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濤
我國自古就有產后坐月子的習慣,其目的是讓產婦注意營養(yǎng)和休息,促進身體恢復。然而代代相傳的“坐月子注意事項”里其實有不少誤區(qū),如月子里不能下床走動、不能開窗、不能洗澡、不能刷牙等。這些陋習不但不能促進新媽媽的身體恢復,反而增加了產后患病的危險性,也給產婦的心理帶來了不少壓力。我們就來說說為什么坐月子期間不但要刷牙,而且應該更細致認真地刷牙。
牙菌斑要及時清除
先從產婦的角度來講。刷牙的目的是清除牙菌斑。牙菌斑是附著在牙齒表面,以細菌為主體的一層生物膜,也是造成牙齒齲壞、牙周炎等多種疾病的罪魁禍首。牙菌斑的形成速度很快,12小時就會發(fā)展為較成熟的階段。如果沒有及時刷牙的話,牙菌斑中就會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細菌,構成一個復雜的群體,成為很多疾病的始動因子??谇会t(yī)生建議大家早晚刷牙就是為了能及時清除牙菌斑,避免其成熟后引起口腔疾病。
而新媽媽們如果在產后的30天內都不刷牙,其結果一定是牙面上有一層厚厚的牙菌斑,全口的牙齦出現(xiàn)紅腫狀態(tài),容易出血;牙菌斑所覆蓋的牙面也悄悄脫礦了。在產褥期,產婦由于體內雌激素水平高,原本就容易出現(xiàn)牙齦的炎癥,不刷牙無異于雪上加霜。等到出了月子之后再去看牙醫(yī),已經(jīng)來不及了。
漱口不能代替刷牙
也許有的產婦雖然不刷牙,但是每餐吃完后都漱口。但漱口并不能清除在牙面上附著緊密的牙菌斑,根本不可能替代刷牙的作用。為了迎合“坐月子”的傳統(tǒng),還有的商家推出了“月子牙刷”。其原理是用紗布或者海綿代替刷毛進行刷牙,噱頭是更輕柔不會對牙齦造成傷害。紗布或海綿的確輕柔,但其與牙齒的摩擦力也很小,清潔效果不足正常牙刷的一半,殘留的牙菌斑依然會導致口腔疾病。
有的產婦會擔心用正常的牙刷刷牙會刺激牙齦、引起牙齦出血等等。其實只要學會了正確的刷牙方法,使用軟毛的牙刷,并不會對牙齦造成損傷。如果刷牙時牙齦頻繁出血,那不是刷牙本身的問題,而是你的牙齦已經(jīng)處于炎癥狀態(tài)了,此時更需要認真刷牙,并及時就醫(yī)。
不刷牙的媽媽危害寶寶口腔健康
嬰兒和媽媽之間免不了擁抱、親吻、喂奶等,在這些密切的接觸中,母親口腔內的細菌就會傳播給孩子。目前已有很多研究發(fā)現(xiàn),嬰兒口腔中的細菌與母親的口腔細菌有相似性。如果媽媽長期不刷牙,口腔內的致病菌大量繁殖,這些細菌傳給孩子后,也給孩子的口腔健康埋下了隱患。
遇到過不少帶孩子治療牙齒的家長,常問的一句話是:為什么我的孩子年紀這么小,牙就壞了?殊不知,引起孩子壞牙的“壞細菌”,最初是來源于大人的口腔。因此維護自己的口腔衛(wèi)生、保持口腔健康,也是在保護孩子的口腔健康。
老傳統(tǒng)未必就是真理。建議新媽媽們無論是在懷孕期間,還是坐月子、哺乳期,都堅持使用正常的軟毛牙刷,配合使用牙膏,認真地刷牙。
編輯/葉云