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秀
摘 要:小學階段是個體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利于幫助小學生克服羞怯、自卑等消極心理,還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和諧發(fā)展,從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談起,探究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有效策略
隨著經濟和生活條件的不斷提升,當前農村小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與以往大有不同,電視、電腦、玩具、輔導班、留守兒童……多樣的因素充斥在他們周圍。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導致孩子的青春期提前,小學階段開始,青春期心理就常常作祟,如果不加以重視,“不乖”的孩子只會越來越多。
一、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
小學階段是學知識、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大部分學生都樂觀積極,但是經濟不均衡,還有一些學生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學業(yè)壓力較大等多種因素,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其一,學習焦慮。從小學開始,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就非常關注,這給小學生形成一定的壓力。素質教育理念影響之下,現(xiàn)在學校對于德智體美勞等多個方面的重視程度都有所增加,常常一個班級會評出多個優(yōu)秀學生代表。但是這讓一些不太優(yōu)秀的孩子心理負擔更重,家長也會對孩子更多埋怨。
其二,交流障礙。現(xiàn)在的小學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羞怯、自卑、內向、自閉等問題,不習慣、也不善于開口交談,與師長、同伴的交流比較少。部分學生甚至在老師點名提問的時候,緊張、口吃、手心冒汗,嚴重的時候還會發(fā)抖。
其三,暴躁易怒。這也是敏感心理影響和自控力不足綜合作用下,很多小學生都存在的一個問題。有時候是跟玩伴游戲的過程中,某個動作或者某句話語刺激下,他們很容易就發(fā)怒。還有時候是學習遇到障礙,或者某件事情不夠順心遂意,就會引發(fā)強烈的情緒反應。
此外,很多小學生求知欲不強,上課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遇到問題喜歡逃避,意志力不足等也屬于小學生普及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學生正處于學習發(fā)展和品德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如果不能妥善處理這些心理問題,很容易給以后孩子的全面成長留下隱患。
二、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對策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農村小學生被父母帶到了城市,留在農村的孩子相對比較少,父母陪伴他們的時間少,玩伴又相繼去往大城市,這些都影響了農村小學生的快樂成長,因此對他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尤為必要。
1.給農村學生一個陽光的學習環(huán)境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環(huán)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有重要影響。教師要以熱情樂觀、真誠積極的態(tài)度積極去影響和教育小學生,組建一個溫馨和睦的大家庭,讓學生感受集體的溫暖。學校的廣告墻、黑板報上多選擇一些積極、溫暖、陽光的文字和圖片,以大環(huán)境呵護小學生稚嫩的心靈。創(chuàng)設團結友愛的班集體,用集體的愛感染他們,使他們體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逐漸變得活潑開朗,并盡快融入集體生活中去。
2.積極開展家園共育
除了校園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也非常重要。教師與家長不但要關注學生學習成績,更應重視學生心理狀況,農村地區(qū)的學生家長本身也不是非常擅長與孩子溝通和交流,更有家長習慣于“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就導致小學生更加內向、自卑、易怒,所以在通過家長會、家訪等途徑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對學生多表揚、多鼓勵,指導家長以積極健康的態(tài)度來面對孩子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及時與老師溝通和交流。尤其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要從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入手,耐心鼓勵和引導,一分為二地評價學生,讓學生正視自己的不足,學會克服困難,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我能行的信心。
3.為他們搭建交際合作溝通橋
從小學開始就需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和交際習慣,通過交際不僅能夠獲得信息,更有利于學生的社會化。他們不僅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而且對別人也有所了解,既不唯我獨尊,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又不自暴自棄,懂得相互學習、合作交流。有的小學生常常遭遇交往失敗,有時他們的言行并無惡意,但卻不被他人理解和接受,而產生矛盾和誤會。漸漸地,他們變得自卑、敏感、膽怯。因此,指導學生認識交際的意義,掌握交際的方法,積極主動地交往,對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是很重要的。
4.開展集體活動提升意志品質
多組織一些集體性的活動,讓性格孤僻的學生主動走出自己的小圈子。選擇一些小學生喜歡的話題,如:某部熱播的動畫片,下雨天的感想,收獲的季節(jié)等,通過啟發(fā)誘導,使他們敞開心扉,愿意與人交談。教師應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經常和學生溝通,對學生的點滴進步予以關注。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心理現(xiàn)象,學習調節(jié)控制自己的情感,通過合作交際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意志品質,提升他們的集體責任意識,引導學生學會多方面、多角度看問題。
小學生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階段,他們的心理品質還不成熟,一些學生由于自身、家庭的種種變化,學習壓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導致他們產生不健康的心理。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健康成長,培養(yǎng)其優(yōu)良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個性的和諧發(fā)展,健全其人格,使他們能夯實心理基礎,迎接各種挑戰(zhàn),這是每個小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賀朝元.嚴愛并行,讓孩子茁壯成長:淺談班主任工作的幾點體會[J].課程教育研究,2017(6).
[2]劉月球.班主任工作淺談[J].考試與評價,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