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輝
摘 要:要想使課堂教學有效益,最起碼的一點就是在教學伊始就要交代清楚教學目標,讓孩子們知道學什么;在教學過程中知道怎么學,同時還要讓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感興趣、愿意學。
關鍵詞:語文;教學;策略
高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尤其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是新課程改革以來廣大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研究的重要課題,這些年來,經(jīng)過一些語文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一些有識之士以及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艱辛的研究和探索,應該說,無論是在教材文本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上,還是在教學目標的確立上,教學方法的選取上,教與學關系的擺布上,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但是,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的課堂教學尤其是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改革就真的成功了呢?就一勞永逸了呢?就目前的情況來考量,似乎還不能輕易地下這樣的結論。我們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教學改革尤其是課堂教學改革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益還不高,教學效果還不是很理想,還有很多的迷茫和困惑,改革和完善的空間還很大。那么,要讓我們的課堂教學進一步接近我們所一直追求的理想教學境界,應該采取哪些更加有效的策略呢?本文大膽談一下自己在幾十年的教學實踐中的一孔之見,以求拋磚引玉,引起語文教育教學領域專家的更大的關注,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向更加縱深的領域發(fā)展。
一、要在教學伊始交代清楚教學目標,讓孩子們知道學什么
不知道同行們有沒有這方面的困惑,在日常學習中,有很多學生特別是學困生本來學習成績就不好,可當老師督促其學習的時候,他們常常表現(xiàn)出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狀態(tài),往往不知道學些什么,此時,就出現(xiàn)這樣的一種局面:一邊是老師怒不可遏地訓斥學生為什么不認真學習,一邊是學生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無所適從,不知道干些什么,如此惡性循環(huán),最終的結果就是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低,學習成績越來越差。所以說,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教學伊始,就應該首先向學生交代清楚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知道這節(jié)課的任務是什么,這樣他們就會在頭腦中帶著任務去聽課,老師講課的時候,他們會認真搜尋學習目標,會通過頭腦過濾器,把無用的信息過濾掉,把有用的知識一一編碼、排隊,儲藏在心頭。我們說,這就是有效的學習。比如說,我們在教學古詩詞《小池》一文的時候,就可以在教學伊始明確地告訴學生,“我們通過這首詩的學習,主要應該弄清楚這樣一些內(nèi)容:一是在知識與能力方面:要清楚地理解這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感受到這首詩當中所描寫的美好景色,并且要通過對這首詩的學習,培養(yǎng)起自己的朗讀能力、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二是在過程和方法上,主要是運用“悟情、悟境、悟理”的教學模式,感受詩中所描寫的情景。三是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上,主要是通過這首詩的學習,培養(yǎng)起每個人的審美情趣,進一步激發(fā)起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學生在剛剛上課的時候,就明確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那么,在聽課的時候就不至于茫然無措,不知道聽什么了。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教師交代清楚學習目標,就等于是把學生領進了知識的大門,能不能學習好這些知識,就看每個人的修行了。
二、要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習方法,讓孩子們知道怎么學
古人在談到內(nèi)容與方法的關系時候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里,“魚”好比學習內(nèi)容,“漁”好比學習方法。你教給了學生一條“魚”,只能解決他們一時的困惑,可如果你教給他們“漁”呢?當他們在學習遇到困惑的時候,就可以用這“漁”捕撈到很多的“魚”,就不會再有困惑了,或者說,在學習遇到困惑的時候,就可以獨立地運用方法去解決了。試想,那樣我們教師是不是也可以輕松很多呢?就學生的學來說,是不是對知識的記憶相對扎實了許多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說,我們在進行漢字的識字教學時,如果你讓學生用“三點水旁”去組字,或者讓學生用“兩點水旁”去組字,他們有時候會混淆,搞不清楚二者的區(qū)別,因此會出錯。如果你讓他們明白了二者的區(qū)別:凡是與水有關的字都用“三點水”,而凡是與冰有關的字都用“兩點水”,這時候,你再讓他們組字的時候,相信就一般不會出現(xiàn)錯誤了。任何事情都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學習知識也是這樣。課堂教學中,我們?nèi)f萬不可以只注重知識的教學,而忽視了方法的引導,殊不知,有很多時候,獲取知識的方法往往比知識更重要。
三、要使孩子們對所學內(nèi)容感興趣,讓孩子們愿意學
我向來認為,無論是做什么事情,如果孩子主觀上愿意去做,那么效果就會相對的很好,如果他主觀上不愿意做,而你無論怎樣強制他去做,其效果也不會咋樣。這就有一個興趣的問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有了興趣就有了成功的基礎”。所以說,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一定要喚起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的興趣,讓他們有想學、愿學的渴望,有學會的欲望,你想,達到這種學習狀態(tài),那效果還會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