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實施新課標以后,習題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逐漸應用到物理教學中,對鞏固學生物理知識和應用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有效開展習題教學方法,改善高中物理教學現(xiàn)狀,提高教學效果就成為當前物理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視的課題。
關鍵詞:物理教學;有效開展;教學方法;設計習題
物理是一門嚴謹、邏輯能力強的學科。在教育改革過程中逐漸衍生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即習題教學模式,它對于高中物理教學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時有效的開展習題教學也已經(jīng)成為廣大教育者十分關注的問題。
一、 物理習題設計的原則
教育改革的深化,習題教學逐漸成為高中物理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對教師教學工作的反饋,也是對學生知識技能掌握情況的考查方式。為了有效開展習題教學活動,首先要重視習題的設計,精心挑選適合學生的習題,使其知識得到內(nèi)化和深化。根據(jù)教學經(jīng)驗總結,筆者認為開展習題教學前應該先重視習題的設計,其原則應體現(xiàn)為以下幾點:
(一) 科學性原則
在設計和選擇物理習題時,教師應該按照科學性的原則,即習題中敘述的現(xiàn)象和過程應該與事實相符,不能存在太大的偏差。比如,在設計圓周運動的習題時,經(jīng)常會存在違背科學性原則的問題。如,一根細繩,長度假設為I,將其一端握在手中,另一端系上一個小球,其質(zhì)量為M。讓小球在豎直面內(nèi)做勻速圓周運動,其速度用V表示,求解……實際上我們只要仔細想一下就可以發(fā)現(xiàn)習題中存在的錯誤,因為在豎直面內(nèi)小球不可能做勻速圓周運動。造成這一失誤的問題在于教師設計問題時忽視了物理知識的科學性原則。
(二) 層次性原則
在習題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因為存在的一個問題要設計好多相關的問題,所以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應該重視習題的層次性,從簡單逐漸增加難度,與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相符合。不同學科的學習都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物理也是如此。學生需要有一個逐步學會的過程,使知識得到不斷深化,進而使學生理解物理抽象的知識點。如果教師將習題“一步到位”擺在學生面前,只會讓學生產(chǎn)生疑惑,學習起來非常吃力,影響學生做題的信心。所以,在實施習題教學策略時,教師應該把握好習題的難度,可以設計基礎題、中檔題再到較難的題。
(三) 實踐性原則
實踐性原則就是體現(xiàn)物理知識的實用性,在做習題時,教師以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wǎng)絡為主,使學生學會靈活使用物理知識解答問題。所以在設計習題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到習題中,將理想化模式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體現(xiàn)出物理源于生活又走進生活。
二、 有效開展物理習題教學的策略
(一) 采用分析討論法
在物理習題教學過程中采用分析討論方法,也就是教師與學生對某個具有難度的問題共同進行逐層分析和解答的過程。在分析討論方法中,教師應該體現(xiàn)其引導作用,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解題過程應主要由學生獨立完成,這才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思維能力。
比如,小剛的重量為50千克,在小剛鍛煉過程中每分鐘起跳為175次?,F(xiàn)在我們假設小剛每次起跳的時間是腳接觸地面時間的兩倍,求在起跳運動中,小剛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多少?在解決問題前,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做題的方法,結果不是最重要的。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可以采取分解問題的方法,將小剛運動過程分解為兩個階段,以小剛是否與地面接觸為準進行劃分。在明確兩個階段以后,這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建立物理模型。小剛的起跳運動可以將空氣產(chǎn)生的阻力忽略,這時需要建立一個豎直上拋的運動模型,并分析小剛在起跳過程中消耗的生物能、起跳需要的動能、克服原地起跳的重力以及動能所作的功,經(jīng)過對這一過程的詳細分析,學生的思路就會變得清晰,解題也會得心應手。這一習題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答題中,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 提高課本上配套習題的利用率
一般來說,課本上的練習題都是經(jīng)過專家研究和篩選后設置在課本上,以幫助學生鞏固學習的知識。所以,在選擇或設計習題時,教師應該結合課本練習題進一步深化,更好的符合學生實際掌握情況。比如,在牛頓運動定律這一節(jié)課,學生不易理解物體重力不同產(chǎn)生的重力加速度相同,這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展示,幫助學生理解難點。
比如,教師可以用兩個不用質(zhì)量的小球為學生演示小球從高處落地的過程,讓學生猜測哪一個球先落地。在演示結束以后,學生會發(fā)現(xiàn)球同時落地,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從而會對后面的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而且在演示結束以后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題目讓學生進行練習,做到學以致用,深刻理解。
(三) 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
在做習題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不理解的問題,這時教師還可以采取分組學習的方式,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同時教師應該注意小組成員的均衡性,也就是保證每一小組都有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帶動能力較差的學生參與到討論中,促進班級整體發(fā)展。而且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可以營造相對輕松的氛圍,當學生遇到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時可以向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請教,既幫助學習成績好的同學鞏固基礎知識,而且學生之間解答問題相對簡單化,容易理解,這種合作學習是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從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來看,很多學生在課堂表現(xiàn)出膽怯,不敢向教師提出問題,自己不懂的知識點只能琢磨或者直接忽略,這不利于學生理解物理知識。但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即使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也不會存在不好意思的情況,反而這種方式對提高學習較差學生的成績會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問題也會促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習題教學方法在高校物理中已經(jīng)成為有效的教學手段,但是在當前物理習題教學中還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師設計習題缺少科學性、針對性,學生對做練習題的興趣不高,或者習題的難度太大,學生理解不了。這些問題的存在使習題教學得不到有效開展,影響物理教學水平。所以為改善這一現(xiàn)狀,教師必須學會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比如分析討論法、演示法、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等,從而達到習題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錢志方.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習題課的優(yōu)化策略[J].物理通報,2016,35(8):34-35.
[2]王鶴鳴.中學物理解題障礙剖析及解決方法[J].湖南中學物理,2016(4):75-78.
作者簡介:
張拴平,遼寧省大連市,大連渤海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