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玄
【摘 要】本文主要以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zhì)量方法為重點進行闡述,從激起學生對化學學習興趣、合理運用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情境、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為其以后的化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化學;化學課堂;課堂教學質(zhì)量
在初中階段,學生們剛剛接觸化學,屬于學生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教師不僅需要教會學生化學基礎知識,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初中化學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在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質(zhì)量備受關注。而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zhì)量成為了目前所有化學教師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針對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zhì)量方法進行深入分析。
一、激起學生對化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指引學生走向成功的關鍵。因此,教師想要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zhì)量,首先需要激起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做到關心學生和尊重學生以及理解學生,并且還需要和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關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激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1]。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理,而且也是剛剛接觸化學,對化學學習具有濃烈的學習興趣,但是隨著化學學習的不斷加深,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一些較為抽象的知識點,并且教師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枯燥,從而使學生對化學學習產(chǎn)生了抗拒的心理。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化學的發(fā)展歷史,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講解,使學生了解到化學學習的意義,從而激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積極主動的進行化學學習,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zhì)量。
例如,在講解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中“無知的變化和性質(zhì)”時,教學目標主要是為了使學生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概念、區(qū)別,并且運用這一知識點,判斷典型的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使學生了解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的概念、區(qū)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展示給學生幾個小實驗,實驗一:水沸騰,有大量的水蒸氣冒出,玻璃片上附著小水滴。實驗二:把膽礬晶體,研碎成粉末。通過簡單的實驗使學生歸納和整理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qū)別,并運用化學知識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變化進行解釋,從而激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進行化學學習。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情境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多媒體設備的運用,可以使學生直觀的對抽象化學知識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和掌握[2]。多媒體設備把聲音和圖像融為一體,從而使教學內(nèi)容變得更加形象化和具體化,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提升教學質(zhì)量,可以充分合理的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進行化學學習,從而提升教學質(zhì)量。首先,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特點,在網(wǎng)絡中挖掘一些有關化學教學的資源,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化學教學的資源,不再受到化學教材的限制,還可以使化學教學資源變得更加有趣和有針對性。并且,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演示實驗,使學生可以清晰直觀的觀察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可以對實驗過程隨時進行暫停、放大、重復播放,使學生對實驗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進行認真的觀看。
例如,在講解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燃料及其利用中“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fā)”時,教學目標主要是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使學生對化學反應產(chǎn)生的能量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有關化學反應放出熱量的實例視頻,并提出問題,蠟燭的燃燒和木炭的燃燒以及鐵絲的燃燒,三個化學反應的共同特性是什么?通過對多媒體設備的合理運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從而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三、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教會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基礎知識和技能進行靈活運用,從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實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中的關鍵,其可以有效激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并且也是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實驗教學,通過實驗教學,可以指引學生把理論和實際進行結合,從而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教師需要多提供給學生動手實驗的機會,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化學實驗興趣小組,并鼓勵學生通過實踐完成一些化學實驗。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簡單安全的小實驗,指引化學實驗興趣小組進行實驗,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可以把演示實驗轉變成學生實驗,從而提升學生的感性認知。通過這些方式可以有效激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模式。
例如,在講解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燃料及其利用中“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fā)”時,教學目標主要是使學生對三大類化石燃料的特點和組成進行深入了解,認識到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和手段。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在家中做飯和洗浴用的是什么燃料?汽車和輪船等交通工具使用的是什么燃料?煉鋼廠和熱電廠使用的是什么燃料?煤可以直接做燃料嗎?然后指引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分析煤和石油的特征和區(qū)別。通過把物理知識和實際相結合,可以有效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總而言之,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學質(zhì)量是非常重要的,其體現(xiàn)出了教學的靈魂。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對教學質(zhì)量的意義有一個充分認知,并且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通過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激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化學素養(yǎng),從而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翟秀芳.關于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69.
[2]徐明琴.初中化學教學質(zhì)量提高方法之我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05):153.
[3]張潔良.淺析化學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方法[J].中國職工教育,2013(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