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城鎮(zhèn)化的快速發(fā)展,農村務工人員大量的涌入到城市當中,農村留守兒童長期和父母分開,沒有太多與父母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導致其在心理上產生自卑和敏感,對于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也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了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農村留守兒童健康的心理,使其能夠在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下健康的成長,應對當前留守兒童心理上存下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主要原因,提出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析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通過相關的調查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比非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要低很多,并且農村留守兒童存在較為嚴重的逆反心理,人生觀的塑造也存下偏移,這對于兒童未來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具有嚴重的影響,兒童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促進孩子健康快樂的成才對于祖國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應呼吁廣大的教師和家長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能夠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注和關愛。
一、建立和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監(jiān)護體系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應得到當?shù)卣闹匾?,作為各級政府部門應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明確的劃分監(jiān)管責任,創(chuàng)建起家庭和學校以及社會共同的教育監(jiān)護體系,更好的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更好的發(fā)展。在社會共同教育體系實施的過程中首先對農村各個村鎮(zhèn)留守兒童的數(shù)量和具體情況詳細了解,并向上一級領導部門進行匯報。其次對村鎮(zhèn)等各個學校落實積極配合留守兒童心理教育目標,加大教育師資的配備。最后通過媒體和網(wǎng)絡等方式呼吁社會各界人士對留守兒童心理教育給予足夠的支持,建立起社會各界力量的留守兒童幫助體系,對留守兒童當前的生活和學習等方面遇到的困難給予幫助,為農村留守兒童營造健康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氛圍,使留守兒童樹立信心,從而實現(xiàn)自我更加完善的發(fā)展。
二、提高父母與兒童情感上的聯(lián)系
父母的愛是任何機構都無法替代和給予的,教育機構和社會各界人士應看到父母的愛對于留守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性,就農村地區(qū)來說,父母外出打工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但是對于孩子的成長陪伴是無法彌補的,作為父母不僅給孩子更多的關愛,還要重視其教育和身心健康的發(fā)展。作為外出務工的父母,雖然不能陪在孩子身邊,但是可以利用當前先進的網(wǎng)絡和社交軟件進行密切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當前的生活、內心的想法、學習等,對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給予一定的關懷,對孩子進行疏導,使孩子意識到父母仍然陪伴自己一同成長。
三、提高學校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助教育功能
作為農村留守兒童所在的村鎮(zhèn)和教育機構,應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首先作為留守兒童所在的學校,應加強思想和德育方面的教育。學校教學的過程中應貫徹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宗旨,讓孩子能夠得到良好的智育和德育教育,學校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體制,利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這對于兒童的心理健康是一種熏陶,也有效的彌補家庭在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其次,留守兒童所在的教育機構應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并配備專業(yè)的心理輔導教師,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情況進行定期的檢測和輔導。最后學??梢葬槍r村的留守兒童情況建立班級的“代理媽媽”,讓具有豐富經驗的班主任來擔任,對于兒童在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一些不良的表現(xiàn)進行糾正,同時對學習情況跟蹤監(jiān)測并與家長進行溝通。此外學校應建立家訪制度,讓學校和班主任對學生的生活情況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學校教育與兒童日常生活聯(lián)系成為常態(tài)化,有利于發(fā)現(xiàn)并糾正留守兒童心理上存在的問題,建立起完善的留守兒童檔案管理系統(tǒng)以及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檔案等。此外建立與留守兒童父母以及其監(jiān)護人的溝通和聯(lián)系的檔案資料,形成學校和家庭共同對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和心理健康進行教育的完整體系,定期的舉辦一些的課外活動,結合農村當?shù)氐淖匀毁Y源情況讓學生走出校外,感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激發(fā)留守兒童的興趣和愛好,使其在豐富的業(yè)余生活中獲得更好的人生和心理體驗,為以后的生活的發(fā)展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
四、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
由于父母長期在外,留守兒童難免會在心理上產生各種問題和煩惱,如果不及時的進行疏導就會產生心理問題,但是農村地區(qū)的監(jiān)護老人并沒有意識到這種情況的嚴重性。父母外出打工是生活的需要,同時也是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問題,留守兒童應正視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并在日常的生活中樹立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首先,學校和監(jiān)護人應重視對留守兒童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由于長期不在父母的身邊,他們的感情會出現(xiàn)較為脆弱的情況,對于壓力的承受較差,更無法接受他人的批評,做事情經常會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同時還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對留守兒童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能夠讓他們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并逐漸的自我完善,自主學習,樹立起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意識。其次,要加強對留守兒童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要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健康快樂成長是父母和社會各界人士共同關愛下實現(xiàn)的,讓其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形成較高的道德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最后,要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提高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的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為以后的生活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使留守兒童能夠在思想上和人格形成上不斷地健全,在以后的發(fā)展中能夠更加的自信,因此,留守兒童所在地區(qū)政府和教育機構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應利用有效的方法,給予更多的關懷和幫助。
作者簡介:黃麗(1986-),女,壯族,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人,本科,研究方向:教育。
參考文獻:
[1]胡義秋,朱翠英. 不同學齡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J]. 湖南社會科學, 2015(1):105-110.
[2]劉華錦, 葉正茂, 阮恒. 初中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教育評論,2015(6):102-105.
[3]侯玉娜.父母外出務工對農村留守兒童發(fā)展的影響:基于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實證分析[J].教育與經濟,2015(1):59-65.
[4]徐琨,張小軍.城市化進程中音樂教育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影響研究[J].音樂創(chuàng)作,2015(10):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