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英奇
摘 要:閱讀可以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內涵,拓展他們的知識的范圍,還可以增加他們的想象,使學生的思考能力、應辯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也是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的必由之路。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獲取知識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就這個方面作出了一些見解。
關鍵詞:中年級 讀寫 興趣
閱讀在當今社會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現(xiàn)象,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都提倡閱讀,它可以讓閱讀者身心愉悅,陶冶性情,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所以說終身閱讀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應該具備的基本的素質。閱讀的教學是貫穿整個語文課堂教學。對于中年級的閱讀教學,我認為這是小學生學習閱讀的開始,是閱讀學習的基礎。學生的這個基礎,對培養(yǎng)閱讀興趣,朗讀的技能,分析理解重點的字詞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加強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說明一個小學生對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濃厚,就能使學生持續(xù)閱讀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提供要自覺參與的欲望,所以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要從小做起,打好基礎。
1.老師范讀
中年級學生的識字量還偏少,對于朗讀的水平較低,我就在課堂中采用有感情地進行范讀,在讀的過程中注意把課文中的情趣以及韻味通過老師的聲調強弱高低、語速的緩急都表現(xiàn)出來,要讀出語句中的委婉、激昂的地方{1}。當老師像演員一樣進入角色時,就能讓學生領會支語文文字的優(yōu)美,才會將學生帶入文章的意境,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例如在我教學三年級下冊的《珍珠泉》,老師在教學時,作出范讀,:“我們的村子前面的小山包,遠遠看上去……”老師要把自己溶入一個播音員的角色里面,用官方的語調讀出來,既體現(xiàn)春天中燕子的可愛。夏日里荷花的美好,又可以使學生理解大自然季節(jié)的轉換,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實踐,才能增長本領,才能能尊重世界,改變世界。使學生在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為理解課文的內容做了一個鋪墊。使參與整個閱讀的過程的學生將間接興趣慢慢地轉化為直接興趣,同時也感受到中國語言的美,從而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
2.讓學生熟讀課文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 就是應該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得到閱讀的成功體驗?!肚锾臁肥嵌昙壣蟽哉n文,這篇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語言優(yōu)美,朗朗上口,描寫出了秋天豐收的美景和人們內心的喜悅之情。針對這篇課文的特點,學生實現(xiàn)了多種方式的趣讀,也完成了高效讀。整個課堂,讀的方式多樣,男女生讀、領讀、范讀、師生合作讀、配樂讀等,讀出樂趣,讀出感受。在文段朗讀中,初讀讀正確整體感知,再讀讀通順,三讀讀懂想畫面,四讀嘗試背誦,層層遞進的朗讀,促使學生一步步提升,讀出效度。
二、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
1.讀與說相結合
中年級的學生,語言剛好是在發(fā)展的階段,掌握的語言的素材較少,有的還不能完整正確地表現(xiàn)他們想要表達的意思,對于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也比較難回答。于是課堂上我就在讀出文章中的語句,在讀了多次后,再把回答問題的方法要點引導學生,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課文中的事情、結果。慢慢地使學生說得流利,表達得確切,同時又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達到了朗讀與理解內容相結合。例如我在教三年級上冊的《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通過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的描寫,把我國東北的小興安嶺的美麗展示在學生的眼前,把文字轉化成聲音,就是通過讓學生大聲的朗讀,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開拓思維,再現(xiàn)情境,激發(fā)激情,最后意會內涵。
2.圖與文相結合
中年級的課文一般都配有生動、形象而且活潑可愛的插圖,在教學時,老師要充分利用課文中插圖,讓學生通過觀察,然后說說圖中畫了一些什么,告訴了我們是一個什么故事,學生通過圖文結合的教學方法,由學生說出來,就能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例如我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的《聽聽,秋的聲音》圖中有成群南飛的大雁,隨風飛舞的黃色楓葉,下面還有忙著找東西、搬家的螞蟻,展示出一幅秋天到來的景象。課文的要求強調: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一邊讀,一邊開展想象,把讀后的體會和同學交流。就這樣由圖像信息,轉化為文字符號,這對理解課文內容是很有幫助的。
3.讀與寫相結合
讀與寫是一對親兄弟,它們相輔相成的,但讀是寫的基礎,因此老師要從小注意培養(yǎng)學生讀寫相結合的良好習慣[2]。例如我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的《亡羊補牢》時,讓學生用講故事的方式把文章的情節(jié)講給同學聽,這樣就對學生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會把文字轉化成聲音,當然對課文的內涵也有一個更深的理解。實際上中年級學生的識字不多,所以只能多讓學生說一說,讀一讀,然后逐漸過渡到寫一兩句話,寫一段文章,為學生以后到高年級的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中年級的閱讀教學應依照學生的現(xiàn)時的生理及心理特點,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把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相互作用。教師還要不斷地對閱讀教學進行學習、實踐、思考和總結,,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只要老師把學生的閱讀方法,閱讀習慣都在每一節(jié)課上具體落實,就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洪玉蘭.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0(35).
[2]田麗芳.提高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的有效性[J].中小學教育,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