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閆海年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貼近新課標內在要求?!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有自己心得,能提出自己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痘A教育課程改革》指出: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和富有個性學習。有鑒于此,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新課改倡導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注重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和發(fā)現(xiàn)問題,自由表達意識,以多角度和全方位進行評價和質疑。為此,質疑要貫穿語文課堂教學始末。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要尊重學生好奇心,激發(fā)學生探索欲,培養(yǎng)學生主動進取精神。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引導質疑
現(xiàn)代教育教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好奇心驅動下,會產生質疑意識。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產生疑問,并解決疑問的過程。常言道:“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苯Y合目前許多學生質疑能力不足現(xiàn)狀,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匯總如何引導學生質疑呢?以下是作者在此方面進行的探索。
一、小學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良好學習習慣
好奇心強和探索欲強是學生的天性,隨著學生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的時機逐步降低。追本溯源在于學生自主性被束縛,教師主宰者課堂進程,教師成為提出問題的主角,學生只是回答教師提出問題。教師精心設計問題,加大課堂提問密度,學生沉浸在教師問題的海洋中,手忙腳亂。至于問題形式和問題目的,學生無暇顧及。在這種問題引導下學生思維固定化,養(yǎng)成一種依賴教師提問的不良學習習慣,一旦脫離教師的問題,便茫然失措,缺乏提問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目前,問題教學是新課改下的一個熱門話題,從一些報刊上的論文、經驗交流會、課堂觀摩等等來看,大多數是教師提出問題,很少有學生能主動提出問題。由此可見,學生提問自主性尚未真正樹立,教師教育觀念徹底轉變任重而道遠。
二、小學語文教師要轉變自身角色和重視教材使用
教師自身權威性是導致學生質疑能力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采取填鴨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聆聽教師逐句逐段的剖析,教師的言論真理化,毋庸質疑,學生只需原封不動記錄教師的理解。對于教材而言,編撰者對于課文主題和寫作技巧等等方面的明示或者暗示,這是學生質疑的良好契機,學生在這些良好契機引導下,主動提出問題,展示自身學習心得體會,在訓練題中加深理解問題和驗證答案,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課堂觀察和課下走訪得知,絕大多數學生缺乏質疑能力。為此,教師要轉變自身角色,重視教材使用,形成一種集體意識,進一步解放學生思想和思維。
三、小學語文教師要突破教材束縛
課堂教學是以教材為指導的活動。不同的題材特點也不盡相同。有的注重理解、有的重視剖析、有的重視問題提出,然而,教材也并非十全十美,也具有自身局限性。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突破教材束縛,脫離那種用抽象和復雜語言文字進行具體剖析,促使學生在積累學習技巧同時,學會質疑。教師照本宣科實施教學,很容易導致學生注意力集中在內容上而不是原因上,重視共同點而忽視差異性。這種單一和乏味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缺乏新鮮感和好奇心,不利于學生質疑和想象能力發(fā)展。
四、小學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要大力構建輕松、自由、民主、平等、和諧和融洽的學習環(huán)境,消除學生畏懼心理,促使學生敢于質疑。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管理者、引導者和組織者角色,相信每位學生,肯定他們的優(yōu)勢,激發(fā)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和迎難而上精神,允許學生犯錯。促使學生沉浸在信任和寬容環(huán)境中,敢于質疑,積極學習和突破自我。
五、小學語文教師要激勵學生挑戰(zhàn)權威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養(yǎng)成過于相信教材和教師。常言道:學貴有疑,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教育契機,引導學生從過于相信教材,過于推崇教師中解放出來,促使學生學會運用客觀和全面觀點對待教師和教材,引導學生敢于質疑教師和教材,全面認識質疑和知識之間內在關系。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喪失個性,形成懶惰心理,質疑能力低下。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師充分發(fā)揮自身模范帶頭作用,引導學生總結質疑技巧,培養(yǎng)學生善于質疑和敢于質疑精神。
六、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想象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
想象是一種由此及彼的過程,其是發(fā)現(xiàn)問題和獲取知識的一種良好方法,教師要在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中引導學生想象,培養(yǎng)學生深層次質疑?!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教材三方交流的過程。其主要包括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師生和教材之間的交流。為此,教師要開展內容豐富和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促使學生在質疑中發(fā)展,在質疑中體驗學習樂趣。在交流中消除師生隔閡,對學生質疑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獲質疑的火花,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想象和交流,發(fā)展學生思維同時提高學生質疑能力。
總而言之,以上六點只是作者的淺薄之見,由于深受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雙重制約,本文難免存在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同仁不吝指教。
參考文獻:
[1]楊建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問難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1S1(12):81.
[2]姜文平.試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J].求知導刊,201516(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