,也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欲望.通過一部分學生的熱烈發(fā)言和提問,教師給予積極回應和認同,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把沉悶的課堂氛圍變成學生群體之間的頻繁溝通和互動[3].
(二)改善教學模式,推進教學改革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會主要依靠原始的教學大綱和教案作為指導,把教學任務作為完成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不會主觀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這樣的教學模式容易使得課堂教學氛圍機械僵硬,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狀態(tài),而在師生互動機制中,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的角色也靈活多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傳授者的身份,而僅僅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分子,和學生建立起平等、友好和和善和諧的教學關系[4].
三、結 論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展開互相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師生互動、溝通已經越來越得到了學界的高度關注,也因此開展了許多的研究工作,很多教育學家對于數學課堂中開展有效的師生互動機制做了有益的理論探索,對于廣大的教育工作者的教學實踐提供了很關鍵的指導,有助于改善目前學校數學教學存在的師生溝通不暢、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師教學效果不好等問題[5].
通過建立起卓有成效的師生交流互動體系,逐步打破學生與教師之間天然藩籬,消除兩者之間因為角色、心態(tài)、位置、目標以及人生閱歷等因素導致產生的種種誤會和抵觸,使得學生能夠對教師產生信任,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也能在學生心中建立起強大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的觀念,可有效降低學生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抵觸,進而使得小學數學教育的質量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馮玉平.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 綻放思維火花——有感于數學課上的師生互動[J].瀘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3):36.
[2]李偉.新課改背景下激活數學課堂提高課堂實效初探[J].新課程學習(上),2012(8):69.
[3]張宗華.小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師生互動[J].速讀旬刊,2016(5):286.
[4]張文鈺.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學周刊,2013(26):183.
[5]俞杰.基于良好師生互動的高效數學課堂創(chuàng)設[J].中國校外教育,2011(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